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STⅡ/Ⅲ比值)的比较分析,来预测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IRA)。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首次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指标STⅡ/Ⅲ与IRA关系的统计分析表明,STⅡ/Ⅲ在右冠状动脉(RCA)组绝大多数小于1而左旋支(LCX)组多大于等于1(P〈0.011,排除RCA和LCX皆有显著病变的病例后仍然P〈0.01。结论心电图STⅡ/Ⅲ比值是预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IRA的较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一次室性早搏对窦性心律不仅有加速作用,还可表现为加速-减速的双重作用,这种多重作用称为窦性心律震荡(HRT)。本研究旨在探讨窦性心律震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方法:选择2000年5月-2005年8月发病3~4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和71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前者TS值低于后者。并且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危组TS较低危组明显降低。结论:窦性心律震荡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现将我院2006.1~2006.12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继发心脏破裂的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心脏破裂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通过明确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脏破裂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心脏破裂高危人群,有利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心脏破裂的发生。创新要点:既往缺乏对中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继发心脏破裂的系统风险评估,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完善并健全中国多中心的急性心肌梗死数据库,样本总量达到9798例,为国内同类研究中样本量最多。既往的国外文献报道:女性、高龄、心梗后就诊时间延迟、前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等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在中国人群验证以上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就诊时血色素下降及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与随后发生的心脏破裂密切相关。新的心脏破裂预测因素的发现有利于对心脏破裂更精细化的危险分层,早期识别心脏破裂高危人群。研究方法:建立中国多中心心肌梗死数据库,比较发生心脏破裂与未发生心脏破裂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筛选敏感特异的心脏破裂的独立预测因素。重要结论:中国人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是1.82%,独立预测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女性、就诊时静息心率增快、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就诊时间延迟、肾功能不全、贫血与白细胞计数升高。本文第一次提出就诊时贫血状态及白细胞计数的升高时与心脏破裂的发生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包括溶栓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8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高剂量组: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两组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h内开始用药,观察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结果:治疗30d两组比较,高剂量组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所有原因死亡,心肌再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卒中(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剂量辛伐他汀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方面的作用优于常规剂量辛伐他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AMI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表现及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包括:显著而持续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T波高耸、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束支传导阻滞、U波倒置等。结论:对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动态的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7.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大鼠,AMI后24h存活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AMI后1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1周组;AMI后2周模型组;AMI后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组。另设1周、2周假手术组各8只。治疗组每日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次,AMI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各组心室重构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MI后1周时,心室腔已明显扩大(P〈0.05);到梗死后2周时,心室腔内径扩大更明显,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室重量指数(VWI)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5)。参麦注射液治疗2周后可改善心梗后心室重量指数增加、心室腔扩大的病理变化(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改善大鼠AMI后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3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样化,误诊时间2—24h,经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并给予积极治疗,死亡4例,好转34例。为降低死亡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
赵雅彬 《考试周刊》2015,(19):120-121
目的 通过急诊科心肌梗死临床救治体会,分析临床救治的意义。方法 心肌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不予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血管再通率以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由于心室颤动死亡2例,心源性休克2例;对照组中由于心室颤动死亡8例,心源性休克4例,另外还有2例患者由于心脏破裂死亡。结论 急诊科在收治心肌梗死患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诊断,然后采取急诊溶栓治疗,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能改善心功能,该疗法对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老年人急性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时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心绞痛症状较轻,并缺乏胸部特有的窒息闷塞感,而以气短、胃肠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表现.经系统治疗.87.5%(42/48例)治愈,12.5%(6/48例)死亡.结论:老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常不典型,因此,要尽快明确心肌梗死的诊断,系统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回顾国内外有关小样本情况下估计试题的Logistic IRT参数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六种参数估计方法,分别是:修改IRT模型法、提供先验信息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非参数估计法、经典测验理论标准化法以及使用数据增强技术。后续研究应加强对已有参数估计方法的改进,使用包括标准误在内的多种误差指标,在250人以内的样本水平上,采用模拟数据与真实数据相结合的模拟实验法开展更加严谨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分组:①MI 1周组;②SM 1周组;③MI 2周组;④SM 2周组(MI心梗模型组,SM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另设1周、2周假手术(Sham)组。记录心率(HR)及心功能参数:平均动脉压(MA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在心梗后1周、2周时,模型组LVSP、±dp/dtmax均明显降低,而LVEDP则明显增加(P<0.01);参麦注射液治疗组LVSP、±dp/dtmax显著回升、LVEDP下降,与对应时间点MI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熵值法来确定高校科研能力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对高校的科研能力进行评价.得到了各高校科研能力的评价等级以及按科研能力从强到弱的排序结果;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便于相关部门进行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评价的价值取向及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琼 《教育探索》2009,(1):71-73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评价应以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技术的有效性为价值取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含有6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评价宜用模糊评价法,即依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构建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网络教学资源库实施评价.实践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讨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评估的价值,及其对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NSTEMI)患者不同的预测价值。创新要点:证实了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预后价值,对早期再灌注治疗有指导意义。研究方法:通过对碎裂QRS波发生及持续时间的详细记录(见图1、2),评价出现碎裂QRS波的STEMI及N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泵功能衰竭及住院死亡的风险(见图3;表3–5),并观察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预后的不同影响(见表6)。重要结论:1.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STEMI)患者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短期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不全及死亡;2.对出现碎裂QRS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再灌注治疗可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实时浏览翻译网站的机器翻译服务系统的要求,借鉴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建立了法体系和词法知识规则库,初步建立了一个多语种通用词法分析的处理模型.该模型包括Internet网络档的标签分析、知识库中规则法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机器词典的组织和构造、变形词的词形分析和还原、以及基于数字和数词的短语和专有名词短语的识别等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AM I病例实施院前急救和未实施院前急救预后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死亡率为8.06%,未院前急救组死亡率为18.33%,P<0.05.结论:院前急救可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评价基金绩效的主要方法有四类:对基金绝对收益水平的评价,包括基金单位净值、单位净值收益率、累计单位净值收益率、复权单位净值收益率等;经过风险调整的业绩测度指标,包括夏普测度,特雷纳测度,詹森测度等模型;对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和择股能力的评价包括TM模型、HM模型、CL模型、JK模型;基金绩效多因素分析法,主要是三因素和四因素分析法。此外还有晨星、中信等星级综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致死性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凝血因子激活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所致.临床可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t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以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和心源性猝死(SCD).因其病死率高,是国内外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