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电视作为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体,是推广科普的有力平台。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电视科普节目多处于收视率的末端,至今未形成一个稳固的收视群体。为了扭转这种“科普不普”的状态,近几年科普节目出现了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邓艳昕 《东南传播》2012,(8):171-172
近年来,我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愈加明显,特别是最近电视婚介节目的热播,其娱乐化的节目形态,引起热议不断。本文试从中国电视婚介节目娱乐化倾向的现状、表现、存在问题及其如何正确引导电视婚介节目走向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性节目电视节目中占据主要地位,日今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获取新信息.在当前商品经济影响下,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要,造成受众娱乐化心理的滋生,对电视节日的要求也趋向娱乐.在此影响下,电视新闻节目也日渐走向了娱乐化.而电视新闻的娱乐化也必然影响到电视文艺等其他节目的变化,稍过分寸,就有可能导致电视文艺的低俗化.  相似文献   

4.
张红学 《新闻界》2012,(7):11-13
随着电视传媒的日益发达,在目前国内的电视体育竞技节目中,开始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使得整个节目轻松活泼、趣味十足,既满足了人们对时下竞技信息的需要,也娱乐了广大受众,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以河南卫视《武林风》节目为例,对电视竞技节目的娱乐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秦晓华 《视听》2016,(7):149-150
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节目中较为突出和典型的特点。娱乐化表达是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为了追求节目娱乐化的效果而安排的必要话语策略,最终以实现娱乐大众、提高受众文化生活、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如今在综艺娱乐节目中,主持人娱乐化的表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拘泥于博受众一笑而已,而是要有能够将"高峰体验"带给观众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节目开始了娱乐化进程之后,法制节目也紧随其后,大力引进娱乐元素,从制作方式上提高节目的观赏性,传播理念从原来的强调教化开始转向注重寓教于乐。电视法制节目之所以不得不走上了娱乐化的道路,是由受众的娱乐需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中国电视已经进入"娱乐时代",并认为这是在向平民化回归,但也有人因此表示出担忧,认为过度娱乐化已经给中国电视带来了低俗等弊端.中国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倾向迎合了社会的一种需求.其实,电视节目娱乐化是中国电视的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占领市场、走近百姓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类节目要克服庸俗化和粗糙化,并且应该主动提高节目的文化品位,以避免在受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9.
侯雪轶 《视听界》2004,(1):49-51
如何使科普节目更好地发挥电视传播的功能,更好地为观众服务,近年来,从事电视科普节目的工作者不断探索、研究,电视科普节目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正式播出,使电视科普宣传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系列化、经常化的道路。一些省市电视台也开设了科教频道,为科普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目前,电视科普节目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形式日趋活泼,制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选秀节目的流行,目前荧屏上各类秀歌、秀舞、秀口才、秀特殊才艺等节目层出不穷。一时间娱乐化节目充斥着各个电视频道的黄金时段。在这种氛围中,很多非娱乐性质的节目似乎也被裹胁着不得不“跟风”或沾点娱乐的“味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适合过多植入娱乐化的元素,特别是严谨性、科学性、知识性要求极高的专业类节目,如法律节目、医学养生节目等都带有极强的专业科学元素。过度的、不恰当的娱乐化势必会削弱节目本身的可信度,从而失去此类节目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皓 《今传媒》2013,(2):88-90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下发,再次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热议。娱乐节目的宗旨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今的娱乐节目越来越走向低俗化的全民娱乐进程,众多上星卫视策划了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相亲交友节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甚至以冲击道德底线来博取收视率,使得节目导向游移,造成全民娱乐化的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正是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悬崖勒马,不仅对电视相亲节目在道德价值上起到约束作用,更是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现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2.
鲁婧 《传媒观察》2012,(7):16-18
目前,国内很多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出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本文在阐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流变历程之后,通过检视中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表现来引发我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带来的利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的危害白小易在《论当下电视文艺节目价值导向功能的重塑》一文中指出,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在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节目娱乐化大潮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艺节目原先的教化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首先,电视文艺节目过度娱乐化是逐渐形成的,人们对它的危害是不易察觉的。其次,受众长期在密集的娱乐化包围中是危险的,因为过度娱乐化消解的是人们道德的是非感,瓦解的是人们高远  相似文献   

14.
娱乐类电视声乐节目是近几年较受关注的一类电视节目,它一经播出便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因此该类节目一定有自己的成功因素,如节目的娱乐化定位、平民化倾向,节目形式活跃、互动性强,节目中草根偶像的魅力等等。但与此同时,该类节目也不断遭到很多观众批评。文章主要就当前娱乐类电视声乐节目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节目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童宁  董岩 《新闻与写作》2005,(12):11-11
电视法制节目究竟能否娱乐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关键是从根本上厘清传媒娱乐化的本义和背景。  相似文献   

16.
《非你莫属》是近来收视率较高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本文以其娱乐化现象分析为主要内容,从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非你莫属》娱乐化现象分析,对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娱乐至死的视角审视电视娱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倾向明显,不仅娱乐节目在质和量上都泛滥开来,娱乐节目遍地开花,甚至新闻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势头.当以《超级女声》为代表的选秀类节目余热未减,《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又开始炙手可热,电视在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然而,电视媒介娱乐化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又应该怎样看待当前媒体普遍的娱乐化倾向?我们是否会像波兹曼所说的那样,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相似文献   

18.
当新闻传媒的概念逐渐被大众传媒的概念所替换.当电视的舆论功能逐渐被电视的大众文化功能所丰富的今天.娱乐已经成为了包括电视在内的所有媒体至关重要的内容。为观众提供快乐、轻松、释放和宣泄.不仅是观众获得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社会达成精神和谐的需要。应该说.伴随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电视的平民化、节目的市场化、收视的体验化.中国电视最近10年一直被娱乐节目推动着发展,电视剧、综艺节目、电视演唱会、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脱口秀这六种娱乐节目形态成为了除新闻节目、专题节目之外电视荧屏的主力军。2002年开播的东方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至今的近四十年里,我国内地电视综艺经历了晚会、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和文化节目四个阶段。电视综艺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面临着娱乐过度化和同质化等困境。综艺节目既要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也要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特别是要以价值观为灯塔,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