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论诗提出了一个“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问题。其实,著书立说也同样有“有我”与“无我”之分。“有我”,即书中能不时地看到“我”:“我”的经验、“我”的感受、“我”的交往、“我”的评价。“无我”,则总要客观地说,尽管说的内容也是“我”心中的东西。“有我”的书更容易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平易,似面对面的平等交谈;“无我”的书则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不容易亲近。但书中“有我”并不容易,“我”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眼光,让人读了就觉得这个“我”真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现代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对于艺术创作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这种说法,有利于我们理解杂文的情趣。王国维说: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勘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选择用“优美”“宏壮”分别评价“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对于其中出现的扞格难通的状况,不宜过分执着于概念的文化归属,而是有必要先回到《人间词话》的论说语境,通过“了解之同情”的方式,考察两组概念的演绎情况,辨明王国维的问题意识。如此才能回答概念的对应何以可能的问题,即“优美”“宏壮”对词的感悟方面不足的问题具有补偏救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从钦 《新闻前哨》2007,(10):75-75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意境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两分法;"以意胜者"之境、"以境胜者"之境和"意境两浑"之境的三分法;"花鸟缠绵"之境、"云雷奋发"之境、"弦泉幽咽"之境、"雪月空明"之境的四分法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新闻意境的创造有着不同的艺术手法。从写景抒情的方式来说,有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5.
林惠丽 《东南传播》2012,(1):159-161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也有"境界"。以王国维的境界说来分析纪录片的解说词,可以发现有些主创者在解说词和视听语言的配合中采用文学创作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表现技法。两种表现技法在使用上各有特色,在电视纪录片中应用有着独特的效果和感染力。恰到好处地运用两种技法,可以提高和拓展受众的想象空间,达到增加电视节目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姜乐 《大观周刊》2012,(28):15-15
以物观物是邵雍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观物不仅包括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了解,其实更指人对身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态度和觉解。由邵雍将观物作为其著作名,可见“观物”在其思想中所占据的地位。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是两种不同的观物方法,邵雍将“无我”作为以物观物的核心概念,着重强调圣人观物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7.
詹莲 《大观周刊》2011,(13):140-141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擘和文学思想家。《人间词话》是他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核心就是作者提出的“境界”说。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开创了唯意志主义哲学及生命哲学流派。他受东方印度佛教的影响与王国维自身经历,性情的相似性使两种思想更易产生契合点,对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提出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国维也是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以构成新体系的第一人。交融后的思想根植于古老的中国土地,绽放出新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目前,媒体的竞争更多的是面对同源新闻的竞争.面对“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同源新闻,国内媒体运用了抢时效、抓“落地”、求深度、重视觉、挖细节这五大竞争策略,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江西一位农民赖以致富的“十六字种菜经”: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那个农民依照这个“秘诀”与他人竞争,处处主动,胜人一筹。后来,一些不景气的企业从这条“种菜经”中得到启示,很快摆脱困境,使企业扭亏为盈。细细想来,这个“种菜经”对我们搞新闻报道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人无我有”,说到底就是个“独”字,这是“十六字诀”的核心。一个企业,一旦有了专利产品,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就有了竞争的条件。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独家新闻也就是“专利产品”。一条好的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记者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发现、报道各种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变动,而且还要尽量避免报道雷同化,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只有如此,媒体才能确保在新闻界的稳定地位。个性或者只属于我“这一个”的特有风格,是媒体赢得受众市场的关键因索。试看现在那些个性突出、风格鲜明的报纸,大都拥有一个较庞大而忠实的读者群,而且它还不断吸引着人们加  相似文献   

11.
当更多的受众与学院派专家、业内精英把目光更多地投注到电视业以及其他传媒的时候,笔者认为,广播媒体,尤其是新闻频率的生存与发展更多地要从“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深”这12个字入手,方才能实现新闻资源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导报》在创办之初关于“减负”话题的3个专版报道,较早地全面地对“减负”话题展开了讨论,对此后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大规模展开的“减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受到了中宣部新闻局阅评小组的表扬。回顾这组报道的策划、实施过程,笔者以为,周报虽然因其时间的限制,在新闻时效上比较日报有明显的弱势,但通过精心策划,做到“人无我有”,同样可以做好新闻,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员的三种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对学问之道有过精采的比喻。他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相似文献   

14.
娱乐寻根     
2004年5月22日,湖南卫视在娱乐走向定位的基础上,新推出一档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谁是英雄》。节目从相声演员的主持人大兵到对典雅艺术的民间化包装,从千差万别的“民间绝活”到嬉笑随意的现场氛围,都体现了节目那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吴洪顺 《大观周刊》2013,(1):160-160
现在社会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摈弃被动接受,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养成创新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意识。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只是面对智商高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帅要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创造型人才。一、贴近生活,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联系自己十几年做通讯报道工作的经历,感觉有三种境界,这就是:“有我境界,无我境界,独我境界。”追求“独我境界”“独我境界”,就是在观察问题,把握新闻素材,探索新闻表现形式等方面,有自己的见解。1986年初春,我发现,新闻媒介对改革者的报道逐渐冷落下来,我探其原因。觉得各级领导应该大胆支持和保护改革者。当时,肥城矿务局党委一直是站在改革的高度保护改革者,使企业改革步步深化。于是,我采写了《为改革者撑腰壮胆》的长篇通讯。大众日报在头版发表,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17.
我利用业余时间,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撰写稿件,取得了一点成绩,多次被农业银行苏州分行、江苏省分行评为优秀通讯员,有9篇文章参加省、市、县评选并获奖。在金融宣传报道实践中,我注重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报道质量。首先注重人无我有。平时,我把看报不仅当作是一种休息享受的乐事,更是学习的好机会。我注意报道动态,不是看人家写什么,自已也依样画葫芦写,这样只能枉费心机。只有人无我有,才能奇货可居。去年2月,我县建立起全省第一家农行和妇联合办的“三八”储蓄所。我抓住这个重要素材组织采写以题为《太仓开办“三八”妇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某地一位老菜农,种菜功夫胜人一筹,一亩地每年收入两千余元。当人们问起诀窍时,他说“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多,人多我早。”由此我联想到新闻报道,颇受启发。“人无我有”,说的是奇货可居。新闻虽不同于“猎奇”,但确实要独具个性,切不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人有我好”,讲的是以质量取胜。写文章,搞报道更是这样.同样的内容和体材,同一类型的新闻报道,你的稿件能不能被采用,当然要看稿子质量的高低了。“人好我多”,这里讲的是莱的品种多。我们搞新闻报道不能只会写消息,还要写通讯、评论之类,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运用自如。“人多我早”,是指时效性。早  相似文献   

19.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此乃商家差异化竞争的制胜之道。站在21世纪的新媒体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地市级党报,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寻觅一条生存发展之路,这是困惑许多报人的难题,但也绝非无破题之策。全国党报的大哥大《广州日报》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已为各级党报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典范例。作为地处苏南报业发达地区的《常州日报》,几年来秉承差异化竞争的理念,在狼烟四起的常州报业市场竞争中前景依然光明。  相似文献   

20.
干校惊雷     
我有一篇《反二簧与狱神爷》,那文中写到我在湖北咸宁县“向阳湖干校”的后期情景,是每夜(凌晨)四点钟即起来,披星戴月,涉水登堤,去守护“菜地”(古湖边沿淤地种菜之处).其实从无一人盗过菜果(如西红柿),若真有之,我这“缚鸡”之力岂能斗得了护得住?此“象征性”锻炼考验而已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