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微婵 《小学生》2009,(7):38-40
小林是个大胆调皮的男孩。从二年级起,每天放学,他总是一个人回家,家离学校并不远,虽然学校一再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但因为他爸爸妈妈工作忙,而且爸爸妈妈觉得小林已经长大了,应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所以就没有来接他上下学。那天,就在小林快到家的时候,一位叔叔笑眯眯地迎了上来,说:"你回来了?是这样,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今天晚上你爸爸在我家吃饭,他让我来接你一起过去。"小林的爸爸妈妈是开店的,认识的朋友比较多,他们有时会在朋友家吃饭。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本小学门口,无论是早上上学,还是下午放学,都看不到车辆云集、家长扎堆的场面。日本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就不再有家长接送了。家长们认为,日本社会治安较好,不接送孩子上学是让他们迈出独立的第一步。孩子上小学前,家长会陪孩子将上、下学的路走一遍,让孩子熟记路线和路上的注意事项,开学后就让孩子自己上下学了。有人也许会问:"孩子还那么小,万一遇到坏人怎么  相似文献   

3.
正读了《请给孩子成长空间》这篇文章,又让我想到了某个学生的家长。孩子上六年级了,学校就在家附近200米的地方,她每天准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孩子在学校里受一点小委屈,她总是第一个冲进学校,帮孩子出气;老师每天对孩子的每一点批评,都会招来她的激烈反对;孩子的房间,总是让她收拾得干干净净……问她原因,她总是说,孩子还小,还不成熟,老是受欺负,老是……我眼睁睁地看着,又一幕悲剧以"爱"的名义而生。  相似文献   

4.
小龙哥热线     
孙楠(重庆市万州区): 最近,我家买了新车,可爸爸还是让我步行上下学,有不少同学都是家长接送,我真的有些想不开,很生气。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早上,我正在备课,一位班主任领着一个学生及家长走进了我的心理辅导室。没等班主任和我介绍,家长就急切地走到我的面前说:“老师,你快快救救我这孩子,他说啥也不想来上学了!”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A,男孩,12岁,我校七年级学生,父母离异,爸爸想要小A的抚养权,妈妈不给。妈妈把小A丢给在老家的外公外婆。升入初中后的小A,经常不完成作业,和同学三天两头吵架,每次值日班长管他,他都不听,还针锋相对地和值日班长对着干。一次,学校运动会上,小A因为同学的闲言碎语而险些动手打人,班主任让小A请家长,小A反驳说:“我没家,没父母。”干脆第二天拒绝来学校上学了。  相似文献   

6.
现象一:幼儿园“开”到家门口。每天清早、傍晚,几辆城区幼儿园的大客车便穿梭于城乡结合部,接送幼儿上下学。这种做法,看似方便了家长、孩子,实则在与农村幼儿园抢夺生源。现象二:父母进城“我”随读。学期初,总有不少学生家长到校申请孩子转学。他们有的在城里有了固定的住所,让孩子回到身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城里教学条件好,宁肯投亲靠友也要把孩子送到城里。现象三:初中学校招生难。合点并校后,每个乡镇只留一处初中学校,学生大多离家几十里路,上下学极不方便,因而家长就会想方设法选择离家近一点的学校,甚至不惜…  相似文献   

7.
我比正常的学生早两年入学,上幼儿园时父母没时间接送我,只好让我跟随妈妈到了她所工作的学校跟着一年级学生混日子,可是我混着混着,就跟班上同学混出了感情,尽管刚开始功课挺吃力的,但死活不愿意留级。就这样跟着大妇姐大哥哥上完了小学。现在很多女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就来月经了,因为我比别人小,所以在小学时并不在意这些事情,看到同学来月经也觉得与己无关,若无其事。  相似文献   

8.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9.
接送孩子上学已成为家长的沉重负担,现在几乎每一个小学生都需要家长接送。在大城市里,由于车多人多,怕出现交通事故;有的地方治安不稳定,拐卖孩子的现象时有发生;孩子小,独立生活能力差……因此,家长不放心,要接送一下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可现在,一些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入学时,家长也要送到学校才放心;甚至孩子考上大学了,家长还要千里迢迢送到大学,把孩子安顿好了以后才肯离去。这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小学生生活能力低下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请看:镜头1:一年级教室里,班主任觉得教几位学生做值日实在是太费力了,倒不如自己包办代替算了。来校接送孩子的七、八位家长看到后干脆替自己的孩子当起了“值日生”。镜头2:有的家长一手提着孩子的书包,一手牵着孩子上学,有的用自行车、摩托车,甚至用小轿车送孩子上学。镜头3:家长好容易把孩子送到校门口,“红领巾监督岗”要逐个检查同学有否挂校徽,戴小黄帽,挂红领巾。“哎呀,我…  相似文献   

11.
孙娟 《学子》2014,(3):15-15
正对于学生而言,班主任是一位亲近者的角色;对于学校而言,班主任是一位管理者的角色;对于家长而言,班主任是一位沟通者的角色。可见,我们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学生小朱在一二年级时就令老师们头疼:作业不做,与同学极易发生矛盾,几乎天天违反纪律。而每次班主任出面处理纠纷时,家长总是庇护,孩子渐渐也和老师敌对起来。说实话,接到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我心里还真是胆战心惊的,生怕哪  相似文献   

12.
我的发明     
自从我上小学后,爸爸就很少接送我上下学。记得读三年级时的一个下雨天,爸爸让我自己打雨伞上学。可放学后,我却淋着  相似文献   

13.
郑红同学:从来信看,你是一个听话要强的孩子,知心姐姐真为你高兴。你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家长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不论大事小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依赖(lài)心理。今天,我请来黑龙江省安达市和平小学的几名同学来谈谈他们的看法。徐晗(hán):毫(háo)无疑(yí)问,应该听老师的。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简直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逐渐形成了依赖的心理,造成自理能力很差,甚至离开家长就寸步难行了。我邻居的大哥哥考上了北京外语学院,可他不会洗衣,不能排队买饭,不善于与同学交往………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由于我和爱人上班是早出晚归,孩子由我父母照顾,因为是独生子女,外公外婆、奶奶爷爷格外宠爱,孩子也就越发顽皮任性,在家经常打破东西,不讲卫生,对长辈们也不怎么礼貌,像个小皇帝自以为是,我们作为家长非常担心。到学校去了解,老师和同学都说他还好,虽说成绩一般,但也能遵守纪律,团结同学,我们有些不知所措,怎么“家里家外”两个样?四川成都家长王明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家访的同时,经常听一些家长!"#$%&’()*+,-./0,23456789:;<=>,@ABCDE,GHIJKLMNOPQRSTUV。XYZ[\:^_‘abcdefg内的表现却恰恰相反,他们尊敬老师…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世界是千姿百态的,有鲜花,也有毒草;有蓝天,也有乌云;有美好,也有丑恶……毫无疑问,教育孩子认识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但也是我们的难题,因为世界充满矛盾。王开八岁的时候患上肌肉萎缩症,身体几乎瘫痪。四年级的时候,他来到我们中队。我利用"职务便利",与中队辅导员一道,在中队里组织开展了"与我们同行"红领巾助残活动,鼓励队员们体验王开的生活、接送他上下学、和他一起开展假日活动。有一天,当我在国旗下讲话中说起他的故事,不少同学流泪了,他们被王开身残志坚的精神打动,为中队队员乐于助人的行为所鼓舞,全校师生纷纷向王开伸出援助之手,个别家长也参与了进来。然而,第二天就一连发生了两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6.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一二年级的孩子交往面相对比较狭窄,基本限于家长、座位周围的同学,以及老师认为学习比较好的同学.但是到了三、四年级,孩子们交往面开始扩展了,不太愿意按照家长指定的朋友去交往了,只要他们认为情投意合的,都愿意作为交往的对象.此时,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3,(5):73-73
调查显示,85%的家长会亲自或找人代为接送孩子,因接送影响工作的家长达83%。可见,接送孩子其实是许多家长的负担。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几所学校门前随机采访后发现,大多数人接送孩子是出于安全考虑:也有人担心给孩子太多自由时间,会滋生他们早恋、去网吧等不良行为;还有人平时没时间陪孩子,心怀亏欠感,所以把接送作为尽责任、弥补愧疚感的补偿行为。对此,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健文认为:在这些原因背后,其实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独立能力的不信任,担心他们处理不好上下学路上的状况。这种心态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容易阻碍他们的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2013,(4):4-7
有位同学叫栾松巍,是北京市二里沟中心小学学生,他调查发现,不少拥堵在学校周围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小汽车都是孩子父母单位的公车,甚至还有很多军车。周末公园、高档饭店停车场也停着很多公车。他提出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杜绝公车私用。另外,还可以给公车安装GPS定位系统,便于管理。栾松巍同学的建议真棒!谁说我们小学生提不出有用的建议呢?这不,我们"童眼看世界"的小作者也提出了各式各样有用的建议,一起去读读,一起想想,依着我们小小的力量还能为这个国家、这个世界提出什么样有用的建议呢?你愿意做一个爱思考的小公民吗?也来随时发出属于你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近来天气比较干燥,常有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对我说:老师,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不然她在回家的路上就嚷口渴。对此我感到很纳闷。因为在园我们每天都安排多次喝水时间,其它时间也不限制幼儿喝水。按理说,孩子们喝水不算少了。但为什么家长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喝水少呢?这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次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