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学生好新 ,对于新东西特别喜爱。设计作业时 ,若能根据这一心理 ,善于把作业的题型、格式推陈出新 ,就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 ,使学生愿做、乐做。如朗读背诵这样重复性的作业 ,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学生就会喜读乐背。又如《家乡的秋白梨》一文的词语复习 ,我摒弃了令人头疼的死抄硬记方式 ,分三步进行 :①用2分钟时间读记词语 ,比比谁记得多 ;②默写词语 ,看看谁写得对 ;③请全对的同学说说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所有词语的。读记词语是枯燥的 ,但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 ,改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 ,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促…  相似文献   

2.
"薛老"乃是本班学生的"老顾客"了,从四年级开始,到现在已与我们"混熟"了。三年了,可"薛老"骇人的举动却一点没有改变。不得不说"薛老"的课够"独具匠心"。她总是抄满满一黑板的习题,然后让我们齐读一遍题目,她  相似文献   

3.
吃完饭后,我一看时间还早,亲戚家的小侄女读一年级,正好下午要参加考试,便叫小侄女把课本拿来,让妻子辅导她一下。小侄女数学还行,就是语文不好,汉语拼音和生字组词有很多不会读、不会抄。妻子便教她组词。当教到"下"字时,小侄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一位同事执教《秋游》(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这一课时,因为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而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语文课如何才能保持"语文味"呢?我想这节课能给我们一些启发。1.认读词语是基础新课伊始,这位教师就出示了《秋游》这篇课文中的"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嗓子、凉了、郊外、白兔、追逐"等词语来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这样的词语检查在小学语文课中十分常见,但是该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把这些词语读准,还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在读"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时,她让学生想象有关动植物的样子;在读"打滚、追逐"  相似文献   

5.
以前在评讲周记或习作时,优秀的文章往往由我来读。我觉得我会比学生读得更响亮更清楚一些,讲解得更透彻更有针对性些,学生听起来或许会更专心一些;学生的作文通过老师的口中读出来,或许他们更自豪一点。因为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有过类似的感受,且经久不忘。但和家长一次不经意的谈话却改变了我的想法。一天上班路上遇到一位家长,边走边谈起孩子在家做作业的情况。"老师,今天你让小劼把他昨天晚上的作文读给你听听。"看到我满脸疑惑,她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也是一位教师,前几天她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这个学期她的班上新转来一名学生,这位同学已在一所私立小学读了两年的一年级和一年二年级,转到这里接着读二年级。虽然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但大字却不识几个。原来的班主任为了取得好成绩,每次期末考试时总是安排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一个成绩差的学生坐在一起,好同学答完了就让差同学抄,甚至替他们答卷子。而这位同学偏偏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继续担任我校六年级某班的班主任.从事六年级班主任工作已经好几年了,我自认为比较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但是,有一个学生却让我手足无措. 他名叫杰,一个13岁的男孩,长得白净、漂亮.早在他读五年级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学校里的"知名人物".打架、欺负弱小的同学,不爱完成作业,学习成绩较差——这就是他在进入这个班级之前留给我的印象.接手这个班级之后,我从前任老师那里对班里的学生一一进行了解,尤其是杰的情况,了解得更细致.我自认为对他已经掌握了比较充分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这样的学生我也见得不少了.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都安排了“词语盘点”这一板块,并分成“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前者由讲读课文中要求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后者由讲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都属于单元整合后词语的归类统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要求学生积累、掌握、应用。也许是习惯了以前教材后面附词语表的模式,我总有点轻视“词语盘点”的教学.一般是让学生随便读一读、说一说、抄一抄、写一写,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预习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笔者在一次常规调研中发现,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容乐观。一是"伪预习",学生对预习置若罔闻:有的把文章读完一遍就结束;有的碰到疑难字词,直接"百度";有的则更会"省事",索性搬来《课课通》,答案一抄便完成。二是"过预习",学生的预习苦不堪言:听范读、写生字、抄词语、画句子、写段意、概文意、做摘录、作批注、查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小琪(化名)五年级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上课从不举手,被老师提问也不会张嘴回答,找她谈话基本低头不答。学习成绩极差,从不主动完成作业,只能靠抄作业完成,四年级时英语平均30分,语文平均35分,数学平均10分。在数学课上基本不会影响别人,面部表情跟其他学生无异,考试时都会把试卷填满,但答案大多错误,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三年级应以段的教学为重点。教师应切实抓好段的读说、抄写训练,优化段的教学。读段。首先是初读。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停顿、重音,并注意语速、语气,力求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其次是讲读。讲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读”和“思”结合起来,从语言文字人手,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说段。教师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段的思想内容,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抄段。抄段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强化记忆。教师在指导学生抄段时,一要选择有特色的段落,二要指导学生掌握抄写的方法。写段。应把写好“总一分一总”结构的…  相似文献   

12.
一天下午给一年级学生上思品课,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我设计了"比比谁的小手巧"——戴红领巾比赛。孩子们跃跃欲试,场面十分热烈。当推选学生代表上台比赛时,情急之中,一个孩子把"老师"喊成了"妈妈"。看着孩子涨红的小脸,我不禁想起曾经读到的一个故事:有位教师回忆自己读一年级时,一次与老师谈话,不知不觉把"老师"喊成了"妈妈"。还有一次上讲台当"小老师"读生词,在还剩下几个词时自己想要小便,老师让他读完再去,结果尿了裤子。他把这两个错误都说成是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隆德县城关一小二年级(2)班有个学生被称为“小顽皮”.杨秀芝老师接这个班后,这个学生先和同学打架,后骂老师.杨老师一连四次找他谈话,他逃掉了.杨老师没有因此发火,她坚信小学生的身上有上进的火种,要找到它,点燃它.有一次,她发现这个学生在作业中造的两个句子能联系实际,就在班上读了几遍,表扬了他,又把他的作业贴在学习专栏  相似文献   

14.
蒋英姿 《家长》2008,(7):1-1
到了六年级,女儿的学习紧张多了。每天放学后要补一节课,语数外轮流上,到家时就已经接近六点了。进了家门,把书包放下来,马上就得掏书本做作业。看得我直心疼。那天女儿进门时已经六点半了。我问她干什么去了,她说补课的时候有同学不遵守纪律,老师一气之下就把全班同学都留了下来抄课文。然后她撅着嘴撒娇:"妈妈,抄得我手都疼了!"我摸了摸她的脸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碰巧听到二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和我们的数学老师聊天。这位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令她十分困惑:她有一个学生,每次在课堂上作业都完成得很好,但是一回到家里,交上来的家庭作业就错误百出。对此她十分不解,问这个学生是怎么回事。可无论她怎么问,学生只是眼泪汪汪的,一句话也不说。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言语活动,作文能力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说起来不容易,做得比较好就更困难。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作文,刚开始往往会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学生主要是因小学阶段怕学语文,当读的课文不读,当背的美文不背,当记忆的词语又不能掌握,平时更是少看课外书籍,对周围的生活又不留心,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或者说还未曾入门等因素造成的;二是抄“作文选”,有些小学六年级老师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在语文考试中考出好分数,要求学生几乎每天写一篇作文,有些老师…  相似文献   

17.
张文玲 《考试周刊》2013,(10):27-27
<正>我们周围经常有这样的情景:一堂语文课结束之后,教师说:"今天请把课后的词语抄写5遍。"下面沉默一片,是习惯也是不得不服从;默写错了,老师说先抄个5遍,错了再抄,错了再抄,学生无精打采,只好拿起笔"奋笔疾书";一篇课文结束了,老师说:"把所有的练习册完成。";一周结束了,老师说:"今天我们发两张考卷,回家把它完成了。"深夜,学生由家长  相似文献   

18.
平时观摩公开教学,大多以识字与写字(拼音)、阅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内容居多,而以"词语盘点"作为公开教学观摩几乎没有。近日笔者在农村片区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节以"词语盘点"为内容的教学课例。此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词语盘点",因此,教者把课题定为"词语盘点四"。教学目标有三:第一,能正确读  相似文献   

19.
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的词语教学读演结合,促进理解,妙趣横生,成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与训练的典范.一、整组词语,“境”中理解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词语理解是一年级学生阅读中的难点。他们没有足够的词汇和经验来解释词语,对词语的理解,经常会"得其意而不能尽其言"。一年级语文课堂的词语理解,应抛弃教师洋洋洒洒的解说,让学生这一含苞待放的"嫩蕊"在发现、感受、品悟中细心"商量",促进他们的语言、情思在课堂中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成长!正如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