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围绕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控制力保持两个问题。前者是为了保证股东作为投资者所享有的收益权,后者是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从公司法上来说,是为了保持股东对公司的最终控制。类别股制度是解决该问题的良方,优先股所具有的优先收益和分红的特点可以满足竞争性国企资产保值增值的盈利目的,黄金股和复数表决权股可以保持在公益性国企中的控制权。因而,我国国企改革中应当对优先股和黄金股或者复数表决权股有所尝试。  相似文献   

2.
股权是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加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股权是一种不同于物权、债权的独立民事权利,它具有私权、财产权和收益权(由风险投资产生)的属性。对股权性质的法律分析,目的是让股权真正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从而为股权的正确行使、公司法人人格的独立和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的特别表决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方式。由于社会资本与农民股东在投资目的、治理能力、利益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股东之间的同质化假设被异质化的现实所推翻,如何平衡农民股东与外来投资者的不同利益诉求成为农业公司治理的难题。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公司后,其土地权益有被社会资本损害的风险,现有的优先股实践虽能体现农民股东的收益权,但尚无法捍卫农户最核心的土地权益。因此,宜从类别股的分类表决中构建农民股东的特别表决权,尤其是涉及公司对土地经营权可能进行处置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革后,由于国有股东缺位,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仍存在产权不明,权责不清,政企不分,机制不活等问题,为了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本建议建立国有股权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5.
公司是最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因此,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主要问题就是使国有资本代表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东,并在股东会控制下形成科学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特殊挑战与法律因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度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命题,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突破点。而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权利主体泛化的特殊性,其公司治理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主要表现为:政府股东与企业董事会之间模糊的权利界限及其可能引发的不当干预;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多元化的目标;董事会独立性的不足;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特殊要求。为此,需要探索特殊的法律机制以因应之。各国国有企业治理的经验证明,以管理合同形式明确政府股东与国有企业董事会问的定位,独立并取得充分授权的董事会,充分的信息披露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是应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特殊挑战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对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受到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双重掠夺。特别是在我国国家控股和最终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严重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对管理人员的激励和中小股东的保护两者应该是一体的。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对保护中小股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再就业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国有企业的性质。在一般的公司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股东对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等.均是一种显性的市场关系。而对国有企业来说.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领域:一是公民通过政治程序,在非市场领域形成公民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政府及其资产管理部门通过经济程序,在市场领域形成政府对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经营部门、资产经营部门对具体资产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  相似文献   

9.
MBO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以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该讨论了国有企业在实施MBO的技术操作及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讨论再就业问题之前,我想先谈谈国有企业的性质。在一般的公司制度中,委托——代理关系的形成主要是一种市场行为,股东对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等,均是一种显性的市场关系。而对国有企业来说,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领域:一是公民通过政治程序,在非市场领域形成公民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11.
股东(公司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在公司治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国有公司治理诸问题的关键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缺位;解决国有公司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强化所有权约束。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立法本位的错位,是一种畸形的“股东本位主义”所致。公司立法的国家建构主义,导致契约文化意识的缺失,国有股职能的错位,证券市场功能的扭曲。只有超越局限于公司组织机构的不完善、所致监督机制不到位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到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控制股东是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控制股东极易滥用控制权损害公司和第三人权益。为防止控制股东控制权之滥用,须对控制股东课以法律义务。控制股东之注意义务即为其处理公司事务时应尽善良管理人之谨慎义务。控制股东违反注意义务,给公司和第三人造成损失的,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4.
对经营者的监督在公司内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股东大会对经营者的监督和检察机构对经营者的监督。股东通过股东大会支配监督公司经营的大原则仍然维系着各国的基本结构。股东能够使用法律所赋予的各种权利去实现对经营者的监督 ,检察机构的监督实效除受制于其权限大小 ,还要受制于其独立性大小以及所获得信息多寡等因素。对国有企业实现公司制改造是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向 ,从法律制度上完善与健全其经营者监督机制在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的“经理革命”韩小明从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方面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即一些大公司的控制权,从股东手中,转移到管理部门的经理阶层手中,这种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后来被称作“经理革命”。今天,当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6.
刘志强  卢娜 《时代教育》2007,(9Z):152-152
出资是股东对公司的基本义务,也是形成公司财产的基础。公司是资合性的法人,公司的生命源自于股东最初投入的资本。股东出资是否适当与公司日后能否正常运转息息相关,事关交易安全和公司信用,对公司债权人权益的保护尤显重要。因此,有必要对股东出资形式问题即出资标的物适格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公司法理论中,股东仅仅对公司负有依法出资或缴纳股款的义务,股东相互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义务。然而,公司发展的历史证明:支配股东侵害公司、中小股东及债权人利益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建立确认支配股东诚信义务的根据,对完善现代公司法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MBO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 ,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 ,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目的 ,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该文讨论了国有企业在实施 MBO的技术操作及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经允许股东因公司利益受到控制股东或高级管理人员不当行为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形式的诉讼,在公司法律制度上称为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文章主要对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为维护股东利益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运营的低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企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造成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企业家人力资本控制权的“残缺”造成了其收益权的“残缺”。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对这种残缺产权的发生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必须重塑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控制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