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胡晓风 《生活教育》2010,(10):33-36
中国生活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20世纪两位教育巨人蔡元培(1868--1940)和黄炎培(1878—1965)的倡导和支持。 蔡元培、黄炎培早年投身于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活动。蔡元培1902年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经营半年,始建爱国学社,又建爱国女学,为教育会实现反清革命之理想培养人才。他说: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1868—1940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性;但同时,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非常软弱,因而又具有对于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种两重性在蔡元培身上有明显的表现。在清朝末年,蔡元培是以“翰林革命”而闻名的,他渴望民族独立,鼓吹民权和女权,组织反清革命团体“中国教育会”(1902年)和“光复会”(1904年),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1905年),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他甚至亲自参与策划武装起义和暗杀清朝官员的活动。在推翻清朝封建皇帝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中,蔡元培是作出过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学家.一九四○年五月,蔡元培在香港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分别发出唁电,延安各界人民举行了追悼大会,周恩来同志撰写了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民主革命先行者蔡元培一生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今年是蔡元培先生逝世四十周年.我们纪念他,对于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发展文化教育科学事业。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九个创举: 一、创办辛亥革命时期培养干部的第一个新型学校。蔡元培于一九○二年在上海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时,与同志共创上海爱国学社(同时办了爱国女校),成为当时国内革命的中心。二、大刀阔斧地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我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九一二年一月九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在蔡元培主持下建立,他立即以部长身份签发了有关改革法令,并发表论文,系统地阐明了他的教育主张。从此,以“忠君、尊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后,中国热血青年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大举出国勤工俭学。1916年3月,为“发展中法两国之友谊”,促进中国经济文化之发展,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曹在法国学者的支持和合作下,在巴黎发起成立了华法教育会。次年,国内也成立了华法教育会。1920年,华法教育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其五育并举、教授治校、教育独立等教育思想都已为大家所熟知,但其成人教育思想却较少有人提及。本文就此论述蔡元培的成人教育主要活动、思想及其特点,以期为当前的成人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一、蔡元培的主要成人教育思想蔡元培的有关成人教育活动和思想非常丰富,下面就他的一些主要成人教育活动和思想做简要论述。1.借助成人教育启发民众觉悟,培育新人,富民强国。1902年,蔡元培与叶瀚、蒋观云等在上海成立中国教育会,蔡元培当选为会长,他在阐述创立教育会的目的时说:“我等设立此会者,实欲造成理想…  相似文献   

7.
论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在一系列复杂的阶级搏斗中,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他的思想和行动也经常发生变化和出现矛盾,“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①蔡元培的思想发展,经历了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以后到他死时的三个时期。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进步表现,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伟大的爱国者。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主革命树立了丰碑。在他继续革命的征程上,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得到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帮助。他正确汲取历史教训,从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本文仅就孙中山辛亥革命后在坚持革命的实践中,怎样逐步深化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由幻想取得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转变为把反帝作为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将反帝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生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 号子民,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山阴县,从小饱读经史,1885年考中秀才,1892年考中进士,后投身反清民主革命。1902年与友人共同组建了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爱国学社。1907年赴德国留学,辛亥革命后,回国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并对旧的教育制度实施了根本性的变革,实行了“五育并举”的新教育方针。1915年在法国发起华法教育会,任中方会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确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对北大进行改革, 使北大面貌为之一新。1927年出任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1928 年辞去大学院院长,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37年11月,赴香港,1940 年在香港病逝,享年72岁。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将中国革命规律概括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稍后,毛泽东又在《新民主主义论》一书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说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关系,从而完成了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刘师培投身革命的原因,论者较多地注意到了20世纪初年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注意到了“严夷夏之辨”思想的熏染以及章炳麟、蔡元培等革命志士的牵引,而较少注意到科场失意的影响。笔者以为,1903年的会试不中,是促使刘师培转向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个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优秀代表,,是指导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面伟大旗帜。他于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在檀香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是一个划时代的革命纲领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初步形成,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和民权主义思想萌芽的具体表现。接着发动的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问题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占有什么地位?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虽然,这里所提到的“中国的革命”、“国民革命”的特定含义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但对研究辛亥革命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它的真正目标是打倒封建地主阶级。“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在这里,毛泽东实际上指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分两步走”战略思想的探索过程朱汉国所谓“革命分两步走”,就是把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1866—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是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倡导者。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进行革命的教育工作。辛亥革命前,在上海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创办了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于一九○七年去德留学;辛亥革命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总长,领导了反封建的教育改革,到“五四”运动前后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十年有半”①(实际在校五年半)。蔡元培在长期革命的教育活动中,从资产阶级革命和  相似文献   

16.
六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属于资产阶级,在此以后,则属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中国无产阶级。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和后果。它保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也保证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而为在中国消灭剥削制度,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创造了基本的前提和条件。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百多年间的历史,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断:“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①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对近代中国城乡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武装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并指出近代中国城乡对立的结局是“乡村”战胜“城市”。从而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成功地解决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问题,对中国革命作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一、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为革命转变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这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具体分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他在这里所指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  相似文献   

19.
1902年11月,在上海泥城桥附近的福源里成立了爱国学社,革命民主主义者蔡元培任学社总理,爱国知识分子章太炎等任教员.爱国学社为辛亥革命的准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研究一下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蔡元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潮.一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发生了空前未有的罢课学潮,这是清末废科举以后,中国近代学生运动史上第一次学潮.这次学潮一开始就受到教员蔡元培的重视和正确引导,表现出反对清王朝和帝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15 J212223历史事件1905年民主革命家邹容因不堪虐待死于上海英租界狱中。蔡元培与中国教育会 同人在盈园举行迫悼大会。1362年太平军在上海攻击英法畏略军、“常胜军”,击伤法海军将领何伯。1946年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从重庆乘飞机回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遇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