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重要内容。我通过“三算结合”教学的实践,把珠算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口算上来,学生只需记住两句口诀,就能较好地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其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校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数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一直是按照教材中采用的加减法穿插编排的方法进行教学。即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减法。利用这种方法,应该说多数学生是能够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对少数后进生来说困难较大。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充分论证,我校决定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用“凑十法”教学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拆十法”教学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实验的方法步骤   对比班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参…  相似文献   

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 20以内进位加法和理解加减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两位数及多位数减法的基础,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本单元时,应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一、突出重点,适当开放   1.突出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从教材的编排意图来看,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只是相对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而言的,教材没有表示出“退位”的含义,也没有出现退位的标记,是在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即“做减法想加法”。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就要重点引导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内容,以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重点,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加法采用“凑十法”,减法运用加减互逆关系,一般称为“想加法,算减法”,即“互逆法”。前者意见比较一致,但对采用“互逆法”  相似文献   

5.
“减补进一”和“退一加补”,本来是“三算”结合教材中用来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两条规律。实验证明,这两条规律也可用于通用教材中的口算。在通用教材中,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采用“凑十法”计算,退位减法是采用“看减想加”的逆运算关系求差。楚雄市北城小学在86年招  相似文献   

6.
1.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面法有什么特点?被学时应注意什么?答:一位数相加得数满十的属于进位加,与它相应的减法属于退位减,为了叙述方便,采用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第一册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集中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讲十几减9,再讲十几减8……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算(简称想加算减)。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练习,逐步达到计算熟练。因此,门)注意复习的设计。教科书中安排了一些复习,还可以结合…  相似文献   

7.
胡力 《湖南教育》2001,(7):33-33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本册的重难点之一。它是与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加法相对应的减法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从教材分析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做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关键是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即算法是“想加法算减法”。当20以内进位加法熟练了,退位减法也就迎刃而解。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在最初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九义”小学数学第一册(六年制)第五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正确而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解答“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教学内容所处的地位,夯实计算基础 因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用“想加做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而任何多位数加法在计算过程中,一般都要分解成一位数加法,多位数乘法的计算也经常要用到加法,所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是小学阶段  相似文献   

9.
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思考,有利于教师们全面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率。这一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二是运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请大家就本节教材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如何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等问题发表看法,以便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把握教材,灵活教学。刘合民(中学高级教师):本单元的“20以内退位减法”的…  相似文献   

10.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法分析杨法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是讲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加法及相应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本单元重点...  相似文献   

11.
1.说课内容:“8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第86至87页的内容。2.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8加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后继续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凑十法”,同时为后面学习“7加几,6加几”打下良好基础。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概念和不进位加法的继续,是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得以顺利进行的理论依据和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任何两个多位数、相同数位的两个数相加,都是20以内的加法。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新入学儿童的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很不平衡.10以内加法的口算能力很强,10以内减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弱,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能力很弱.数学教学中应重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学;加强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教学;科学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训练.教材编写时,减法练习题量可适当多于加法.学校和幼儿园之间应多进行幼小衔接方面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十以内加、减法计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讲一位数加一位数得数超过10的进位加法以及相应的退位减法。教学要求是: 1.使学生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解答求总数和求剩余数的加、减法应用题。 这一部分内容是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教材中还出现少量的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和十几减几的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这是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14.
“在计算退位减法的方法中,‘算减想加’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因为它既能凸显减法的意义,很快算出退位减法的差,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加法。”有教学参考资料如是说,新课改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也是采取“算减想加”的方法教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可是,实际上学生对这种方法的接受情况又是怎样的?“20以内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下册(苏教版)第一单元的内容,当学生学完“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后,笔者在两所中心完小的一年级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参加调查的82个学生中能用“算减想加”计算出16-9=7的只有25人,而用“破十法”即10-9=1,1+6=7计算的有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69.51%。  相似文献   

15.
"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但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新学期开始学习退位减法时,选取合适的学具,可以盘活课本上的静态知识,直击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调动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发生良性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0以内进位加的方法一、凑十法。法则是拆小补大凑成10,然后加上被拆数余下部分。例如:  相似文献   

17.
“九义”教材第四册把万以内的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编排。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编排了万以内一些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的珠算加法、不退位的珠算减法,为教学比较复杂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了基础。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  相似文献   

18.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要凭借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来思考。沟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掌握“想加算减”方法是教学的重点。20以内的加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应予充分重视,切实教好。一、掌握教材编排特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用进位加法算退位减法,本单元采用与进位加法相应的编排方法,先出现十几减9,然后出现十几减8……最后出现十几减5、4、3、2。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计算,主要通过教师直观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起“想加算减”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是“十几减7”…  相似文献   

19.
“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体会昆明市明通小学赵培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进垃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又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顺利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一、领会教材编排意图,遵循规律进行教学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编小学《数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数的认识、组成、分解、加减法口算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而退位减法又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这部分内容,想尽办法把它教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