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启蒙运动时期,苏格兰的科学、经济、哲学以及其他诸多领域都有了长足发展,对世界各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这种影响依然清晰可辨。苏格兰启蒙运动时代的道德情感理论贯穿于启蒙运动时期的苏格兰政治、经济和哲学等领域,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所构想的同情构成社会秩序的基础之观念,与中国传统理论相契合。处于新时代发展的当代中国可以从重视人性伦理的传统中探究合适的理论,并汲取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道德情感理论,在经济、政治和法律等领域做出自己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2.
18世纪启蒙运动有两大根本原则:理性批评与自然主义。以施莱格尔为代表的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并非启蒙运动的对立面,相反它继承并发展了启蒙运动的根本原则。浪漫主义哲学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在坚持批评原则的同时避免怀疑论,以及在坚持自然主义原则的同时避免无神论和宿命论。由于在自然主义与代表自由主权的批评原则之间仍然存在着张力,因而浪漫主义哲学的另一大目标在于平衡这种张力,而这在施莱格尔那里是通过把康德的观念论与斯宾诺莎的实在论结合起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前后。以中国共产党内理论工作者为核心,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缘于抗战之需,并实际服务于抗战,对中国新文化发展和新国家的奠基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于文善 《文教资料》2014,(14):77-79
关注抗战时期的思想动向是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要着眼点之一。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胡绳和艾思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启蒙运动的意义和性质、新启蒙运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新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等进行了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探讨和研究,这一探讨和研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内容.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莱辛是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优秀的剧作家、文艺批评家,其著作《拉奥孔》从媒介、题材以及审美感受三方面阐明了诗与画的特殊规律,同时提出了诗与画的不同美学原则以及艺术规律,批判了"诗画一致"说。莱辛诗画理论的出发点与他所倡导的启蒙运动密切相关,他大力倡导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族文化,进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思想上扫清道路。莱辛的理论和实践促成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为德国民族文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法国自然神论的产生并非偶然,是具有必然性的。它是随着时代发展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作为产生它的思想来源和根基而生成的,即它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与宗派斗争、近代科学的兴起形成了自然神论思想的时代背景。随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发展,在自然观上对宗教意识有着重大的突破,他们在本质上都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启蒙运动时期法国宗教思想在人们头脑中并没有彻底洗清,不得不借用上帝的名义来解释它的自然哲学宇宙观。自然神论作为中间环节,对后期无神论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上册说启蒙运动“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那么启蒙运动是怎样为法国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呢?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学说,它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强调凡事只能用人的理性去判断是非曲直。理性学说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学说从政治、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8.
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言,新启蒙运动可看作中国传统文化所内蕴的生命力的现代表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实践要求。新启蒙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并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新启蒙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中国文化现代化开展的整体进程而言,新启蒙运动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加强了中国文化精神主体性的挺立,并确立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开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性:异化的历程@@(一)现代性的本质:人的理性现代性,不仅仅是一个反映西方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以来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凝聚了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基于对中世纪神本主义、经院哲学的蒙昧状态及黑暗统治的猛烈批判,人类的理性主义形成了,从而开启了主体存在的时代;正是这种理性意识的萌生,推动了启蒙运动,由此催生了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发展,从而引发了科学革命;正是科学至上的理念,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则成为一种科学控制的意识形态.而这一系列连锁过程,皆源于人类对于自身价值的信仰和急于摆脱宿命控制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刘晓兰 《文教资料》2012,(4):111-112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法国却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在抨击旧的社会制度的同时,也抨击旧的教育制度,并勾画出新的教育蓝图。  相似文献   

11.
西方通识教育起源于古希腊自然主义的萌芽式教育,而发端于中世纪末。并且受到来自西方中世纪启蒙主义运动的影响。受到来自科学革命、经济发展以及西方社会三大运动的影响。文章旨在发掘启蒙主义运动对西方通识教育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影响,分析出通识教育的意义,并探索出通识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休谟和柏克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二者的思想都是对启蒙运动理论的反思,二人都反对过于高扬理性的启蒙主义理论,对启蒙理论及其价值观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但他们在政治哲学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在维护自由与秩序前提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life and publications of Joseph Priestley, the eighteenth-century polymath. The paper outlines his particular place in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it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philosophy and worldview in his scientific work on pneumatic chemistry, the composition of air, and his discovery of the process of photosynthesis (or the ‘restoration of air’ as it was called at the time); finally the paper indicates ways in which Priestley’s work on photosynthesis can be utilised in the school classroom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scientific subject matter, to promot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procedure and methodology, and finally to evaluate some basic tenets of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that Priestley so passionately advocated.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初期文学通过重建“启蒙”叙事和重构“现代化”意识,以达到对历史的“中断”和“修复”并重建自我认同。在此过程中,现代主义话语与新启蒙话语既有力地参与了“人”和“启蒙理性”的建构,又以其内在的分裂性而自我解构。1990年代启蒙叙事的渍败和“人”的解体,既是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危机的新变,又是1980年代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1980年代与“历史”构成了第一个辩证,1990年代与1980年代构成了第二个辩证。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科技政策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建国后至二战前、二战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至今。每个阶段的科技政策都有不同特点。但总体来说美国的不同阶段的科技政策又有相同点,即重视科技的优良传统、历届政府重视科技、科学界内外协调、注重基础科学研究、过度和军事结合。美国的科技政策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完善科学界内外部关系、实时调整科技政策、培养良好的重视科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6.
在《呐喊》和《彷徨》中,特别是《示众》,鲁迅确实是从启蒙主义角度来写“看客”的。鲁迅笔下的看客一般都是以无名“庸众”的形象出现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鲁迅眼中的“看客”形象到底是文学想象还是一种理性分析?如果是文学想象,那么.它与五四时期启蒙主义者的启蒙预设关系到底有多大?不论是从往昔的历史事实判断还是从后来的社会实践的验证.所谓五四的“启蒙”的辉煌成就.那都是一种知识精英们的自我陶醉的神话!鲁迅本人也是这个神话的制造者和阐释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The outstanding events of the years 1988 and 1989 in the fiel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were the bicentenary of the death of the “enlightened monarch”, Charles III of Spain and that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ose years were devoted mainly to the Enlightenment ("La llustración” in Spain) and the first phase of revolutionary liberalism, the reform movement and the final death throes of the “ancien régime”, the rise of a new libe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order, with diverse viewpoints certainly as far as the placing of the reform movement with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s concerned.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ose who lay the emphasis on the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and those who bring out the weakness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Enlightenment. Compared to the 70s during which the main priority was given to university reform, the work recently carried out has stressed primary and mass education together with the new educational establishments of the Enlightenment era and the reforms undertaken in the fields of secondary,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new scientific institutions and scientific activity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与20世纪现代化理论家在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社会世俗化和知识科学化等方面有许多一致的主张,他们的理想目标也符合现代化理论家对现代化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领域现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革命启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精神态度。其倡导的文学革命就是这一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运用,而不是用其参与其他革命。然而,这种把理性原则当作救路的科学革命运动,并没有使作为个体存在的陈独秀在彻底反传统的勇气中品尝到克服民族危机的喜悦,在其自信的启蒙言说的背后,伴随着的始终是无法摆脱的重重矛盾。由此,其革命思维中相伴相随的神学沉思反而显示出深长的意味,这使其与历代革命者不能不有着精神情怀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时评不仅是新闻事件的旁观者、评论者,也是新闻事件围观的参与者.而时评作者一旦也参与到围观里来,其评论要做到公正、客观、科学、准确就更难了.在此背景下,时评必须正确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本质开掘者、是非评判者、舆情引导者、思想启蒙者.其中,上承鲁迅那一代时评作者传统,充当思想启蒙者,是时评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是时评应有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