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唐四杰的赋作对唐代赋体文的开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四杰的赋创作代表着赋体文从宫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们表现时代精神,抒发个人性情,表现题材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又注重辞藻、用典等,表现了天才的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唐将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顶峰。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四人组成的初唐四杰对唐诗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批判浮华的诗风,在诗歌中吸收"赋"的精华,引领唐代壮美的新诗风。初唐四杰之所以能够齐名,不但是因为他们相似的命运,更在于拥有者同样的诗学观念,对后人的创作起到很大的影响,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他们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思想,展示出初唐四杰的风采以及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芳 《文教资料》2011,(11):8-9
初唐四杰辞赋是初唐文学创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上承六朝、下启盛唐的特定文学发展阶段,所以四杰在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色,既有自身遭际不同的差异性,又与当时的文风和文学趋向有着密切联系。其辞赋中所体现出来的趋同性,全面展示出这个创作群体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论杨炯及其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华阴籍人杨炯是初唐时期重要作家,初唐四杰之一,又是一位长期被人忽视的秦东古代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赋作上。其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冲破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二是促进了五言诗的定型化。  相似文献   

5.
杜甫并不是完全肯定“四杰”,他在认同其中一些人富有才情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严重的不足,即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脱节。在这一点上,“今人”所犯的错误正与“四杰”相同;诗中的“龙文”、“虎脊”应该分别指老成雄健和辞采华美两种文章风格;在这组诗中,杜甫将“四杰”做为反例,谆谆教导“今人”应虚心学习,多方借鉴。  相似文献   

6.
未名社的四位骨干成员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都是安徽霍邱叶集人,而且是小学同学,因此被称为叶集“未名四杰”。在鲁迅的影响和指导下,短短几年里,“未名四杰”在翻译、创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现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探讨“未名四杰”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阐述这种文化熏陶对他们的精神意志、人格品质、人生道路、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一段入蜀漫游的历史,漫游中在彭州有过停留。他在彭州作的《益州夫子庙碑》、《九陇县龙怀寺碑》笔致凝重、气势恢宏,《春思赋》则轻盈婉约、华丽流畅,它们是王勃骈、小赋的重要作品。在彭州的创作,对于王勃一生的学活动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们评论初唐四杰,往往只注意他们诗歌的共性,但对其诗歌个性的研究却不很充分。本文将初唐四杰的诗歌放在唐诗由六朝向盛唐过渡的大背景上,通过比较研究,既考察了四杰诗歌在思想、艺术上的共性,又探讨了四杰诗歌的艺术个性,并对四杰面目各异的诗歌艺术风格做了较详细的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9.
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代文学发展史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重要的诗人。他们开拓前代诗歌题材,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边塞这一题材上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全面真实的展现自我、展现社会生活。他们的创作带来了边塞诗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四杰"骈赋不独在思想境界与哲理内涵与六朝骈赋相异,而且其骈赋自六朝齐梁之律化风尚开启以来,并受本朝律赋文风影响,较六朝骈赋律化更为明显,在用韵、格律和抒情化方面都较六朝骈赋又有不同.实为异于魏晋而独标的赋风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和盛唐边塞诗的代表岑参,作为唐代亲临西域的边塞诗人,用他们的具体创作展示了唐人的民族观、地域观之变化和发展,昭示了整个唐代中华民族文化与心态的变化轨迹。文章试从创作的选材和审美角度入手,分析二人边塞诗深远的文化意义,以此更好地了解唐代边塞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史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是唐代文学发展史特别是唐诗发展史上重要的诗人.他们开拓前代诗歌题材,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在边塞这一题材上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全面真实的展现自我、展现社会生活.他们的创作带来了边塞诗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3.
三曹年少在谯的生活,形成了他们一生挥之不去的故土情结,这在他们的具体行动上以及文学创作中都有所反映。故而,他们在帝都谯创作的赋,既没有沿袭汉京都大赋的模式,也迥异于同时期徐干、刘桢等文士京都赋的壮伟气象,而是以抒或忧或喜的情感为主。这些创作对赋的进一步抒情化及抒情小赋优势地位的确立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初唐四杰"反对初唐时期诗坛上人们普遍效仿的南朝浮靡诗风,认为这种诗风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给人一种萎靡不振的感觉。他们认为真正健康的诗歌应该骨气充沛,所以追求雄壮、刚健的审美风格。本文结合"初唐四杰"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分析了他们雄壮刚健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5.
修水陈家“一门四杰”,何以闻中中华?本文从陈寅恪的陶学研究入手,窥视“一门四杰”的文化取向,发现这是一个酷爱传统文化的家族,他们有“独具只眼的史识”,善于思考,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巴蜀文学经历的一个重要的繁荣期,但由于史籍的缺乏和疏漏,许多在当时比较著名的巴蜀文人名字至今依旧淹灭在旧典之中,不为令人所知。唐代文人仲子陵就是其中一位。仲子陵是中唐大历、贞元间人,是当时巴蜀少有的儒学家兼文学家,在学术及文学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对赋的创作,在中唐的赋家中其创作数量可观,对中晚唐律赋创作亦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赋作语言平易,启晚唐律赋散化倾向的先声,而且律赋创作题材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典籍记载的缺佚,本文仅简单对其生平行年进行考述,以期对于全面了解中唐巴蜀文学状况能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初唐武德、贞观赋坛,以唐太宗为首的十九位宫廷赋家为主流,他们创作的赋在题材、技巧、体式、词采上对南朝宫廷赋有所继承,但在情志、思、格调上多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革除了南朝赋作的绮艳追求;二是显示出了刚直古拙之气;三是有了流畅壮大的情思。  相似文献   

18.
萧氏父子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四人,其辞赋、骈文的创作特点值得关注,筒析四萧现存辞赋、骈文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重点论述宫体赋、咏物赋、述怀赋及书、序、碑、铭等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19.
建安赋序交代了赋作的多种创作方式,如同题共作、即席而作、受命而作、代言之作等,但更多的还是主观的创作冲动。赋序还体现了建安时期辞赋功用观念的转变,他们可以状物、叙事、抒情、明理,这种自觉的创作实践和审美意识的追求带来了建安文学的极大繁荣。  相似文献   

20.
在公元七世纪的中国文坛上,活跃着被尊为“四杰”的几位杰出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志同道合,相互呼应,“开辟翰苑,扫荡文场”①自觉地改革文坛积习,使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生机。“四杰”的诗歌理论与他们的诗歌创作一样,同样充溢着变革现实诗坛的高亢激情和创造新的诗歌风貌的强烈愿望。其中关于诗歌感发兴会,问题的理解和阐释是“四杰”诗论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渗透着“四杰”对诗的独特理解,也显示出了他们的诗学精神和文化品格c本文拟对“四杰’咱9这一理论作一分析、梳理,或许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