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周采 《教育学报》2006,2(5):3-11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美 《考试周刊》2010,(54):37-38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本文研讨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区分了赫尔巴特思想中"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性教学"两个核心概念,阐述了教育性教学的基本内涵,以及对我国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浅谈《小学教育学教程》教学的思想教育性北京东城师范学校王世孚18世纪末期,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学中的教育性问题。他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他的这一观点向我们提出了进...  相似文献   

4.
品读     
<正>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只有在进行其他方面教养的过程中才能有把握地开展德育。——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赫尔巴特在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理论,改变了以往“教育”与“教学”相互分离的状况。他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教育性教学”理论是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性教学”理论以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为基础,从内发的伦理道德观出发,旨在通过“观念”这一中介,把知识教学和道德教育联系起来,达到教学和教育在本质上的统一.这一理论对现代教育教学仍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教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当推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成书于1632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写成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从夸美纽斯到赫尔巴特,资产阶级近代教学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教学理论发展的高峰,在教育史上一般称其为传统的教育学。此后,随着帝国主义时期的到来,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新教育”学派,从教学理论的发展史来看,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本文拟就赫尔巴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一轮的音乐课改蓄势待发,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综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音乐教育的主要追求。赫尔巴特的“德育至上”“教育性教学”“以兴趣为动力”“个性化发展”“张弛有度的管理”等教育理念,均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科学性与时代性,而这五个方面也基本概括了现代教育的追求,是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五个方面。笔者希望通过吸收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精华来完善、推进、丰富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实践,推进新时代学校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朱大龙 《中学文科》2009,(1):106-106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英语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况且《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英语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  相似文献   

9.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十分肯定地说:“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之一,它反映了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本身知识性和思想性的辩证关系。音乐教学也具有这种教育性。 《中师三年制教学方案》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特别是师德)、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中师音乐教学大纲》指出:中师“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前者明确规定了德育工作是各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后者则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在实施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指出音乐具有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赫尔巴特是教育史上明确提出要把教育学建成一门独立学科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从教育目的引出,以道德教育贯穿其教育思想始终。他的教育思想中所涵盖的以"五道念"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四阶段教学法;管理、教育性教学、训育三大手段的综合运用;公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私人教育交织的教育网络;培养集知识、能力、品格于一身的高素质的教育者等思想却对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外著名教育家选介──赫尔巴特赫尔巴特(1776~1841),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著有《普通教育学》、《学校与生活的关系》、《教育学讲授纲要》等教育理论著作。他主张多方面的教育必须是完整而统一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他确信教学是教...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现代特性,即,其目的是培养启蒙哲学所主张的在"独立使用自己理性"的个体,就其手段而言,管理是为了自由、教育性教学是为了促进自我思考、训育是为了促进自我行动,文章最后指出了这种教育学思想对于正在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教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发表于1804年的《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赫尔巴特第一篇系统探讨教育的论文。他主要受康德的影响和激发,试图在此文中借助审美提出一种教育影响理论,以解决康德"如何通过强制来培养自由"的教育难题:教育者只有借助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才能通过无强制的强制去培养人的自由。赫尔巴特把这一思想在其两年后的《普通教育学》中加以系统化和深化。从《论对世界的审美展示是教育的主要任务》到《普通教育学》不仅显示了赫尔巴特教育学思想产生的"秘密"及其发展趋向,同时也体现了赫尔巴特从德国当时强调审美救赎的浪漫传统向西方"知识即道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精神就是强调学生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强调学生的精神建设,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扩大交往和确立同情。大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误解”与赫尔巴特学派对“教育性教学”的“狭义的解读”有相似之处。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基本精神对“教育性教学”“思想范围”“观念群”的解释,对“课程思政”建设有启示意义,有助于专业教师理解“课程思政”的“唤醒心灵”“充实心灵”的内涵,有助于克服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窄化理解,有助于专业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心灵能力”要素的挖掘,从而有助于专业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的二次开发。大学专业课教学应按照赫尔巴特教学论精神进行转型,构建新型教学文化,强化“心灵能力”培育,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关注大学生的精神丰富性、精神主动性和精神生长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以哲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论思想、教学论思想、管理、教育性教学和训育思想,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考试评价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在人才培育中居于重要地位。从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出版以来,有关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广泛开展起来。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继续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心理取向的教学理论,另一条就是赫尔巴特所提出的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影响到世界教学理论流派的形成与演变。赫尔巴特的理论遵循柏拉图的“道德即知识”的思想,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他…  相似文献   

17.
学科德育渗透是学校德育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书育人是学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德育的基本规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作了“教育性的教学”和“教学性的教育”的理论概括:“教学如果没有道德教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教育”。原苏联教育家加里宁也指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呢?教育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看法各有不同。杜威把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看作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有人把赫尔巴特和后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思想视为传统的教学思想;有人把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当作传统的教学思想;有人把凡是与“进步教育”中的教学思想相对立的思想称之为传统的教学思想。究竟什么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呢?要弄清楚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传统教育和传统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概念被误读。常见的观点不是来自赫尔巴特,而是出自凯洛夫。这种误读不但窄化"教育性教学"概念,而且还遮蔽了赫尔巴特的教学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楼明霞 《教书育人》2004,(11):26-27
赫尔巴特认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只要是真正的教学,就是教育性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亦如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价值势必受到更多老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