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农村初中生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令各方忧虑。此外,还有一部分似读非读、似流失非流失的“半流失生”,人们戏称为“函授生”。有一所200多学生的农村初中,有时一天就缺席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国家“普九”要求,农村初中学生年巩固率不得低于97%,流失率不得高于3%,但从有关调查数据看,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学校高达20~30%,这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到“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学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学校年流失率超过10%。学生流失率高,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危害却是共同的。1.大量学生中途辍学,完不成学业,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2.严重影响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3.降低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因此,控制学生流失是当前教育战线上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其对策如  相似文献   

4.
控制初中生流失是搞好初中建设,实施“普九”的重要一环。目前,初中学生流失率有所回升,主要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笔者认为,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仍然严重。以佳木斯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市属各县乡镇初中,1987—1988学年度流失了3124人,全市年平均流失率为7.05%;1988—1989学年度的流失率则为7.24%,而在一些农村乡镇初中流失率为15—20%,个别地方中学生流失率高达30—40%。要改变农村中学学生严重流失的现状,出路在哪里?只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缩短农村中学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差距,使农村中学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第一,农村中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路子,为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佳木斯市郊区沿江乡红旗中学,  相似文献   

6.
改革初中教育结构控制学生流失 加快“普九”步伐松花江地区教委郝德毓1993~1994学年度,我们地区初中生流失率曾高达13.7%,流失在校外的初中学生有16086名。怎样才能把流失生组织回来,并且留得住,学得好呢?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较好...  相似文献   

7.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普及,初中生入学率和毕业率均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初中生的流失率也在逐年上升,这是什么原因呢?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应该有什么样的对策呢?下面就我近年来的观察谈几点看法。一、农村初中学生流失的原因1.社会原因。(1)就业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实行聘用制,很多工作已不再是以前所谓的"铁饭碗","毕业就等于失业",面临愈演愈烈的"就业难",很多家长都考虑让自己的孩子自寻出路,从而让他们过早地踏入了社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普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边远地区“普九”基础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初中学生流失出现了反弹现象。我们通过对西北地区一些农村初中进行调查了解,发现学生流失率高,流失原因复杂。据14所初中学生流失情况的调查统计,学年初学生总数为9272人,调查时在校学生总数为8747人,除64人转出或休学外,流失者达461人,总流失率为4.97%,  相似文献   

9.
正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偏高,有的甚至高达三分之一。抓学生流失工作是一项系统、全方位、长期、反复的工作,没有千篇一律的模式。学生流失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使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能留下来,是中职教育面临的难题。一、学生流失的原因分析1.社会层面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够,多数初中生的家长以让孩子升高中为目标,认为只有学  相似文献   

10.
贫困地区农村乡镇初中学生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据笔者对周边几所乡级初中学校的调查 ,初中学生的流失率最少在 30 %以上。往往是初一招三班 ,到初二还剩两班 ,到初三就只有一班了。如此惊人的失学率 ,如不引起高度重视 ,势必影响当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国家对这些地方的教育投入也就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什么原因使农村初中学生的流失现象如此严重 ?据笔者对部分流失学生的调查 ,因交不起书学费和认为读书无用等原因辍学的固然有之 ,但所占比例很少 ,绝大部分学生辍学却是因为厌学而去的。贫困地区乡镇级初中学生的生源主要来…  相似文献   

11.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初中学生流失率在3%以下,这是农村实施“普九”的基本条件之一。去年,我县初中学生流失率已降至2.1%,流失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近50%。这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想尽千方百计,花了不少力气的结果。 我们县有38所初中、4所完中,分布在14个镇,共有初中生21871人。由于各方面原因,1988年的初中流失生人数是844人,流失率为4.9%。这个数字,使我们感到震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已在各地蔓延,这是一个令人关注的信号,对此,报界呼吁,学校为难,有识之士无不叹息担忧。因为这事关培养跨世纪人才,振兴中华的根本大计。根据调查,1993年初,我县初中学生流失人数为1717人,流失牵达到7.8%。有的地方流失率已突破17%,数据显示,我县初中学生流失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把提高民族素质大计落到实处,只有依法推进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严格控制学生流失,防止新文盲产生。然而,严峻的现实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每年有大量的学龄儿童流向社会变成文盲,而农村初中学生的流失率更大。面临二十一世纪人才战略的挑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的要求,如何加强农村初中建设,采取措施控制学生流失已经成为社会广泛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验收达标 ,这是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 ,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共同努力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但是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 ,“普九”实际达标和巩固情况不尽相同。初中 ,尤其是农村初中 ,“流生”现象仍严重存在。据笔者对所在的城乡结合部中学调查 ,近几年初一招生均在 35 0——— 4 80人之间 ,而到了初三就会流失 80——— 12 0人 ,流失率达2 0 %——— 2 5 % ,“普九”的巩固面临严峻形势。一、初中生流失的原因 :(一 )学生成…  相似文献   

15.
从当前我省农村初中教育的情况来看,突出的问题,一是流失率比较高。1986至1987学年度,全省初中在校生的流失率约为7%。经济发达的县,初中学生的年流失率为10%左右,远比小学和高中的流失率高。二是培养的初中生毕业生缺乏献身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准备和本领。这种现象如果继续下去,将会严重影响农村建设的发展。我们认为,要改革、发展和加强初中教育,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实践证明,要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仅靠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改革招生制度入手,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高中会考加试相关科目的办法,就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初中学生大量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我们自已也清醒地认识到,制止学生流失是关系到贯彻《义务教育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大事,因此,对这项工作,一直抓得很紧。尽管制止学生流失牵涉面很广,工作难度较大,但经过我们的努力,还是取得了效果。近三年我区初中生年均流失率逐年有所下降,1986学年度为10.1%,1987学年度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农村初中生入学率和毕业率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流失率仍然十分严重。大量学生的流失,一方面影响了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普九”成果难以巩固;另一方面,流失的初中生大多数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较大,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县共有小学生38899名,中学生9943名,前几年流失率最高时,小学达到5.8%,初中达到10.4%。近几年流失率逐年下降,1989年至今,小学下降到0.85%,初中下降到1.2%。我们在控制学生流失方面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从调查入手确定我县控制流失生主攻方向中小学生流失,已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然而对造成学生流失的原因,又其说不一。有人说是“商品经济的冲击”,有人认为“学生家庭困难”,也有的认为执法机关执法不严,学校只能望“流”兴叹。为了搞清楚学生流失的主要症结,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其方式有四种:  相似文献   

19.
2000年9月,我到坡荷初中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一年的支教经历,感受颇多,尤其是学校学额不巩固,流失率高等问题,让我深感忧虑。据了解,该校每学年初一年级招生人数为200人四个班,初二时有150人三个班,到初三时仅有100人两个班。一所乡初中,三年时间流失100名学生,流失率高达50%。为此,我到县教育局查阅有关数字,发现全县在这个问题上也十分严重。仅以1998~1999学年度初中招生为例:当年初中一年级招收新生3069人,到初三毕业时有1422人,流失1647人,流失率为53.7%。已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一近年来,初中生厌学辍学问题十分严重。1988年全国流失率达6.4%,一些农村中学,年流失率在20%以上.目前,农村在校初中生厌学的情绪仍非常严重,下面两表是笔者最近对13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从表(一)看,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或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