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赵娟 《湖南教育》2006,(6):46-46
教完《庖丁解牛》后,我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其故事,学生复述得较好。之后,我根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作文交上来后,我发现病句很多——比他们口头复述故事时多得多。我要求学生修改病句后再交上来,但病句还是不少。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共有五篇课文,即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孔雀》,诗歌《春雨》《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儿童故事《小黄鸡的故事》。其中《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和《小黄鸡的故事》是新选的课文。这个单元还有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即《保护有益的动物》。下面就这一组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关于识字教学第三组教材的五篇课文中要求学会的字是61个,要求会认的字是24个。虽然这些生字是在课文中出现的,但是莘乃珍老师在第四册教材说明中强调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4.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指要第五册第八单元一、单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2.教学《做风车的故事》,启发学生学习牛顿小时候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曼谷的小象》、《新年礼物》,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改正缺点的好品质。3.学习本单元各篇课文按...  相似文献   

5.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画风》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富有情趣,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教学时建议教师在引领学生认识生字,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后,适当进行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动手、动脑,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的要求和内容。 1.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爱因斯坦小时候》和《瑞雪》。说说前一篇课文中什么事使老师改变了对爱因斯坦的态度。我们应向爱因斯坦学习什么?写出后一篇课文描述“雪前、雪中、雪后”景色的句子。 2.阅读《寒号鸟》,说说这则故事所说明的道理。整理课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 3.结合课文,把生字连成词儿,再读读写写,重点掌握:需兜凳糟凛霎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语六册课本,安排了历史故事《西门豹》、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这三篇课文。篇幅长于其他课文,内容较之其他课文生动、完整。编排这样的课文,旨在通过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加强段的训练的同时,向篇的训练过渡。因此,从学生对故事兴趣浓  相似文献   

9.
正《画风》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富  相似文献   

10.
杜娜 《湖北教育》2024,(3):72-73
<正>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本单元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既有革命领袖的故事,也有革命英雄事迹,是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好素材。然而,课文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避免教学枯燥说教、牵强附会,笔者从单元整体视角创设任务情境,运用合适的支架引导学生把握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促进学生理解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达到多举措根植红色基因、多样态弘扬革命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材解读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道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2.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师:课文中有3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 师:这3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的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3.
教学《将相和》一文,我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从不同纬度预设了本课的难点:理清课文思路,抓住人物特点,生成价值取向。一、激趣设疑,理清课文思路课前首先出示了《和氏璧》文配画故事,读完后,学生兴趣盎然,我趁势设疑:《将相和》一文就是由和氏璧引起的几个小故事,你愿意了解吗?学生怀着极强的好奇心读完课文后,引导他们说出课文讲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学生通过整体感悟,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接着,再次向学生设疑:课文题目为《将相和》,最后一部分就是讲了这个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前两个故事?学生通…  相似文献   

14.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妇孺皆知,目前又由于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全国涌现出一股三国热,而襄樊古隆中又是《三国演义》故事中主人公诸葛亮的躬耕地,结合课文《草船借箭》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三国故事,弘扬三国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浓浓的春意动人的故事——第四册第二单元教学建议□江苏孙琮英周梦熊小语第四册第二单元由古诗《春晓》、童话《丑小鸭》和儿童诗《春雨》组成。每篇课文都有插图,前两篇是讲读课文,《春晓》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绝句,诗句描写了春天早晨雨后初晴的景象,表...  相似文献   

16.
一、课始激趣   1.故事引趣。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小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精神会更振奋,学习热情会更高涨。一些短小的故事,教师可添枝加叶,娓娓道来,面对一些情节曲折,内容宠杂的长故事,教师可精选一个片断,巧设一个悬念来激起学生对整个故事产生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诱发出求知的强大内驱力。   2.揭题导趣。课题是整篇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些课题本身就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吃墨水的故事》这个题目就很新奇。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是这样通过揭题来导趣的:我在…  相似文献   

17.
第三册第五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承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高雅贤第5组教材是由三篇讲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写字、说话教材所组成的。讲读课文中有两篇是新课文。其中《吃墨水》是讲陈毅小时候喜欢读书的故事。《补丁》是讲毛主席在建国前后过着俭朴生活的故事。通过学习这...  相似文献   

18.
孙苑  苏红 《山东教育》2011,(10):21-23
【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编排了《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及语文园地六。四篇课文内容真实感人,寓优秀的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娓娓动听的语言引领学生步入感  相似文献   

19.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短小精悍,一篇课文讲一个道理。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易于接受道德知识并付诸行动,关键是改革教学方法。江西省武宁县新宁第三小学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下列几种教学方法: 1.故事法。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多是以故事形式出现,他们精选典型的主题故事,如三年级《学先辈、守纪律》一课,通过精彩的、有感染力的讲述,使学生不仅了解革命前辈如何自觉遵守纪律,而且从中引导学生向先辈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王璐 《山东教育》2004,(28):26-27
人教社大修订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的第八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两篇略读课文《打赌》《同一个名字》和“积累·运用八”组成。本组内容是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课文讲述的都是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蕴涵着比较深刻的做人道理,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同时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以期在阅读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一、整合教材,全面落实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