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关于“新文化运动”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及学生学习情况,我对本课教学作了如下安排:通过剖析新文化运动的“新”内涵,认识其对近代社会空前的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通过《新青年》刊载的当事人的言论走进历史,解读其所倡导的民主、科学、道德、文学的“新”内涵,感知民主、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民主、科学意识;对比历史与现实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鸣,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5,(10):12-1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Ⅲ)中的第三个专题,该专题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对现有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  相似文献   

3.
真理标准讨论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次便是二十年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后一次讨论是由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新提出引发的。她带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对...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主要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民大革命等基本内容。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继续以封建主义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由此,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它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它的兴起,使思想领域出现了新变化,具有重要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归根结蒂,乃是指他体察了欧洲战后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并最终服膺反省现代性。因是之故,梁启超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一思想解放的原则,应同样运用于对待西方文化;反对“科学万能”论,科学当与人文并重;“吾国人今后新文化之方针,当由我自决”。他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且其新文化的主张表现了突出的个性。梁启超的文化自觉富有合理性与前瞻性,大大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代表其时国人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向度。  相似文献   

6.
思想解放是指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旧思想的破除。近代史上,先后出现过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古史辨派”应运而生。其代表人物顾颉刚疑古辨伪的工作,一直受到钱玄同的深刻影响和有力支持。顾、钱二人的学术关联,无疑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不仅涉及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还涉及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近代部分,在“关注民族命运”这条主线下整合内容、梳理思路,关键在于突出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懈探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作为五四运动以前的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陈独秀“反封建”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他的利与弊直接影响后来中国革命反封建斗争的成败,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了多方面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陈独秀的“反封建”思想。  相似文献   

10.
李佳 《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41-142
"新文化运动"是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要了解思想解放运动,需要了解运动中的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本文以胡适为例,试图说明高中历史教学中讲授"新文化运动"时需要多介绍一些思想家的生平和主张,增强历史的细节感。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在福州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其意义十分重大。值此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之际,笔者特写此文以示纪念。北京爆发“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福州,福州青年学生立即响应,并于5月7日举行游行。7日早晨,...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所占据的突出地位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任何一场革命都无法替代的。它们分别标志着两个思想解放和历史情境的规范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价值取向。人道主义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尽管在其勃兴的历史根据、理念及其特点、演变及其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流变,但是却都表现出了对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和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起了一场以“科学”、“民主”和“新文学”为武器的思想革命,向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发起猛烈的攻击,把国人从封建礼教的缧绁中解救出来,唤醒民众的民主自由意识、近代科学行为观念和思想方式,开启人们思想解放之蒙,为国人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为国人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从而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09,(9):1-1
再过几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了。九十年前,一大批受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们,跃跃欲试地要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新思想付诸行动,以他们为发起者,掀起了一场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树立起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也昭示了中华民族觉醒的新开端。“科学”“民主”“爱国”和“启蒙”,成为了这场运动留给后人,特别是后代青年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运动以来,祖国历经种种内忧外患,但以五四运动中觉醒起来的民族意识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教育思想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紧密相关,客观地评价陈独秀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次运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主、科学精神,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进化论为陈独秀启蒙主义的价值内核。陈融“革命”与“进化”于一体的革命进化论,不同于晚清维新派的渐近进化论。在陈的启蒙思想中,其反传统主义、文学革命论、反宗教观、唯科学主义、世界主义及社会主义,无不以进步主义的革命进化论一以贯之。革命进化论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化革命和思想解放提供了价值合法性,它不仅是陈激进主义之“现代/传统”两极逻辑的价值预设,而且为他打开了通向共产主义之门。  相似文献   

18.
【考点链接】近代中国出现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思想解放潮流: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列表比较如下:【规律性认识】思想解放的直接作用是通过宣传新思想、冲击旧思想,使人们摆脱陈旧思想的束缚,促进社会发展。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思想的传播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宣传者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百日维新政治运动、走社会主义道路即是上述影响的体现。此外,思想解放也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综合测试】一、选择题19世…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近百年历史中,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建立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建党后的延安整风、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引发的思想大解放.每次思想解放运动前后相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标志,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学习中,既要重点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也要了解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点,还要学会对重要历史现象、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