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新闻类节目的播报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革.从当初的"播新闻"派生出"说新闻""聊新闻"."说"和"聊"的出现并非人们凭空创造,而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谢艳军 《东南传播》2016,(8):154-156
题文分离、屏幕视野、受众新阅读习惯与心理等因素致使新媒体新闻标题极其重要,可以说是一条新闻的半个生命。为了探析新媒体新闻标题的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国内某知名手机网上54天594条新闻标题为样本,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媒体新闻"标题党"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认为只有将真实、客观、准确等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与新媒体新闻标题悬念设置有机、有度地结合起来才是未来新闻标题制作的"王道"。  相似文献   

3.
2016年被称作中国"供给侧"改革年,新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正受到来自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作者试图从供给生产新闻一方出发,思考如何通过解决新闻生产的瓶颈,解放新闻生产力,提升新闻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新闻宣传的有效引导和最大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4.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邵雪廉 《新闻战线》2022,(11):89-91
权威可读,让“硬”新闻“软”起来;可视可听,让“硬”新闻再“破圈”;守正反哺,打造“硬”新闻运营平台。金华日报推出微信公众号“三江白话”和微信视频号“J观察”,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受众需求为突破口,强化时政要闻的新媒体表达,让“硬”新闻实现了“软”表达。  相似文献   

6.
"说"新闻是近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该方法使传受双方形成信息和情感上更好的交流,是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的挑战。如何"说"好新闻,提高节目质量就成为主持人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6,(2):28-32
伴随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抢占了新闻达到率的"第一落点",形成对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巨大冲击。以挖掘新闻事实真相、深度评议的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如何通过变革新闻生产方式和创新节目形态争夺新闻的"第二落点",着力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成为它的基本诉求。本文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新闻评论的时效、深度、广度等核心视点出发,通过对它的节目编排的结构性分析,以及对它的历史变迁及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发展轨迹的梳理,发现广播新闻评论节目存在诸多的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姜红 《新闻记者》2004,(12):19-20
当《新闻联播》这样的传统电视新闻节目还在坚守"播新闻"的报道方式时,各地方台晚间时段的新闻节目大都以轻松的"说"和"聊"的方式为更多受众喜闻乐见,而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则在"说新闻"之外更增加了演绎新闻的成分,姑且称之为"秀新闻"吧。从循规蹈矩的"报新闻"、"播新闻",到随意轻松的"说新闻"、"聊新闻",再到多少有些越轨的"秀新闻"、甚至"演新闻",如今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互联网+"下,海量的信息高速传播,传统媒体行业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本文就新媒体背景下基层记者工作现状展开分析,并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写出"大新闻"的有效途径,确保提升基层记者的综合素质,牢牢把握"四力"原则,更好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0.
"脚板新闻"的产生确有些年月了。过去常听前辈说,新闻是脚板"写"出来的。意思是说,记者要多往下面跑,多深入到事实发生的现场去,这样脚踏实地"踩"写出的新闻,因为鲜活而深刻,称其为"脚板新闻"。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微博成为了网络新媒体的代表,它以海量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多媒体性,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出现了各种媒体奇观,为吸引眼球,新闻报道趋向于以情节取胜的"好莱坞"化,这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微博新闻要把握好度,坚持新闻的价值原则,加强把关,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沈维超  陈珏 《视听界》2007,(6):64-65
近年来,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扩容,使得新闻资源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社会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使新闻资源共享性随之提高,独享新闻资源已越来越变得不可能。在这样一种态势下,新闻媒体间的竞争也由独享资源领域进  相似文献   

13.
李紫娟 《青年记者》2007,(16):88-88
"说新闻"是更加注重听众意识的广播新闻播出样式,在各大传媒激烈竞争的今天,它的出现及拓展,无疑使广播新闻多了一分竞争力,同时,对"说新闻"来说,它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新闻板块、民生新闻栏目的大量涌现,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播”新闻正受到“说”新闻的挑战,一时间,“说”新闻成了一种时尚潮流。那么,怎么把新闻说好,播新闻和说新闻是否格格不入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公共传播时代,舆情的不确定性增强,公众情感主导了舆论走向,对政务新媒体的引导效能提出了新要求。政务新媒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引用新闻的“介入性”实践,从生产主体、生产逻辑、内容取向三个维度进行新闻生产创新,充分发挥情感在舆情治理方面的作用,促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高展 《青年记者》2006,(10):72-73
“说”新闻是新闻类节目的一种创新,但不能一“说”了之,它也有自己的度。“说”与“播”应在各自范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包括他们之间所需要的一些自然交叉和渗透。  相似文献   

17.
陈萍 《视听纵横》2008,(1):51-52
电视新闻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演变过程,从原先的"英雄垄断"时代,走向了现代的"平民"时代,老百姓成了新闻的主角,电视新闻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有人文精神了。有人称"人文精神"为"21世纪媒体之魂。"电视,作为大众传播领域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它必然会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渗透和反映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冲击下,城市电视台传统的新闻播报模式已不能满足受众需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地市级电视台,打造多点、多时新闻流系统适逢其时;受制于新闻素材短缺、技术投入不足等短板,城市台打造新闻流要坚持"本土的才是最好的"理念、强化主体编辑意识,实现全媒体互动。  相似文献   

19.
付琳 《新闻战线》2022,(12):82-84
新闻从业人员要主动适应新媒体语境,加强新媒体选题意识、采编能力、宣推思维等,做到脚力实、眼力准、脑力灵、笔力活,打造接地气、有灵气的新媒体产品和有温情、有共鸣的新媒体平台,助力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齐升。  相似文献   

20.
卢军 《新闻传播》2023,(16):9-11
发展“新闻+”服务模式是新闻媒体行业积极适应新媒体生态的现实要求,也是依托新媒体优势、驱动行业变革的关键途径。在全媒体时代场景下,通过以“新闻+”服务模式为基础,以优化服务内容为重点,精准衔接用户需求,充分挖掘新闻资源价值,着力打破新闻资源相对分散、价值利用不足等现实困境,将全面拓宽新闻行业的发展空间。通过以新媒体生态为基础,针对“新闻+”服务模式的类型及价值进行解读,提出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