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课间,我像往常一样到教室巡视。走到朱良尚同学身边时,他举手向我报告,说王华和程鹏在他的背上泼洒了许多墨水。我让他转过身来,只见他的新校服的背部尽是斑驳的墨迹。我的心头蓦地窜起一股怒火——又是这两个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干的“好事”!  相似文献   

2.
嘻嘻,大家好!我是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公鸡,看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下蛋,觉得真是好玩极了!有一天我闲极无聊.便突发奇想:我除了每天早上“喔喔喔——”地打鸣之外,其他时间都无所事事,何不花点时间来研究研究母鸡下蛋的学问。  相似文献   

3.
我弟弟叫李超,今年5岁,你们可别看他小小年纪,他可是人小鬼大,一肚子花花肠子,经历了好几次“恋爱”.有好几个“情人”。  相似文献   

4.
《少先队小干部》2010,(5):18-18
有人开始紧张了,别慌别慌,“霸道女巫”不是无法对抗的,她也有“克星”,那就是——文质彬彬的“谦和天使”。  相似文献   

5.
"叹"早茶     
你听过这样一句话吗?“生在苏州,死在柳州,食在广州。”“食在广州”众人皆知,色香味俱全的粤菜吸引着世人的味蕾。  相似文献   

6.
古人在吟诗作词时极其讲究炼字.正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下面就给大家谈一谈“剪”字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叫“长毛”,这名字是我取的,谁让它的毛长得那么长呢!它头上的毛遮住了眼睛,长长的毛直直地垂到了地上。妈妈告诉我,它是一条博美犬。  相似文献   

8.
“鄙人”一词现在多被用于对人称自己,意为“知识浅陋的人”,语含贬义,谦称。但它的本义却是“住在郊野之人”。从“住在郊野之人”到“知识浅陋的人”,这其中经历了多次引申。  相似文献   

9.
“溜须”是一个俗语,通常与“拍马”连用,是迎合、奉承、献媚的意思。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家乡赣榆,每到过年的时候,“炒米”是每家每户必备的一种食品。大年初一的早上,吃饺子之前我们都要先喝一碗又香又甜的“炒米茶”。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名桀骜不驯的少年,几乎每一个从他那个年龄走过来的成年读者,都能在他的身上或深或浅地看到自己的影子,即使国籍不同,肤色有别。他就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笔下的那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  相似文献   

12.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种特殊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诗的创作背景和经历编写成的生动活泼、语言优美的故事,即“文”是由“诗”演化而来。这类课文,有的是全诗照引,诗文共融;有的是凸现名句,写出场景,文章中包含诗句,故名“文包诗”。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 五年级上学期,我们班转来一个小男孩。初次见面,他便给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个子不高,瘦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给人感觉很斯文。当时我想:这一定是个各方面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正确处理“习作”与“育人”的关系,我作了精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我在班里很有威信,就像一个“女皇”一样,倍受老师的宠爱和同学们众星捧月般的追随,我很庆幸.大家都很配合我这个“女皇”。  相似文献   

16.
包卉婷 《新读写》2011,(7):22-23
从小就一直听身边的大人叨叨:“做好事要不留名”,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套一套的。可我就压根没理这话,好事不但争着做,抢着做,做完了还会大声嚷嚷,巴不得“全宇宙”的“生物们”都知道——老师上课会表扬到我的,多光彩,走出去有面子!  相似文献   

17.
师:我们一起做个“我读你猜”的游戏。我读一段人物评价.你们猜猜是写给谁的——他身上凝聚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品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双目失明、疾病缠身,他没有屈服;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他仍未放弃奋斗。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苦难历练了强者,奋斗造就了伟大!  相似文献   

18.
踩高跷     
当小锋第N次转过身去,把手塞到嘴里发出怪声音时,我把他“拎”了出来,让他站着。可他并没有安分地站好,而是用手不停地转动椅子。因为没有影响大家,我也就没有指责他。  相似文献   

19.
江水鹰 《老年教育》2013,(12):39-39
今年暑期,我把孩子“寄养”在邻居李大爷家里,他与李大爷的孙子成了玩伴。  相似文献   

20.
余瑞 《母婴世界》2012,(2):96-97
随着年龄的增长,您或许会明显感觉到宝宝身上的变化和发展——“妈妈我要这个,妈妈我要那个”,他永不停顿地“我要”让您焦头烂额:同伴交往中,他也开始希望用“送礼物”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