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杜十娘与李娃均是京城名妓,然而两人命运迥然不同。本文从两位主人公的自我认知、选择的爱人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二人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生前完成并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无形人》在美国文学史中经久不衰。文章从文化背景和代表性人物两个方面分析造成主人公无形命运的原因,认为白人文化不仅影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也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许多外部障碍,是造成主人公无形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小说《廊桥遗梦》的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人公奥利弗.梅勒斯为捍卫属于人类本原的“人性自由”和“灵性的独立”,以相似的特立独行与世俗世界进行的抗争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但由于两人具有各自极为复杂的性格,以及作者创作心理机制的不同,两人的命运及抗争结局走向了两极。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命若琴弦》中两个盲人主人公的命运遭际,认为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生存困境的永恒性,强调“注重过程”是消解生存困境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来分析《我的光辉生涯》与《简·爱》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发现西比拉与简.爱有着相似的自卑情结。虽然两位女主为了补偿自身的自卑感都采取了措施,但不同的补偿方式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关注对这两部小说《远大前程》和《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匹普和大卫的性格对比,两人性格和命运的异同点将在此讨论。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探讨和分析这些异同的内在与外在原因,在本文作者看来,两人命运与结局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命运和生活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王宇乔 《考试周刊》2014,(82):16-17
蒲宁是俄罗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包含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充满了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理性探究。通过对蒲宁作品的深度解读,发现造成其笔下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就内因而言,主要是主人公自身固有的人性弊端。此外,还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人的命运的相遇和离别。本文从人性本身的脆弱及外在命运的影响两个因素切入,探究蒲宁短篇小说中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劳伦斯的《虹》和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中的主人公安娜和尼科尔的婚姻悲剧的根源,在于两人童年时期的记忆创伤、两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两位作家的文化传承使然.两部作品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呈示,表现了作家自身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经历对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玛格丽特是19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的主人公,而陈白露是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名剧《日出》的主人公。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她们虽然沐浴着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她们却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她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共同的身份,相似的悲剧性命运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了可供比较性阅读的参照意义。本文将就这两个人物形象作初步的研究与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基辅怨>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以犹太人的受难来反映整个世界,反映人类的普遍状况以突出文学主人公的普遍意义.马拉默德精心编织了一条主人公雅柯夫精神之旅的线,深刻地体现了其"人人都是犹太人"的观点.马拉默德不仅把雅柯夫的受难与犹太人的命运而且与世界上其他受压迫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文章拟从主人公雅柯夫对身份的追寻入手,探究他的精神之旅对现代人如何在当今多元化世界下生存所赋予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2.
<马丁·伊登>与<觉醒>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部最具影响力的悲剧小说,书中的两位主人公的极其相似而充满悲剧性的命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平凡人在与社会进行抗争时的渺小且具有超越生命悲剧的勇敢无惧.马丁与埃德娜在与命运做斗争的过程中勇敢地成就自我,做出生命的抉择,最终寻求到心灵中最无畏、最自由的那份净土.二人的命运结局并不是悲剧的独奏而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对悲剧命运超越的勇敢者之歌,尽管这的确是一个时代悲剧的挽歌.  相似文献   

13.
俄国作家А.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大雷雨》一直被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加以解读,文章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论述剧中女主人公卡杰林娜的原型是酒神狄奥尼苏斯,而女主人公所处的专制环境的原型为伊甸园,这两个对立的原型意象成为主人公悲剧命运必然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索福克勒斯笔下《安提戈涅》巾的女主人公死亡的原因,主要从命运,法律及情感等因素出发,分析造成女主人公人生命运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西方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对当时社会的文学、艺术、音乐等诸多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存在主义提出的“世界是荒诞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哲学命题影响深远.余华的《兄弟》中有着强烈的存在主义因素,他是在用存在主义的笔调抒写着时代的悲歌.余华向我们展示了作品中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与两个时代的众生万象,兄与弟两人承受着时代变迁的悲欢离合,诠释了孤独的感伤与命运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丝帕意象与黛玉等人的人格、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宝黛的生死恋情,在作品中有多重美学功能:它是作品至美人格的象征,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桥梁,人物悲剧命运的缩影,主人公爱情幻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8.
屠格涅夫"多余人"形象对中国新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的产生具有启迪作用。文章从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两人气质的相似性出发,来对主人公罗亭和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悲剧命运的相似性和不同特征。最后进一步思考对"多余人"和"零余者"研究分析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希腊神话人物西绪福斯一样,<老人与海>的主人公也处在人生"困境"之中.但他敢于直面命运、抗拒命运、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却具有永恒的意义.对西绪福斯困境的人生思索饱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的情怀,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0.
《静静的顿河》充分体现了肖洛霍夫悲剧美的艺术风格,其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更是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作为悲剧性人物所体现的悲剧性格,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和命运,来探讨她们的悲剧美以及她们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