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悠的烦恼     
[剧情简介] 主人公小悠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聪明机灵,但多愁善感,经常因为弟弟小然而闷闷不乐,她觉得弟弟夺走了父母的爱.她的父母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照顾两个孩子,身心俱疲,没有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后来,小悠与同学交流,与老师加强沟通,渐渐地改变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同时,爸爸妈妈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也在慢慢转变.最终,小悠明白了父母从来都没有偏心,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她.  相似文献   

2.
当韩国总统朴正熙牵着女儿朴槿惠的手走进代表韩国政治权利中心的青瓦台时,9岁的朴槿惠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韩国“第一女儿”,她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出现在韩国哪个地方,她都能获得鲜花和掌声。  相似文献   

3.
当韩国总统朴正熙牵着女儿朴槿惠的手走进代表韩国政治权利中心的青瓦台时,9岁的朴槿惠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韩国"第一女儿",她的生活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出现在韩国哪个地方,她都能获得鲜花和掌声。一些韩国人把朴槿惠称为"冰公主",可惜冰公主的生活,却在1974年的8月15日被打乱,那一年22岁的朴槿惠正在  相似文献   

4.
初上讲台的日子 ,不断有好心人提醒我 ,对学生要严格些 ,“严师出高徒”这句至理名言我当然要恪守。因此我以高标准来要求我的每个学生。哪个学生成绩跟不上 ,我为他补课到星斗满天 ;哪个学生学习闹情绪 ,我苦口婆心给他讲道理 ;哪个学生拖拉作业 ,我会陪着他直到完成———我总想只要我事事严格要求 ,就一定能教好每一个学生。可事与愿违 ,班上周玲玉同学经常不做家庭作业 ,我大小道理给她讲了几火车 ,为此她也没少挨批评 ,她的父母也配合着教育她。在学校里 ,她的作业几乎都是在我眼皮下完成的 ,在家中作业更是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勉强完成…  相似文献   

5.
梅吉的半夏     
梗概因为一场车祸,在同一天,秦小悠失去了妈妈,林佑安失去了爸爸。他们是两个有着相同不幸的孩子。小悠的父亲很快再婚,小悠在家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卑微,为了不让父亲为难,小悠选择了隐忍。细心的林佑安发现了小悠的真实处境,他对小悠作出了保护她不再受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哪个当父母的会舍得让他们去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啊!可让孩子们说起来,他们遭遇的不公正还真不少呢。让我惊讶的是那些把孩子当个宝的父母,竟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委屈伤心到如此地步!一个五年级的女孩说,自从新买的电脑放在她小房间的桌子上后,她就只能在妈妈的房间做作业了。  相似文献   

7.
上完泰戈尔的小说《素芭》,我的心里就像压了千金大石,喘不过气,又像波涛起伏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掩卷深思,素芭太可怜了,太可悲了,印度的女性太可悲了。首先,悲素芭没有疼她爱她的父母。俗话说:儿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哪怕他是聋的、瘸的甚或瘫的。更何况素芭不聋不瘸不瘫,只是不会说话。  相似文献   

8.
说句实实在在的话吧,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早智成材?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因此,像《科学育儿》、《智力启蒙》一类的书籍便应运而生,早期智力开发也轰轰烈烈地进入到家庭教育领域。我呢,自然也不例外。从女儿诞生那天起,我就注意到她有一双纤细的手。虽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20日凌晨,韩国第18届总统选举结果正式揭晓。新世界党候选人朴槿惠成功当选韩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她在竞选宣言中称:"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就这样,有"韩国撒切尔夫人"之称的朴槿惠以她的冷静、聪慧和果断一步步赢得了大选,最终  相似文献   

10.
<正>因为各种原因,我所在的复旦大学有很多韩国留学生,所占比例在全国高校中数一数二。中国人对于韩国留学生评价正负均有,但是慢慢相处下来,我发现抛开情绪,韩国同龄人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比如他们普遍具有的"游学"情结。朴同学是我所在专业的大二学生,8年前跟着父母来到上海。最近,她的妈妈居然带着她的妹妹去了马来西亚居住,据说是为了让孩子"同时学好中文和英语"。  相似文献   

11.
富家子女也有些好的。例如201宿合三床的单薄、文静的女孩陈恰(qia)。她从不说自己的家事,也无人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哪个单位上班,按说依她的朴素穿着,她是无权进入这所学校的,你看,一条霜白色的短裙穿了整整一个夏天,晚上洗了晾在廊前,第二天早上就套在身上。在教室里她总是坐在左边角上的那个独桌上,静静地看书、记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图书馆里,我读到了《乌塔》。14岁的女孩乌塔,竟能独自一人去各国游历。原因是她自己能够自理,自立。每一天,我们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周围有哪个孩子不依赖父母的呢?  相似文献   

13.
5年前,13岁的她摘取古筝独奏项目金奖,14岁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录制二十集大型古筝教学讲座,成为我国少年古筝演奏家。因艺术成就突出,她又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宋庆龄奖学金,同年9月她成功举办了个人古筝音乐会,中央电视台两次播出。她就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赵勃楠。现今,18岁的她又打破常规教育,从高中一年级直接被内蒙古科尔沁艺术学院录为古筝新筝系专业教师,负责大学二年级学生教育工作。2004年“六一”前夕,赵勃楠赴香港和韩国访问演出归来,记者采访了赵勃楠及其父母,揭开了赵勃楠父母的“育儿经”。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从电视上听到一个从12岁就开始痴追刘德华的兰州女孩林娟的故事。林娟为了能够到歌会现场亲眼见到华仔,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倾家荡产而几次为她筹措旅资;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刘德华的专辑而不惜放弃学业,从12岁一直追到28岁;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当别人问她“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与刘德华哪个重要”时,她甚至毫不犹豫地说“刘德华重要”。造成林娟这种行为和心态的祸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退让和缺少爱心、责任感教育所致。就连知道林娟一事后“很不开心”的“当事人”刘德华也说:“一个…  相似文献   

15.
施英 《江苏教育》2022,(96):35-37
<正>“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很多教育专家给父母提出的建议,意思是无论孩子什么样子,作为父母都要爱他。但是令父母感到困惑的是:大人掏心掏肺、竭尽全力地付出,不一定换来孩子的感恩与回报,有时反而让孩子越发索取无度、冷漠无情。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案例重现案例一:精心呵护却换来冷若冰霜小梦从小就是公认的学霸,无论在哪个阶段,学习成绩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时,她顺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相似文献   

16.
刘捷 《母婴世界》2014,(12):124-125
个案分析: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偷东西,每次偷东西她的父母都会很凶地打骂她,但是,孩子反而越偷越凶,最后只能来做心理咨询。在咨询室中,我跟孩子聊了很久,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原来孩子小时候是非常受父母宠爱的,但弟弟出生以后,父母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弟弟的身上,平时对她不闻不问。孩子非常痛苦,她觉得父母不爱她了。于是,她就做很多奇怪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但是效果很小。在偶然中她发现当她偷东西的时候,父母会打她骂她,她能够从打骂中感受到父母还是爱她的。从此,偷东西就成为她吸引父母关注的一种手段,因为对她来说,她宁愿父母打她骂她,也不希望父母忽视她。  相似文献   

17.
岩佐真悠子     
第一次邂逅借由电影节的活动,终于第一次见到了岩佐真悠子。真实的她,如此得安静,如此的气质,让人沉浸在她的魅力之中无力自拔。  相似文献   

18.
于凤丽是莱阳市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但她在城区,尤其是在学生家长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认识不认识她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班级,让她来教。于凤丽老师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心血全部倾注在了学生的身上。她记得全班60多名学生的生日,背得出他们父母的名字、工作单位,背得出他们家里的电话号码,说得出哪个学生住在哪条街哪栋楼。每个学期,她总要挤出时间,到每个学生家里走访一两次,了解一下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  相似文献   

19.
“以前我只知道,变成白天鹅会收获令人艳羡的目光,但我现在才发现,当你从白天鹅跌落成丑小鸭时,旁人的眼光会变得像针尖一样锋利。”在《心理氧吧》最近收到的一封信中,小悠(化名)用这句话概括了她的心情。小悠也曾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但随着人生发生重大变故,她感到周遭的世界变得令她无所适从:失去亲人、考试失利、旧友疏远、自卑封闭。本该光彩照人的15岁,对她而言,却是“生活在浓重的阴影下”。  相似文献   

20.
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从小她的父母就有些不和,但她从不过问,她也不懂。可现在,她长大了,家庭的裂痕也随之增大。她懂了,她早已失去了完整的家。每天,她不敢和她的父母在一起。她每天都要面对父母的争吵。她的脑袋都要炸了,她要崩溃了。她不想回家,因为她找不到家的感觉。但她又不敢出去,她怕看见别人幸福的家庭,她怕她会哭。她不知如何是好,她无处容身。渐渐地,她对家越来越陌生。父母整天说他们是多么的爱她,但对于他们的爱,她感到恐惧和沉重。她极力地去挽回父母之间的感情,但父母对她的努力竟视而不见。她极力提高学习成绩,希望父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