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某某缄”的字样,这是什么意思呢? “缄”,原是捆箱子的绳子,《说文》中记载:“缄,束箧也。”“箧”就是箱子之类的东西。《汉书》中也记载: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孔子家语》曾记载  相似文献   

2.
《今日中学生》2010,(6):39-40
“缄”,原意指捆箱子的绳子。《说文》中解释:“缄,束箧也。”这里的“箧”,就是指箱子类的东西。生活中形容人不发言,叫“缄口不言”“缄口如瓶”等。便由此意引申而来。“缄”用于公文书信上,又由“捆”引申为“封”。东汉前,公文书信多写在木板和竹简上,并用绳子捆上,称为“扎”;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一课中有“摄缄滕,固(?)鐍”之句。其中“缄”字教材注释为:“缄,封固。”笔者以为欠妥。 (一)此注与《辞源》、《辞海》的注释相抵牾。查《辞源》246页,“缄”的第一个义项即“用以结束器物的绳”,举例是《庄子·胠箧》中”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再查同页“缄滕”,其第一义项为“绳索”,举例句出自唐人柳宗元《柳先生集》中《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英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  相似文献   

4.
古代时,信是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为了防止别人偷看,上面要用木板覆盖,再用绳子扎好。扎信的绳子叫"缄"(jiān),我们现在说"三缄其口"中的"缄",就是封的意思。后来,人们又用泥土把绳子打结的地方封住,再盖上印章,以防别人拆动。这种做法叫封,所谓一"封"信就是从这里来的。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原君》中对“摄缄(jiàn)縢(téng)固扃(jiōng)鐍(jué)”的解释是:“语见《庄子·胠箧》。紧紧地这样捆好,牢牢地锁好。摄,收紧。缄,封固。縢,绳扃,关钮。鐍,锁  相似文献   

6.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胠箧     
原文欣赏将为胠箧①、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②;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之不固也。然则乡  相似文献   

8.
《箧中集》是盛唐一部分边缘诗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它和《河岳英灵集》都有“风骨”,且各具特色。《河岳英灵集》之“风骨”论者甚多,而《箧中集》之“风骨”少有论及。本文以《河岳英灵集》为参照,试对《箧中集》之“风骨”的蕴含与特点做一些梳理。《箧中集》的“风骨”带有“盛唐风骨”的气息,但又大大不同于它,似乎更接近“建安风骨”,又具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9.
《考试》2007,(Z2)
一、从字形入手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如2004年全国卷Ⅱ11题对“箧”的考查:“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看“箧”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筐”,便可推演大概,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而选项译为“小箱子”,看来妥当。再放到文章原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2006年天津卷考查“有牧人御众之才”中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算式”如下:先计算一下12×42和24×21的积,看看它们相等不相等。原来,12×42可以改写成12×2×21=24×21,所以12×42=24×21。这样的算式还有12×63=36×21等,你能再写出一个吗?以上是现行人教版《数学》第七册P65关于“有趣的算式”的全部内容。《教师教学用书》上没有参考答案,仅在P75上有一句提示语:“(教材)第65页下面的有趣的算式,可以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按照教材上“等积变形”的方法,进行了多次反复地尝试、验证,例如,12×64=12×4×16=48×16;18×24=18×2×12=36×12等,虽是等积变形,…  相似文献   

11.
童年的玩具     
儿子上小学了,玩具被收拾了起来,装进一个大纸箱子里。这个纸箱子本是盛放电视机的,外面印着尺寸规格:87×65×62厘米。箱子被玩具塞得满满登登的,一点空当也没有。这天,我用了整整一  相似文献   

12.
<正> 今年4月,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联合发出文件,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要试行《专业证书》制度。近日,属《专业证书》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可谓“百花齐放”,但也往往“各自为政”。同类型的培训班,称谓各异,如有称××培训班的、有称××进修班的、有称××专修班的等等。尽快相对统一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程度  相似文献   

13.
新学期开始,给幼儿发新课本时老师们把捆书的绳子丢在一起,准备当废品处理掉。没想到孩子们看到以后,如获至宝,纷纷拿起绳子自发地玩了起来。有的把几根绳接在一起跳绳,有的两人一组翻绳;有的聚在一起说:“我的绳子硬,能变形”;有的说:  相似文献   

14.
[题目]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解法一把绳子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绳子3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3,把绳子4折来量,每折是绳长的14,根据题意可知:绳长的13比绳长的14长16-4=12(分米),也就是12分米占绳子全长的(13-14)。故绳长为(16-4)÷(13-14)=144(分米)。井深为144×13-16=32(分米)或井深为144×14-4=32(分米)。解法二如下图所示,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可以看成绳长…  相似文献   

15.
石张燕 《文教资料》2013,(29):32-33,41
作为“唐人选唐诗”的一种选本,《箧中集》全书虽然仅一卷,规模小,但却是一部别具特色、受人重视的诗歌选集。笔者试图通过对编选者元结其人和诗歌的认识与了解来看《箧中集》。本文不仅讲述了《箧中集》的选集特色和时代价值.更是对其缺点和不足做了些许描绘,从而使读者对元结和《箧中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读晋家泉先生《汉语中的敬称“×老”“××老”一《汉语学习》1994年第2期。以下简称“晋”),觉得有三点值得谈谈:  相似文献   

17.
<正>如何更好地理解“绳子绕圆求周长”问题的规律?可采用以下教学活动。一、理解“绳子绕2个圆求周长”问题1.读一读。出示问题:有2个直径都是7cm的圆柱形木桩(图1),想用绳子把它们捆绑在一起,捆一圈至少需要多长的绳子?(打结处的长度忽略不计,下文不再赘述)2.描一描。描出绳子绕一周的边线,并思考绳长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和圆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18.
时下“科研兴校”成了不少学校的时髦口号,而“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也成为许多普通教师的崇高追求,有的学校与名牌大学合作搞“课题”以壮声势,有的学校邀请众多教育“名人”“大腕”参加“课题”论证或“课题”鉴定,有的制作精美画册、多媒体光盘宣传“科研成果”,有的通过各种途径将“课题报告”挤进各种《××教育大词典》《××名校大词  相似文献   

19.
窃钧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在你争我夺的社会里,不平现象举目皆是,当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周为之忿忿不平。于是他就在《庄子·胠箧》(读区切,撬开箱子偷东西的意思)中写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钩是衣带上的钩子,属于价钱很低的物品。)意思是说盗窃衣带钩上小东西的人,要犯杀头之罪,而盗窃国家政权大事的人却获得诸侯之职。这两句古语是用讽刺手段对当时社会不平等制度地深刻揭露。  相似文献   

20.
本刊声明     
据读者反映,在2005年度本刊邮递的刊物中发现夹杂与写作有关的两种学生刊物活页广告,内容是本刊向读者推荐以上“刊物”,并有“在本刊与国家新闻出版总暑(署)共同举办的2005年度全国最受欢迎少儿报刊评选活动中,《轻松写××》和《满分××》,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二名,本刊荣获第四名”的字样。现郑重声明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