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志:你在来信中间:“好新闻都是事迹过硬吗?”这里,我只就“好新闻”与“事迹过硬”的关系发一点议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很难想象一件平庸无聊、没有任何新闻价值的事能够”报道”成为好新闻。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存在决定意识,我们可以断言:一条新闻之所以好,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报道的事实过硬,即它包含有足以使它成为好新闻的内在因素,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然而,并不是像你说的,“凡有了过硬的事迹,就一定能写出好新闻来”。因为一件过硬的新闻事…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的人士有一句口头语,就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一定要有好新闻意识。此话千真万确。好新闻意识是好新闻作品的源泉,是新闻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么什么是好新闻意识呢?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实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做新闻工作的人脑子中必须有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3.
第一.闪现型新闻敏感。在无意中碰上新闻信号就立即直接与头脑中潜伏信号相印证从而识别其新闻性。运用这样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新闻敏感叫闪现型新闻敏感。从记者主观上看,他并未特意去找这件新闻事实,甚至可能正在专心寻找另一条新闻或毫无寻找新闻之意。处在无意之中。但是。突然出现了机遇,想不到的新闻事件在眼前出现了。别人不觉得它是新闻,而记者立即判断出这是一条好新闻。从客观上看。这种新闻信号生得突然.灭得迅速.瞬间即逝.如不立即识别也可能就错过了机会。有位记者上班路上,  相似文献   

4.
自治区第四届好新闻评选结束了。作为参加本届评选活动的一名成员,在仔细阅读这些由各家报纸筛选后推荐参选的作品时,我和不少评选成员都惊奇地产生一种同感:稿件的差错太多了!这些差错不仅存在于大量落选的稿件中,也存在于中选的部分好新闻里,有相当一部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的极普通的技术性、常识性的差错。这些问题已严肃地提醒我们:当前新闻队伍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评选活动结束后,我将评议作品中接触到的问题作了一番归纳、分析,差错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没有注意个别事实和整体事实、这一事物  相似文献   

5.
综观人民日报首届地方记者好新闻评奖过程和获奖作品,对什么是今天的好新闻有两点感悟: 一、立足制高点,多说今朝事。立足事实的制高点,写大事、新事;立足政策的制高点,掌握评价标准;立足大局的制高点,决定内容取舍;立足版面的制高点,写出抢手新闻。 二、追求思想性,写出历史感。有了思想性才有独到的眼光;有了独到的眼光才能有胆略;有了胆略才有新闻敏感,才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6.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7.
美联社驻北京首席记者维多利娅说: “好新闻不但要有重要的事实,还必须让读者读起来有趣,要有人情味。一条好新闻必须在即刻抓住读者的心。一条好新闻还必须注意时效和表达方法。”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龙布乐说: “判断好新闻的标准有3条: 1、事实必须准确无误; 2、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3、能激发起读者的感情。”挪威《晚邮报》驻京记者弗尔塞特指出:  相似文献   

8.
刘林红 《新闻传播》2009,(7):118-118
电视新闻用事实说话.但事实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必须用真实的细节来表现。用事实说话体现为尽量少用解说而多用画面或同期声表现。只有事实而没有细节的新闻不能是好新闻。一、要选择能传递新闻信息的细节人们接触新闻最直接、最根本的目的是获得大量的、最新的信息。所以,细节作为电视新闻很有表现力的一种手段,传递信息“责无旁贷”。与其它手段不同的是,细节不仅能传递信息.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细节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9.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10.
好新闻意识是新闻工作者头脑中对新闻事物这一客观物质价值标准的反映,是一定的超于采访写作前对新闻事实的感觉、思维、判断、分析、提炼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所以,做新闻工作的人必须有好新闻意识,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会在新闻实践中不失方向,才能使自己的新闻作品走向新的高度。 新闻作品的成败与新闻意识息息相关。新闻工作者面对众多的新闻事实首先就是对其价值大小的判断,然后就是选择、取舍、加工,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脑子中的新闻意识作指导。对新闻事实价值判断能力的大小,表现出新闻工作者好新闻意识的强弱。好新闻意识…  相似文献   

11.
刘景义 《记者摇篮》2005,(10):50-51
新闻角度,就是报道新闻的立足点,也指记者在采写新闻时选择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切入,其新闻就会产生差别很大的宣传效果,研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对于提高新闻的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认为选择好新闻角度应该处理好新闻角度与新闻主题,新闻价值,新闻素材,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说的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第一位的,而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时机的把握、新闻角度的选择、新闻事实的取舍、表现手法的策划。九江电视台于’98抗洪期间采制的新闻特写《真的好想你》在获得’98江西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又荣获’98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二等奖,受到专家评委的好评。此片虽然篇幅很短,但由于富有情节且刻划得细微传神,表现了重大的社会意义,无疑为电视新闻中的精品。作为创作人员,我们深深体会到,对重大题材的新闻报道做好策划工作的重要性:策划出精品。一.报道时机的把握1998年7…  相似文献   

13.
通讯《“开天辟地第一回”——记西地村为姑奶子们庆功》在第九届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这对我们既是鼓舞又是教育,使我们对评好新闻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说实话,从前我们在思想上没把评好新闻当作一回事,认为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好与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记者主观努力的程度。所以,曾误以为评好新闻对新闻工作者不会有多大促进作用,因而看到外报有好新闻中选也不眼馋,自己也不去争写好新闻。通过我们这篇通讯的采写过程和最后在全国评选中获奖这一事实,使原有的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就站不住脚了。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底,我们采写的消息《阜宁县一副县长“辞官”应聘民企引起反响》一文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不仅《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迅速转载,而且先后获得了《新华日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并被评为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二等奖。这篇价值重大的新闻是怎样捕捉到的?回顾新闻的采写经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 从边缘性信息入手挖掘鲜活的核心新闻事实 2000年11月下旬,我们去盐城地区采访,当晚  相似文献   

15.
体现人文精神构建图书馆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文化现象从深层次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各种文化不是自发产生的,是经营者根据需要创造、贯彻或引导的一种举措。图书馆文化由核心观念层、中间制度层、外部物质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组成。构建新时期的图书馆文化必须更新观念,紧贴目标,激活机制,强调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开展好新闻评选10年了。然而评选中仍存在诸多弊端。其中“两种倾斜”现象,已到亟待克服的时候了。这“两种倾斜”,一是报社内部推荐好新闻时编辑记者表现出来的自我倾斜,一是全省、全国评选好新闻时各报社参评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着的本位主义倾斜。怎样克服“两种倾斜”?我想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首先,评荐好新闻要有集体意识。报社内部评选、推荐好新闻,难免出现争执。这是很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工作总是要遵守“事实为本.选择为用”的操作过程原则。一个新事实发生了,能否成为公开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有新的“事实”这个“本”.还必须被“选择”出来予以公布.并且还要被从新闻媒介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出来进行接触。即阅读、聆听、观看或点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一个从选择到表达事实和从选择到接受被公开反映事实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技巧是一名合格新闻记者最基本的素养。而随着我国采访事业在新闻媒体发展下的不断进步,新闻采访技巧在新闻媒体中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采访前期准备到采访中的技巧运用,再到如何提升和熟练掌握采访技巧三个方面,全面分析和阐述新闻记者采访技巧。为新闻记者获得核心新闻素材,写出最贴近事实的好新闻,提供采访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搞新闻的同志都想抓好新闻。好新闻在哪里?请留心你的朋友,好新闻往往在他们嘴中。我对这一点颇有感触。1981年以来,我写的稿件在《新华日报》、江苏省报纸系统、江苏省县(市)报系统和全国县(市)报系统好新闻评选中11次获奖,其中有4篇获一等奖。这些获奖的好新闻线索、点子和新闻事实,大多是我那些可亲的朋友提供的。198 3年8月20日,《南通大众》在一版刊登了  相似文献   

20.
张永红 《新闻导刊》2006,(6):33-34,32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尚未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没有发生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发生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仍是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