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唯有相对静止不变的对象,我们才能把握.绘画艺术是选取一个静止的画面来表达人物的感受.音乐是在时间流动的变奏中,保持着主旋律的不变特征.科学的目的,则是在纷繁变化的大自然中寻求不变的性质和数量.物理学的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生物学进化论中物种变异的分类依据,都是某种不变性质的探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正>世间万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之中.变化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是唯有相对静止不变的对象,我们才能把握.绘画艺术是选取一个静止的画面来表达人物的感受.音乐是在时间流动的变奏中,保持着主旋律的不变特征.科学的目的,则是在纷繁变化的大自然中寻求不变的性质和数量.物理学的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生物学进化论中物种变异的分类依据,都是某种不变性质的探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190 5年 ,爱因期坦在德国《物理学纪事》杂志上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论文 ,以两个公理性前提假设为基础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论文中的原始表述如下 :“以下的讨论将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 .这两条原理我们定义如下 :( 1 )对于两个相互间做匀速平移运动的坐标系 ,物理系统的状态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 .( 2 )在“静止的”坐标系中 ,不管光线是从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出 ,光的运动都具有确定的速度 c.”第 ( 2 )个假设称为光速不变原理 .若只从爱因斯坦在论文中的表述来看 ,光速不变是有条件的 ,而且与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 .论文中…  相似文献   

4.
不变与变是事物相对静止与绝时运动的体现,对这两方面及其辩证关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许多深刻的论述。在强调基本制度、基本路线、基本政策不能变与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小平同志论证了“变”的方法论原则及辩证发展观,阐述了“不变中有变”、“变中又有不变”以及“变”与“不变”相互依赖、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5.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根本存在形式;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形态。运动与静止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正确地认识运动与静止即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是反对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有力武器,是坚持马列主义立场,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小学数学中处处充满着变与不变这种辩证关系。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集中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适当地揭示数学中存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的题解与教学中 ,有关系统内相对运动的习题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难点。本文通过几个例子 ,说明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例 1 质量为 m半径为 R的小球 ,放在半径为 2 R质量为 2 m的大空心球内 ,大球开始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 ,当小球从两球心连线的位置沿内壁滚到最低点时 ,如图 1所示 ,大球移动的距离为多大 ?析与答 小球沿光滑的内壁滚下。将小球和大球看成一个系统 ,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且初动量为零。这样系统的质心位置不变。设大球相对的地面移动距离为 s1小球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是 s2则有 :2 m…  相似文献   

7.
在均匀重力场中,若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且原来系统中各物体均静止.之后在系统内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重心位置总是不变.这就是“重心位置不变”规律.  相似文献   

8.
大千世界,到处都在发生或明显或隐蔽的运动与变化.迅速的变化令人目眩神秘,缓慢的变化使人不知不觉.但是,正如有些例子一样,在变化的过程中,常常有相对不变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中的所谓"运动"实质上可理解为"变",即一切变化的量、式、图形位置和思想方法;所谓"静止",实质上可理解为"定",即定值、相等、临界和处理问题时遵循的相对不变的方法原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往往充满着这种"动"与"静"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变与不变在东京被问了很多次,“觉得东京变了吗?”因为他们都说中国变了,上海变了,而且都是作为一种赞美,我想如果我说东京没变,人家会不会觉得失望?所以我都是含糊地说:“是啊,还是有变化啊。”其实,我觉得东京变化不大,而且我很高兴东京没什么变化,我巴不得它根本没变化呢。原本那么繁华的街区、那么合理的布局、那么发达的交通、那么完善的功能,为什么要变?除了带来陌生感,还能带来什么?相对不变,是一种成熟。相对不变,是一种美。相对不变,是一种气度。在日本,哪怕是一家小小拉面馆,只要不关门,哪怕是从爷爷做到孙子,一切都不会变,你多年…  相似文献   

11.
客观世界是在变化的,反映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也是在变化的,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然而,人们认识世界,又往往是从不变中去认识变,从相对中去认识绝对。这一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应用题,不少题目常常利用“不变的因素”来控制变化关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答。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阐明这一辩证法思想在解答应用题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在“变”中蕴含着“不变”的规律,而在“不变”中也蕴含着“变”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变”与“不变”的相互关系,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常常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时,为使学生知道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让学生先做下面“在□中填数”的练习:  相似文献   

13.
在相对条件C更弱的条件C的基础上给出了预不变拟凸函数的一个判别准则,从而简化了一些预不变拟凸函数性质定理的证明。然后还给出了预不变拟凸函数在数学规划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从而完善了对此类广义凸函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物理的“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许多情况下运用质心不变原理或平均动量来解答问题会给解题带来相当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5.
在相对条件C更弱的条件C的基础上给出了预不变拟凸函数的一个判别准则,从而简化了一些预不变拟凸函数性质定理的证明。然后还给出了预不变拟凸函数在数学规划问题中的一个重要应用,从而完善了对此类广义凸函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电场中,有十个物理量,它们虽处在变化的背景中,却保持不变.弄清楚这些变中的不变,能全面正确地理解概念,迅速地解决问题.这十个不变是: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与不变一直是史学界讨论的问题,变和不变这个问题就是指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究竟有没有发生一系列剧烈而深刻的变化。实际上,中国社会变的方面和不变的方面是并存的,一个社会不能够说它完全是变化的,变也是相对的变,不变之中它也有变。1840到1919年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变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时期,分析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社会的变与不变都有很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敏锐的观察力在现实生活中非常重要 ,在数学解题中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 ,可以这样说 ,成功的解题需要“眼观六路”。1 观“动静”运动是绝对的 ,而静止则是相对的 ,解题时需从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中 ,观察出相对静止不变的规律 ,从而方能“动中求静 ,以静制动” ,导致解题的圆满  相似文献   

19.
流体静力学是研究流体在外力作用下达到平衡规律的。在重力场中,静止的流体是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达到静力平衡,因而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重力就是地心吸引力,可以看作是不变的,但其内部各点的静压力是不同的,所以实质上是讨论静止流体内部静压力变化的规律,用于描述这一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称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它说明了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内部压强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余丽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4):7-8,31
本文在预不变凸函数的基础上,引进了一类特殊的凸函数-B-强预不变凸函数,给出了B-强预不变凸函数的一些性质,并且讨论了此函数关于目标函数的极小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