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由于太刚周年视运动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相同。常用的有恒星年和回归年。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为一恒星年。长度是365.2564日即365日6时9分10秒。它是以相对不动的恒星作为参考点的,所以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真正周期。回归年是太阳在天球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长度为365.2422日即365日5时48分46秒。它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为什么以春分为参考点的回归年比以恒星为参考点的恒星年短20分24秒呢…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阳历元旦过后一个月左右,才是阴历新年(春节)?这要从阳历和阴历是怎样来的说起。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制订的历法。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计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计算方便,就将365天作为阳历的一年。阴历是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转的周期制订的历法(月亮又称“太阴”),以月亮的圆缺变化的周期作为计算时间的单位,即阴历的月,  相似文献   

3.
冷知识     
正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月亮运行到对地球来说正好跟太阳相反的方向时,我们可以看到一轮圆月,这叫"望",是每月农历十五。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太阳照亮的半面正好背着地球,我们看不见月亮,这叫"朔",是每月农历初一。朔望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有长有短。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相似文献   

4.
历法就是依据天体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某种人为的规定,把年、月、日等计时单位合理地编排起来,以便人们由此安排各种活动。古今中外的历法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阳历,也称太阳历。它是按照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天文依据而编制的历法。如古埃及历、古玛雅历及现行的格里历;二是阴历,亦称太阴历。它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天文依据,采用朔望月做为基本周期而编制的历法。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三是阴阳历。它是把太阳和月亮两者的运动局期同时作为天文依据而编制的历法,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为基本周期。我国辛亥革命前的历法(即现时的家历)及古巴比伦历都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5.
历法漫读     
(一)农历农历是我国采用了几千年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叫夏历,民间俗称阴历。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加一个闰月,计13个月。每月以月相为起迄,即每月初一必定是朔,夜晚看不到月亮,每月的十五日左右是望,月亮是圆圆的。月亮的圆缺盈亏变化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平均长度是29.5306日,也就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如果按一年12个月计算,一年就是354.3672日,比回归年一年365.2422日少11天左右,如果按一年13个月计算,一年就是383.8978日,又比回归年多了18天左右。我们…  相似文献   

6.
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亮之间,二者处于或接近于一条直线时,月亮便会进入地球影锥内,地球挡住了月亮赖以反光的光源,便发生月食。这时,一定是望日,即农历十五、十六或十七。由于白道(月亮绕地球运行在天空中的视轨道)和黄道(地球绕太阳运行在天空看到太阳的视轨道)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相交约5°09′的角度,因而望日不一定都发生月食;只有当月球黄纬等于或近于太阳黄纬时,才会发生月食。地球影锥可分为本影和半影。月球全部进入本影发生月全食;月球部分进入本影形成月偏食。月亮进入地球半影还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二、历法的种类 根据编制历法的基本原则和对日、月、年处理方法的不同,在世界各地有过各种各样的历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即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 任何一种具体历法,都必须规定它的起始点,也即是开始计算的年代,这叫“纪元”;还要规定一年的开端,这叫“岁首”,一月的开端,这叫“月首”。 1.太阴历 通常把月亮称为太阴,按照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运动周期而形成的月相周期变化,也即是按照朔望月的长度编制的历法,叫太阴  相似文献   

8.
公历和农历     
所谓"历法"就是怎样安排年、月、日,让人们使用起来感到方便.它是根据天体运行的周期来安排的.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主要依据的叫"阳历",以月亮圆缺为主要依据的叫"阴历",两者兼备的叫"阴阳历".  相似文献   

9.
宋代历法中记载了多种日食食限和判定日食的方法,直到《纪元历》,这些方法才最终得到完善和定型。中国古代历算家很可能首先知道了春分日正午时刻的月亮视差,然后通过修正得到任意时刻的月亮视差,来解决月亮视差对日食的计算问题。《纪元历》以前的唐宋历法通过推算月亮在黄道内外来判断有无日食,从《纪元历》开始,历法中才使用食甚时刻视月亮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来定义食限。中国古代阴阳历食限不相等的原因是:历法家首先给出阳历食限,即春分正午时真黄白交点到视黄白交点的距离,约为6度,然后定出阴历食限,约为8度。  相似文献   

10.
今年农历(癸酉年)是闰年,全年13个月,有383天。农历为何要设置闰年月?今年为何闰三月呢?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作为根据的历法,所以又称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回归年其周期是365.2422天。因此公历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被民间习惯称作阴历的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所谓“阴”,它的历月以朔望月为基础,平均为29.5306天,因此大月30天,小月29天;所谓“阳”,它的历年基本适应回归年,以每年“立春”前后的一个朔日为岁首——正月初一。这样农历平年12个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公历年少11天左右,两三个农历平年就会与公历相差一个月左右,久而久之,会出现寒暑  相似文献   

11.
既然2012年是一个与历法有关的特殊年份,我们就来谈谈它的特殊历法现象吧。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时间单位计算时间的方法。年,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月,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日,指地球自转一周。尽管这是人尽皆知的简单常识,但用它们来准确计算时间却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复杂的原因在于太阳、地球、月亮这三个天体运转周期的比例都不是整数,谁对谁都无法除尽。我们通常说的"一年12个月","一年365天",都是一个概数。实际情况却是,地  相似文献   

12.
自殷周至清末三千多年,除太平天国天历外,中国历法数十改,但基本上颁行实施的历法全是阴阳合历。1912年1月1日改行格历(公历、阳历),但至今历书中仍附载旧历(又称农历夏历)。我们将中国古历和现今历书所附载的农历统称为中历。中历的平均年长称“岁”,是反映寒暑变化的回归年,以太阳位置决定,指冬至到冬至(或立春到立春)。月为朔望月,由月相盈亏圆缺周期决定。以太阳周日视运动形成的昼夜为日。年月日分别依据日(太阳)、月(太阴)天象得出,故为阴阳合历。通常用岁年时节月气候作为中历日期分  相似文献   

13.
历法是人们对年、月、节气、日等时间单位的科学编排和有序组织。历史上,世界各地曾产生过多种不同的历法,但其基本原理不外乎3种,即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历)实际上为一种太阳历;而我国传统历法——农历(民间又称作古历、旧历或夏历),兼有太阴历和太阳历的特点,它严格地以朔望月周期为历月长度的基础,以回归年长度为历年的基础,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059天,故历月的长度有29天(小月)和  相似文献   

14.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地球公转的周期就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由于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相同.常用的有恒星年和回归年.  相似文献   

15.
清明节     
“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用来反映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而“清明”就是其中之一,时间大约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在阳历中约在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  相似文献   

16.
历法也是小学自然教学中要谈到的,可是因为自然教本中叙述不详,材料难找,常常给老师教学带来困难。这里对历法作一个简略的介述,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什么叫历法?历法就是推考年、月、日长度及其相互关系,以制定相应的日期、月份、年份、和世纪数的法则。世界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曾经使用过多种多样的历法,这里有它的政治原因,但主要还是对回归年、和朔望月测定的精确度和排历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历史上曾改历120次,主要历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大家知道,农历每11年设置4个闰年。公历每四年一闰,一百年少一闰,四百年又多一闰。农历去年闰十月,公历去年闰2月。农历闰年加一个月,公历闰年加一天。我国通用的这两种历法,按上述办法设置闰年,固然有天文学上的原因,但也有其数学道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2天,而月亮绕地球一周(农历的一个朔望月)的时间是29天12小时44分2.9秒,合29.5306天,于是用辗转相除法,将一年中含有的月数365.2422/29.5306化为连分数得:  相似文献   

18.
今年7月22日,我国将发生2132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地球绕太阳运行,月亮绕地球运行。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且太阳、月亮、地球都在同一直线或近于同一直线时,人在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代》2009,(10):32-35
涨、退潮和太阳、月亮的引力有关。朔望时月亮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引力加起来,海水会被吸得特别高,这叫“大潮”。  相似文献   

20.
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历法叫公历,但它只是各国都用、世界通行意义的公历,不是完全科学、公认合理意义的公历,因它含有个人权威因素和宗教意识因索,不是纯自然历法。公历的前身,是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懦略·恺撒制定的接近于回归年平均长度的历法,因而叫儒略历。回归年平均长度为365.2422日,懦略历定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4年1闰,分一年为12月,定双月为小月30日,单月为大月31日,平年2月29日,闰年2月30日,每年比回归年平均长11分14秒。懦小他扭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吕月拉了名也是奥古斯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