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袁世凯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为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袁世凯对军事留学教育却经历了一个从重视到抵制、排斥的过程,对于学成归国的军事留学生也持怀疑、排斥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基于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优惠的留学政策,吸引学生的留学选择.近十余年来,韩国政府制定出系列的留学拉力政策,有效促进了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借鉴韩国国际留学生教育政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我国留学事业的发展,需要扩大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完善"一站式"的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4.
韩国是来华留学第一大生源国,进一步做好韩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对推进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韩民族的性格特征入手,分析了韩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留学时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留学生教育工作实际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韩国留学生管理的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期对高校韩国来华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华留学人数迅速增加.大量留学生的涌入丰富了校园,同时也为留学新生入学教育和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外国留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适应、融入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切实做好留学新生入学教育尤显必要.本文将探讨留学生入学教育的一般性原则,为开展留学生入学教育的多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方宝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1):77-86
近十五年来,总体上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层级分割显著;学历教育留学生数量日渐上升,但高层教育留学生持续偏少,奖学金留学生比例偏低.高等教育比较优势、教育合作政策构建、华裔的文化维系与追寻、全球留学教育发展和世界汉语热等因素共同推进了东盟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警惕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陷阱",积极优化留学教育结构,同时继续扩大中国—东盟学历学位互认政策构建,并着力培育和打造若干个东盟留学集中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省高校来华留学生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资料,从办学条件、教学状况、自我发展、后勤保障、管理服务与收费5个层面对高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满意度进行测评。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满意度较高,来华留学教育的优势明显,学校办学条件较好,留学生留学收获较大,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较低,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高校应充分发挥来华留学教育的优势,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把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9.
留学教育工作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复出后通过各种办法拓宽了我国留学教育的路径、发出了成千上万派遣留学生的号召、亲自打开了中美留学交流的大门;同时还改革不合理的经费、奖学金和人事制度,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一系列制度。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初期留学教育工作的开拓者、改革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官派留学生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的第一批留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于1881年陆续裁撤回国。直到清末再度掀起留学热潮,而此时的留学教育较之于之前的留学欧美,在留学人员构成、留学国别趋向、留学生管理上呈现出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袁世凯为镇压异己势力,在京城设立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大搞白色恐怖。尽管对于有些重要案件,袁世凯及其属下仍要有所权衡。为加强该机构的军事威慑,袁世凯还让陆氏编成京卫军。1914年春,陆建章将京卫军主力改编成正规陆军,出京镇压白朗起义,处长遗缺由雷震春充任。袁世凯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将京畿军政执法处取消。  相似文献   

12.
蔡廷干是根据容闳留美教育计划派遣去美国的第二批幼童中的一员,回国后起初服务于海军,但因个人出色的英文能力、与外人的良好关系及袁世凯等当局者的信任和提携,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和外交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辛亥革命前后,蔡廷干担任袁世凯的重要助手,为促使清帝退位、助袁出任临时大总统和定都北京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袁的对外宣传和争取外国人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蔡廷干还参与了遣送敌侨、修改海关进口税则、处理五卅惨案善后等许多涉外工作。他的所作所为,顺应了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潮流。在外交活动中,他有意识地维护中国利益,尽力挽回利权和宣传中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蔡廷干是留美幼童中少数能够在政治和外交舞台上一展才能的人物之一。具有留美经历的蔡廷干,受到过西方思想和社会风气的熏陶,对外部世界有较深的了解,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高远的人生抱负,政治上有敏锐观察力,在诡谲的政局变异中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在复杂的环境中一再有机缘贡献自己的才智。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学制度,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积极规划学堂管理,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频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4.
庚子之变尚未结束,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就开始推行"新政",希望借此挽救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廷。这次"新政"包括对官制,兵制,工商业等方面的改革。新政困难重重,在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有严重困难,所以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而整个"新政"中成绩最好的无疑是袁世凯的"北洋新政"。从1901年11月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到1907年升任外务部尚书兼北洋大臣,前后六年间,直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农业,教育,金融,军事等都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袁世凯日后权势日重,声望日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两次新政同时进行,所采取的政策,指导思想等也均相同或相似,但是结果却差距很大。因此希望通过对二者的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当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李佳白是活跃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舞台上的著名传教士。他与袁世凯相识于维新时期,视袁为维新人士,格外推崇袁世凯在新政中的政绩。袁世凯积极拉拢传教士,向外界昭示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以获取列强的支持。李佳白则极力支持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并为其专制行为和复辟帝制辩护。李佳白与袁世凯的关系折射出庚子事变后中外关系的变化,也反映了传教士对袁世凯和辛亥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刘大白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1905年,他加入光复会,投身革命事业。1910年起,他编辑《绍兴公报》,积极宣传革命。面对绍兴封建顽固势力的投机“革命”,他进行坚决斗争,力主易帜。在袁世凯阴谋篡权的过程中,他予以大力揭露和批判,对于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力主征讨。最后被迫流亡海外,但始终心系革命。应该说,刘大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逝世后,以北洋政府为主导的舆论,将袁塑造为“手创民国”的“功臣”,对之极尽颂扬;而在南方革命党人的口诛笔伐之下,袁则完全为“叛国违法”的“元恶”.两种截然相反的评述,反映了民国时期两种政治势力对政局稳定和政治改良的不同考量.在此过程中,“袁世凯”巳非单纯层面上的“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或者举国征讨的“逆贼”,而已然演变为一种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政治符号.  相似文献   

18.
辛亥政争中,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的席位让给了袁世凯,很多论者认为,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这不无一定的道理。实际上,民元孙中山让位,它是由当时两大对立的集团清、袁与孙共同直接参与、互相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从这时开始一直到袁氏帝制自为失败郁郁而终,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这期间却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时期。袁世凯在这段时期,对政府机构的许多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其政治的整合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