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视电影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鸟在空中齐飞,为什么鸟类喜欢集栖呢?形成信息中心鸟类的群集可以形成“信息中心”。在辽阔的鸟类栖息地区,只有群集的鸟类才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密密麻麻的大量昆虫、成熟果子、混杂种子和死动物躯体等食物。因为在成群觅食的鸟类中,只要有几只鸟,甚至一只鸟找到了食源之后,其他鸟就会很快地得到信息,从而被诱集起来,而且数量越聚越多。而对于独栖或少栖鸟类,觅食如大海捞针一样困难。至于鸟类之间靠什么来传递信息呢?鸟类又不会打嗝,也不会将它们肚子里的美餐示告于众,这至今还是个不解…  相似文献   

2.
细心的小朋友可能也会观察到,有很多鸟儿是站在树枝上睡觉的。鸟为什么不躺着睡觉呢?它们站着睡觉不会从树上掉下来吗?科学家发现,人类和鸟类的肌肉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从而可以解释为什么鸟儿能“站”在树枝上睡觉而不掉下来。德国的科学家发现,在进行“抓”这一动作时,人类和鸟的动作完全相反———人类是去主动地抓,而鸟儿却是被动地抓。当我们人类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而鸟儿只有用力使肌肉紧张起来,才能松开所抓住的物体。也就是说,当鸟儿飞抵树枝时,其爪子的相关肌肉呈紧张状态;而当它“坐”稳之后,肌肉…  相似文献   

3.
婺源观鸟行     
飞翔的翅膀,婉转的歌喉。它们是大自然中最美丽、最绚丽的精灵!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是爱鸟、护鸟的一群人。我们的口号是:爱鸟!爱自然! 鳞次栉比的古建筑,悠长深远的青石板路,漫山遍野盛开的浪漫山花,以及那风光无限的青山绿水,这便是江西婺源。婺源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以她那世外桃园般的意境,以她那韵味无穷的自然风光,牵动了无数人的心。然而对于观鸟者来说,婺源还有着另外的独特魅力,那里是观鸟的好去处,那些村落里的苍天大树,那些环绕着青山的河流山涧,都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此外,那里还有国内外鸟友们梦寐一见的珍稀鸟类——黄喉…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鸟类睡觉为何不会从树上跌落?人类习惯于躺着睡觉,即便某些特殊情况下能坐着入睡,但也总是睡得东倒西歪。不过鸟儿却大都是以双足紧扣树枝的方式“坐”在数米高的树上睡觉的,却从不会跌落下来。专家发现,人类和鸟类的肌肉作用方式有很大的区别,而在进行“抓”这一动作时,更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科学与文化》2008,(3):16-17
鸟儿睡不睡觉?鸟儿当然也要睡觉。不仅要睡觉,有的鸟还能一只脚站着睡,雨燕甚至能在飞翔中睡觉。更令人惊奇的是,我们也可以向鸟儿施行催眠术。只要在鸟笼上盖一块毯子,造出一个黑夜小环境,鸟儿很  相似文献   

6.
人造机器鸟     
《发明与革新》2011,(5):54-54
能够像鸟类一样飞翔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研究和模拟鸟类的飞行就成了实现这个愿望的重要途径。近日,德国著名的Festo公司对外公布了其最新研究成果——人造“鸟”。这只鸟的外形与银鸥十分相似.全身采用仿生学设计,鸟类特有的曲线与造型都十分逼真。它能够像真正的鸟类一样起飞、滑翔、降落,其翅膀的舞动方式和角度都与真鸟相差无几。其超轻的骨架、精密的结构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总是在向往着飞翔。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观察鸟儿的飞翔,并希望自己也能飞起来。鸟儿轻而易举地就飞起来了,它们用翅膀拍打着空气,在天上展翅高飞,这是空气支持着它们的缘故。几百年以前人们就知道如何制造风筝了。风筝能在空中停留好几个小时。人们想:“既然鸟和风筝能呆在空中,或许我们人也能吧。”  相似文献   

8.
奇鸟异事     
全世界鸟类共有9000多种,在这庞大的鸟类家族中,奇鸟异事还真不少。 植树鸟 南美洲北部的荒地,有一种白头、黑身、长嘴的"卡西亚"鸟,喜欢吃当地生长的甜柳树叶。吃叶之前,它会先用嘴在地上挖洞,把嫩枝咬断插入洞里,再慢慢地啄食。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中华鸟类第一园”的玄武湖鸟类生态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南京玄武湖菱洲,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鸟类品种数量最多、华东地区唯一的鸟类保护、观赏和表演中心。园内汇聚了世界各地和我国的许多珍稀鸟类,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走禽、涉禽、飞禽、鸣禽、攀禽、猛禽共有7大类、200多种、一万多只。整个园区建有孔雀园、鸵鸟园、天鹅湖、鸽子广场和飞禽天地、鸟艺剧场以及鸟类科普馆、人鸟交流馆等,是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园。鸟类生态园秉承了“人、鸟、自然”的主旋律,园内所有的景观都紧紧围  相似文献   

10.
<正>辽阔甘美的西藏草原和"拉萨之肺"——拉鲁湿地,为鸟儿们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藏民有不打鸟、不伤鸟、不吃鸟的传统,生活在西藏的鸟儿,自由自在,就像生活在天堂。拉萨河里的精灵清晨,我在高原刺目的阳光下醒来,刚撩开窗帘,就看到群普通秋沙鸭在拉萨河上飞翔。拉萨河,开启了我和这些精灵们的亲密接触。清澈的拉萨河静静地流淌着,两只赤麻鸭静静地漂浮在水面  相似文献   

11.
有些鸟类不但以它们的体态、颜色和嗓音吸引人,它们对于人类还有着其它实实在在的用处,让人对它们更为疼爱有加。送奶鸟 在南美洲的玻利维亚有一种奇特的鸟,雌鸟腹部有一奶囊可分泌出许多营养丰富的奶汁。当地人常常以这种鸟的奶汁来哺育他们母乳不足的婴儿,因此这种鸟也就被称之为“送奶鸟”。报时鸟 南美洲的动物学家在危地马拉的热带密林中,发现了一种有趣的鸟——蒂纳鸟。这种鸟每隔半小时就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叫声,生活在那里的许多土著就是靠听这种鸟儿的叫声来判定时间的。气象鸟 危地马拉热带丛林里还有一种叫恰乐卡塔的鸟,能预报…  相似文献   

12.
流云 《知识窗》2007,(5):39-39
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不仅爱菊,而且爱鸟。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南山的田园诗人,想在自己居住的茅草屋旁边给鸟儿找个歇息的地方。于是,陶渊明便亲自动手,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种起树来,让鸟儿成为自己的“芳邻”。陶渊明还写了一首五言诗:“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说明只要人们与鸟为友,就能有一个“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常在耳东西”的幽美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色彩斑斓的鸟儿是创造"彩蛋"的高手。蓝色、绿色、棕色、褐色……鸟妈妈们为何会将鸟蛋"喷绘"成五颜六色,一直饱受热议,有不同的假说。最近,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态与演化》发表论文指出,他们分析了世界上634种鸟蛋的颜色、深浅度与鸟类繁殖区域的关系,发现生活在寒冷地区且鸟蛋容易被太阳照射到的鸟类,蛋的颜色通常越深,而生活在温暖地区的鸟类,蛋的颜色相对较浅,且更多样。  相似文献   

14.
鸟儿是怎样喝水的?不少人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它们或许会像我们一样把水吸进嘴巴,然后再吞下去。然而,鸟嘴的结构和人类完全不一样,而且不同种类的鸟的嘴巴结构也不一样,它们的喝水方式因而各不相同。所以,直到现在,人们对有些鸟类的喝水原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燕子在不休息、不进食的情况下能飞越海洋、沙漠?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科学家们设计了一条“鸟类人工迁移隧道”进行模拟的鸟类迁徙。人们从燕子的生物基因里发现,燕子有着迁移飞行的痴迷癖好。科学家将阁楼里的燕子放入“鸟类人工迁移隧道”,置身于  相似文献   

16.
正缪小小出神地聆听着红靛颏的叫声,说:"鸟儿的世界可真好玩。""小小,我带你去看一种特别霸气的鸟类吧,这种鸟能猎杀鳄鱼哦!""啊?还有可以猎杀鳄鱼的鸟?"缪小小不相信地说。于是,我带着缪小小来到了非洲的一片沼泽。在这里,我变成了一株芦苇。缪小小呢,我让他变成了一只织巢鸟。沼泽上,水生植物铺满水面,长脚雉鸻(zhi heng)就在水生植物的叶片上行走,因为它们的脚掌够大,分摊了身体的重量。一种和长脚  相似文献   

17.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蔚蔚蓝天自古就是属于鸟的世界。人类借助鸟类滑翔飞行的特征,发明、制造了滑翔机和飞机,实现了人类飞向天空的愿望,从而也入侵了鸟的领域,打破了鸟一统天空的局面。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速喷气飞机的出现,鸟类在蓝天的自由飞翔便更加受到了约束。鸟与飞机在空域比翼齐飞,人和鸟都不会自行退出飞行舞台,因此,人与鸟就会不可避免发生争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只神秘的“圣鸟”。它在东太平洋躁动、在南美洲人百年来的祈祷和膜拜中躁动……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它巨翼的冲击力。今年4月下旬,国家海洋局召集气象、海洋专家,在厦门专题研究“圣鸟”何时飞临中国大陆。5月22日,国家海洋局召开新闻发布会——90年代以来已“发威”3次、并于今年三四月份重新孕育生成的“圣鸟”,预计在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9日国家863计划课题验收鉴定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武警工程学院的杨晓元教授向专家组进行了“E盾”课题全面陈述和软件演示,并回答了专家提出的诸多问题。他详实的陈述,准确的回答,得到专家们的充分肯定及赞赏。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针对鸟的紫外色觉研究,提出了前瞻性的观点。在行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所有的脊椎动物,鸟类最依赖视觉。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和生存都依赖于它们精细的视觉辨别能力。眼睛的优雅与功能吸引着人们不断寻找鸟眼睛结构的合理解释。色觉对鸟类起着重要作用,鸟类的色觉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国内对鸟类视觉的研究尚少。本文对鸟类色觉研究理论,鸟的光谱灵敏度理论研究进行了分析,对紫外视觉的特点,功能及鸟的紫外视觉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鸟类视觉研究进行了展望:由于鸟紫外色觉重要性,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