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87年中华书局版范祥雍先生点校的《宋高僧传》,以碛砂藏经为底本,参校了江北刻经处刻本(即扬州刻本)及日本大正藏经本,为《宋高僧传》的利用和流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以今天的汉语标点规范来看,仍有个别错讹之处。文章罗列了39处标点以及文字校正的不足,另附存疑二例,希图对《宋高僧传》的校勘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出版的《高僧传》是校注者汤用彤先生来竟之作,故在校勘、标点上存在一些问题,在此选出15则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清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注疏》,堪称善本。但在校刻时,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未达到尽善。阮本《毛诗注疏》结构复杂,有谱、序、经、传、笺、疏以及附释音、校勘记等多种层次。其中传、笺、疏以及附释音、校勘记中涉及多种古籍的引文,这些引文与原书相较,经论证,有不少错讹影响到阅读;也有原书今本反误者;原书已佚者通过旁证和传统小学方法作校正。  相似文献   

4.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于经书博采众本,但经过校勘发现,其校勘所用《史记》并非善本,所举异文的准确性不高。阮校据误本《史记》,纠正经书,因此多有讹误。比如阮校出经、传作某,云《史记》此处有异文,但今检日本所藏古本《史记》恰与经、传相合,再加上他校资料,足以证明阮校所引《史记》有误。又如阮校所出经、传作某,云《史记》同,但日本所藏古本《史记》及他校资料此处却存在异文。故参稽《史记》众本及其他古籍,以作订补。  相似文献   

5.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一部基本完成但未最后整理的遗稿。林辰主导编校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了《钩沉》,由于就其中校勘、断句、标点等进行部分订正,后出转精,可谓迄今整理《钩沉》的重要成果,但其中仍有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就其遗存问题进一步商补,有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使用。  相似文献   

6.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一部基本完成但未最后整理的遗稿。林辰主导编校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了《钩沉》,由于就其中校勘、断句、标点等进行部分订正,后出转精,可谓迄今整理《钩沉》的重要成果,但其中仍有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就其遗存问题进一步商补,有利于读者更好地阅读使用。  相似文献   

7.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张子开点校完成的《赵州录》,完整地收录了唐代文远所记录的赵州禅师语录,并对之依照较好的版本作了校勘、分段和标点,极大地方便了学人的研究。但白璧微瑕,该书在校勘、标点、文字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讨论,以为日后的再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宋人书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马贵与《文献通攷》,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其视成书太易,而急于求名故也。  相似文献   

9.
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史》,前人多有校勘考订,近年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点校《宋书》、卢振华先生点校《南史》又综合前人成果,并作了进一步审慎精密的校勘考订工作,纠误补漏,多有创见,诚为迄今所见之精本。今阅点校木《宋书》、《南史》,于其中有疑问者,冒昧作献疑数条,以供再版时参考。一、误改 1.《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附景素传》又夺景素镇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第1816页) 按点校本《校勘记》(以下简称《校勘记》):“‘镇北’各本并作‘征北’。按上云‘进号镇北将军’,则此‘征北’亦当作‘镇北’,今改正。”原《宋书》各本皆  相似文献   

10.
《隋书地理志》考辨释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三卷,本是《五代史志》的一部分。名为《隋书地理志》,实际上涉及的内容,上至晋宋,下逮周隋。它“承南北豆分之滥觞,综州郡瓦合之棼绪,千移百变,巧算难明,”颇有一些与其它正史地理志不同的复杂之处。加上唐朝设宫修史,往往是“监之者专司画诺,修之者第苟事完”,因而错误百出,蔽端丛生。一九七三年,中华书局出版新标点本《隋书》,对书中的许多错误作了校勘,使其面目大变,诚为可喜之事。但细阅《地理志》全文,犹觉勘误未尽,即如标点方面,亦或有误点之处。为了整理好祖国古代文献,进一步芟夷《隋书地理志》中的谬误,我不揣浅陋,又集元明以来诸版《隋书》试作补校,并参合《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书对所得一百三十余条错误一一详作考辨(新标点本已作校勘者不录)。归纳起来,这一百三十余条错误大体上又可分为七类。即:一、因字形相似而误。二、因义反、音  相似文献   

11.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邢东风辑校完成的《马祖语录》,完整地收录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关于马祖禅师的语录,并对其作了较为精审的校勘,极大地方便了学人的研究。但毋庸讳言,该书在校勘、标点、文字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讨论,以便为日后的再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说明《谢沈〈后汉书〉序》、《虞预〈晋书〉序》和《〈寰宇贞右图〉序》选自我们负责注释的新编鲁迅著作《辑录古籍序跋集》,这是鲁迅为他亲手辑录、校勘的三种古籍而写的序文,从未发表过。现据手稿,注释时标点是我们试加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浩繁。有计划地整理古书(包括校勘和标点),以便阅读和研究,就成为一项很有意义、同时也很艰巨的工作。前人在校勘上作了大量工作,许多学者为此殚毕生之力,但远未臻于尽善尽美;至于标点,则由于抱残守缺的传统陋习,长期不受重视,几至阙如。建国以来,整理古籍的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足资借鉴的经验。事实说明,校点古书,决不单纯是一个简单地改换款式、加上标点的一般技术工作,它本身就是一个科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不仅为《楚辞》校勘集大成之作,也是古籍校勘整理的重要成果。总结闻先生《楚辞校补》一书的特点及其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楚辞》校勘的进一步整理,同时,对其它古籍的校勘整理也提供了理论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原道》释读标点有多种版本,说明有探讨的余地和必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分析,"精义坚深"的"精"当校勘为"情","坚"为衍讹,"重以公旦多材"的"重"当上属,"精义坚深,重"当为"情义深重";"爰自风姓"当校勘为"爰自《风》兴",意为《诗经·风》兴起。两处校勘,对释读有一定影响。根据校勘,对相关标点作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作了再标点。再标点后能够更准确领会原文意思,进一步领略"原著的修辞之美",领会刘勰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6.
阮元的校勘学和编纂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阮元在文献学上的成就,其中包括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和编纂《经籍纂诂》、《畴人传》等内容,阮元在校勘古籍与编纂学上均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列传:指一般著名人物的传记,为汉朝司马迁着《史记》时首创。如《史记》中的《扁鹊仓公列传》等。外传:凡人物为正史所不载,或正史已有记载而别为作传,其事迹与正史颇不相同甚至涉及稳私者,称外传。如《汉武外传》、《飞燕外传》等。自传:指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传记。如司马迂《太史公自序》,王充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元遗山诗集》的校勘,前人已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当今学界前辈山西大学姚奠中先生主持点校的《元好问全集》,用力最勤,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在协助狄宝心老师进行《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时,发现其校勘、标点方面有一些问题,现试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元好问全集》增订本进行订误补缺,以期再版时斟酌修改。文章分为校勘和标点两个部分,其中,校勘部分列校记错误3条;沿底本而误者8条;因他本而误者25条;因形似而讹8条;其他讹误13条;关于径改原本文字的问题6条。标点方面有4条。  相似文献   

19.
唐代高僧义净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一部重要的著作,王邦维先生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一书,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一部全面校勘整理注释的著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由于《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语言典雅,版本异文复杂,要想完整准确解读,殊为不易。论文考察了大量相关资料和版本,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的标点断句和文字校勘提出了一些商榷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20.
范祥雍先生点校的《宋高僧传》是一部有极大参考价值的整理本,但其中仍有一些校勘未尽之处,本文择要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