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里所说的“创意”其中就包含创新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素质的最雄辩的证明.”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之根本.本文主要从指导学生从观察中积累素材、从阅读中积累素材、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强记中积累素材、从练笔中积累素材等五方面来阐述如何“立足素材积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克仲 《考试周刊》2012,(60):40-40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提到学生作文.就算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也有“爱你在心El难开”的尴尬.无米之炊难为.老师们都能引导学生通过各个途径积累素材.可要做一个“巧妇”.将积累的材料合理地布局谋篇却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这种写作技巧绝不能仅仅依赖作文指导课来完成。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一个环节。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阅读实得法,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语文教材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悉技巧”。  相似文献   

5.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最为难的是“无米之炊”,这从问题的侧面说明了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指导学生用书把素材垫高、用活动把素材夯实、用生活将素材激活。乃是素材积累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步: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下发作文材料:要求基本围绕一个中心,有正有反提前让学生积累素材,本次素材基本围绕淡泊来积累,涉及苏东坡、华罗庚、叶圣陶、孙犁、启功、袁隆平等古今名人故事。2.组织作文小组成员筛选相关素材,准备课上为同学们介绍。(三位同学,每人两个素材)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积累素材兴趣增强记忆效果,二是提高发言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学生写作素材普遍较为贫乏.直接造成了作文内容空洞、单薄.缺乏个性和新意.达不到高考考试大纲关于“基础等级”的要求。本文就如何依托教材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应试能力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对作文教学的“难因”和作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其中,对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立足生活,训练学生作文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渠道;改革作文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探讨,不仅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首先跳出教材小书,放大阅读范围,跳出课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我们很欣赏诸如:“读好社会,读好自然”两部大著作的响亮口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的拓展途径了以下初探,与同仁商榷。一、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星期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间接生活的积累,也是学生作文前期重要积累途径,加强阅读,特别是扩大课外阅读,可以丰富生活阅历,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生活素材与语言素材的积累。在积累素材的同…  相似文献   

10.
有人把作文教学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我认为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不失为一条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好途径。  首先 ,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作文难 ,对学生而言 ,往往就难在“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在于积累的贫乏———前者是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 ,后者是缺乏语言词汇的积累。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让他们把自己见闻感受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及时记录下来 ,既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又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 ,提高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次 ,日记可以…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难一直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头大患。而每遇到作文,学生都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有人谓之小学生作文积累不够,有人谓之小学生作文表达能力不强,有人谓之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不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应遵循作文教学规律,在发展学生个性上下工夫,把学生自身的积累和个性化的表达有机整合起来,积累时,有表达能力的训练,表达时,也同时促进语言积累,在二者的整合和交互中发展学生个体的作文能力。一、在丰富素材中促进积累与表达的交互和整合小学生今天写来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  相似文献   

12.
<正>作文教学在现实中遭遇了不少尴尬,作文教学中不少问题与学生素材积累的不足有关。本文试图从素材积累方面做一点自己的探索。一、中学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分析1.中学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现状调查从我校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分析,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大致有如下原因:第一,缺乏素材积累的习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积累丰富多彩的、鲜活的作文素材,必然要  相似文献   

13.
新高考背景下,作文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使学生自主搜集、整合素材,根据不同的立意和文体,合理地选择不同的素材,由此创作出素材丰富、立意深刻的作文。从读写相融、观察生活两个视角,探索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引领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历史典故等材料,并深入观察和积累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写作储备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新课标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要求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允许学生从自己的真实感受中提炼文章的主题.鼓励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作文.  相似文献   

15.
张秀云 《现代语文》2014,(10):140-141
学生的作文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学生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没有真实性,没有感情色彩。学生由于缺少素材积累,往往苦于对该话题无话可说,造成了作文难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切入点就在于学生平时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多思多想,从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素材的方式有多种,但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果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很多名家的文章里无非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积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和感悟生活,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作文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作文时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赵洁 《河北教育》2007,(12):34-35
在学习中,小学生最不愿意上的课莫过于作文课,最不愿意做的事莫过于写作文了。要想改变学生怕作文的不良情绪,指导他们寻找作文素材就显得举足轻重。作文素材在哪儿呢?怎样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呢?  相似文献   

17.
杨昌恒 《双语学习》2007,(7M):F0003-F0003
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感叹手头缺乏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手中的材料有限,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活,阅读、观察、学生心中还是积存着大量的素材的。问题的真正结症是有“米”不知如何“炊”。因此,我们除了要加强对素材的积累外,更重要的是努力提高激活与运用素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刘征 《考试周刊》2009,(41):152-152
体育学科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课程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进入高级中学学习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多年作文写作的学习和练习,但就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很多学生的作文还存在很大问题,语句不通顺,文不达意,内容空洞,在阅读过程中令人感到乏味,这样的写作水平,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写作素材的匮乏。所以在高中作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授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并且要学会对素材的整合使用。本文主要提出几点积累与整合素材的方法,希望对高中作文教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夏云 《语文天地》2011,(7):11-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中作文写作训练与考试中,我们只有“先利其器”,对写作素材进行合理的运用,才能“善其事”,写出优秀的作文来。随着教师对学生作文提出对素材重视的要求,学生平时也花费了一定的精力去进行素材积累,但是在对素材的运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