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活是一个多棱镜,它可以使你分辨出真、善、美、假、恶、丑。作为采访者,不深入生活,是采撷不到素材的;如果仅仅涉足生活,而缺乏识辨能力,“装进篮子便是菜”也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记得有一次我下连队采访,了解到一位连长治军有方,连队文化生活丰富,我写到背景时,用了这么一句话:“他把自己准备做家具的木头献出来,为连队做了乒乓球桌和图书架”。很多知情人直摇头,我不以为然:宣传一个典型难免遭到一些非议和责难,  相似文献   

2.
连队新闻士兵写,身边新事报上见。面向基层的专栏《士兵播报——我们连队的新闻》,于2004年9月17日在《前卫报》一版与读者见面,到2006年11月12日,共刊出115期、发稿230篇,302名士兵作者播报了自己连队的新闻。此专栏获得2004年度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二等奖,并被评为第五届(20  相似文献   

3.
我很感谢《我们的连队》(下称《连队》)这个创作集体。他们以一种令人感动和振奋的定力,坚持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品格,坚定不移地在这个充满媚俗和浮泛的文化时代,为人们奉献出一部勇敢探索,大气磅礴  相似文献   

4.
[原稿]旅长睡在我上铺以前在我心目中,旅领导都是高高在上、很难接近,不要说有事找领导了,连走在路上远远看见领导就躲了,生怕被领导看见说这不是那不是,影响连队形象。现在我的感觉全都变了,我认为,首长原来一点都不难说话,且很容易让人接近。要说为啥,这还源于上次旅长来我们连蹲点,他就睡在我的上铺。我想像,旅长来连队蹲点应该住的是连队的小单间,铺的是连队的招待被,就在他来我们连蹲点之前,连队还专门给旅长挑选了公务员,可哪里想到,旅长却自己打着背包来到连队,根本不用我们当公务员,住在班里面,与我们面对面的说话,和我们干同样的活…  相似文献   

5.
我很感谢<我们的连队>(下称<连队>)这个创作集体.他们以一种令人感动和振奋的定力,坚持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品格,坚定不移地在这个充满媚俗和浮泛的文化时代,为人们奉献出一部勇敢探索,大气磅礴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石翼 《军事记者》2003,(11):65-66
第一篇:强堡垒须“三合”○函授学员刘英华最近,笔者走访了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的连队,总的感觉连队建设的好坏,离不开支部堡垒的作用,而支部堡垒作用强,要做到“三合”。一是思想上要合心。堡垒强,连队兴。正副书记应在工作中抢在先,干在前,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个人利益与连队建设关系上,心中无杂念,坚持把心铆在军营,贴在连队,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力求连队众心归一,使支部堡垒作用不断增强。同时支部要讲民主,敢于和善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做到会上思想交锋,会下交心谈心,真理真情并举,在批评中求合心、求团结。二是工作上要合拍…  相似文献   

7.
“摇篮”是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政治处专为连队业余报道员提供的一间教室的名字。隆冬的一个周末,笔者慕名前往,只见十几个战士正在围绕一战土的习作热烈地讨论着。一年前,警备区政治部为培养新闻报道人才,增强新闻报道骨干队伍力量,与青岛日报社联合开办了新闻写作人才培训班,全团报名学习有十几人。双休日,他们去听编辑讲课,回来后就在各自的连队学习采访和写作。战士小李因同班的小王在听收音机,干扰了自己的思路,两人闹别扭闹到连队于部那里,刚巧被前来检查工作的政治处主任张天德碰到。张主任考虑,双休日连队的班排里什么活…  相似文献   

8.
在部队当了几年的业余报道员,以为自己是“行家里手”,然而有一次采访,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令我无法抹去。1994年初冬,临近老兵退伍的前夕。某炮兵团五连连长打电话告诉我,说他们连队有一位名叫李晓明的老兵在退伍前把一本“优秀老兵证书”退给了连队,并说...  相似文献   

9.
1982年底,你打着“学技术”、“发家致富”的“小算盘”穿上了军装。由于你写得一手好字,把连队黑板报办得有板有眼,不久,一纸命令,当了连队文书。自当上文书的那一天起,你就琢磨如何干好这项工作。针对连队点多线长、人员高度分散的特点,你建议连队办《银线月报》和《对哨广播》,并毛遂自荐担任这“一报一台”的“总编”。从此,你白天深入各分散点了解情况,晚上把自己关在屋里写稿编稿。仅半年时间,这两项工作就干得很有成色,上级机关的同志还总结了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刊登在《通信战士》杂志上。1984年夏,连队驻地街道失火…  相似文献   

10.
董柏云 《新闻三昧》2003,(11):36-36
人们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正业”,然而,他却可以在业余时间里完善曾经向往的“正业”,倘若乐此不疲,锲而不合,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1972年12月,是我从农村“知青”到部队当兵的日子。刚到新兵连,连队要召开表决心大会。大伙说我是“知青”,有文化,就推荐我当代表,替大家写决心书。说来也巧,自  相似文献   

11.
人常说,“脚板子底下出新闻”。意思是说新闻是靠跑出来的,要经常深入基层才能抓到“活鱼”,此话不无道理。但通过写《7天为啥杀不成一头猪》(原载《空军报》1999年8月17日二版头条,8月份优秀作品),我觉得在新闻写作中,也不可忽视“听”的作用。当然,听要会听,要听出门道,悟出思想来。去年6月中旬,我从机关下到连队当排长,成天与战士们摸爬滚打在一起。7月2日开晚饭时,连队给养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告诉连队领导说,咱们连队的猪不能杀了,我一听,觉得奇怪,忙问怎么回事。给养员说,杀猪要报到营里,还要经团里批,一道道关…  相似文献   

12.
每次回到老连队,在学习室一隅看到贴着“军报之家”标签的学习柜和里面存放的一摞摞整齐的军报,我便会感慨万千。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军报之家”的建立,有一个令我永远难忘的故事。5年前,我在连队当文书。由于喜欢写写画画,我对连队订的各种报刊很珍爱;尤其是军报,每一期我都要认真阅读,而且经常把看过的报纸用一个小柜子保存下来,以备日后查阅资料。那时连队的军报比较少,每次我到各班发报纸时都要亲自交到班长手里,还要特意喊上一声“军报,这是今天的军报”,生怕大家不重视。但由于缺乏管理,一些战友看完报纸后随手乱扔的现象时有发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北疆边防连队"走基层"采访的日子里,每天都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之中。在颠簸的马背上,在寒夜的哨位上,在战士的铺位上,在连队的餐桌上……我们找回了年轻时"兵"的感觉,领悟到当代青年官兵崇高而博大的情怀,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这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颂扬 《军事记者》2008,(11):68-68
初识你,是在我任连队报道员的那一年。由于我平时比较喜欢写写画画,又有几篇小稿子在部队的“猎豹之声”广播上被广播,于是我被指定为连队的新闻报道员。然而,由于缺乏新闻理论知识,自己辛苦熬夜写出来的50多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连一篇火柴盒也没在报纸上出现。我的写作激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甚至不想当报道员了。  相似文献   

15.
“班有评报员、周有评报日、月有评报会”,这是济南军区驻黄海前哨的第141医院勤务连近年形成的评报制度。他们运用《解放军报》刊载的正面典型经验指导连队日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连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该连连续8年被军区联勤部和联勤分部表彰为“基层连队建设先进单位”、“基层先进党支部’等。(高中日、姚锋摄影报道)左上图每天的《解放军报》都成为官兵的“抢手货”。左下图在一周一次的“读报、评报”日上,评报员踊跃上台发言。右上图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定期检查评报员的《评报日记》。右下图党支部“一班人”和评报员在一…  相似文献   

16.
一位连续8年被树为标兵连队的指导员在介绍该连队的经验时说,他们连队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旺盛、连续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干部清正廉洁。听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连队的情景。这个连队干部军政素质个个顶呱呱。新班子刚刚组建时干部廉洁,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后来,连队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不住拜金主义的冲击,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妥协在战士的“好意”面前。于是乎,谁送礼就给谁办事,谁与他们关系密切,好处就给谁。长此以往,军心涣散,连队建设逐渐跌至低谷,一蹶不振。两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泾渭分明,耐人寻味。它告诫我…  相似文献   

17.
虽是八年前的事,至今记忆犹新,常引以为戒。当时,我是刚下连队不久的新兵,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根据连队给养员提供的线索,经过采访,写成一篇《幸运的穿山甲》,讲的是连长在逛农贸集市时,自己掏钱从商贩手中买下一对国家级保护动物——穿山甲,使其重归大自然的故事,初稿中有段描写市场众多摊位的具体情节,文中写道:“……只见  相似文献   

18.
增强连队文化氛围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某红军团工兵连以"文"育人效果显著本刊讯董强、函授学员胡筱俊报道:去年年初以来,沈阳军区某红军团工兵连用强有力的连队文化氛围来做好连队经常性思想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实践,目前,连队人员思想稳定,三防工作安全无事故。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在我们基层连队的战士群体中,各有各的优长。特别是随着大学生士兵的增多.其知识结构不断改善.优长的层次也在提高。扬其长。让其释放拥有的能量,从不同方面为连队尽份心、出份力.并在战士之间通过相互取长补短以完善自我、提升素质.当属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无疑会助推部队基层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肖平 《声屏世界》2003,(4):27-28
《我们的连队》是一部反映我军基层连队普通士兵日常军事训练和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而不似以前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反映的更多的是将领,所以《我们的连队》(以下简称《连队》)在视觉上给人第一印象就是画面语言朴素。与剧情起伏跌宕、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