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1.声既能传递_,也能传递_.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传递_的性质. 3.超声波加湿器应用了超声波_(填“能传递高能量”或“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4.被誉为“亚洲第一井”的科学钻井工程正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进行,这是一口设计直径为156 mm,深5伽幻m,用于地下科学研究的深井.若在工程进行中测量钻井深度,从井口向下发射平均速度为34om/s的超声波,205后接收到回波,则井的实际深度为_m.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写出…  相似文献   

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枫桥与寒山寺相隔数里,这钟声又怎么能传到呢?也许你会以为,那是夜深人静的缘故,实际上不尽然。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灿烂的诗歌文化中,蕴涵了很多人文地理知识。诗歌中涉及地理名称的比比皆是,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泰山的;“两个黄  相似文献   

4.
品味物理     
欢迎你踏上“物理·生活”之旅,我是全程导游芳子,预祝你旅途愉快!古诗欣赏:(1)诗人说“月落”是以作为参照物的。(2)悠扬的“钟声”是钟在时产生的,它靠传播四方。(3)“霜”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里的现象。(4)诗人观察到“渔火”,表明燃料燃烧时,其内部的能可以转化为能。(5)“客船”会浮在江面上,是因为“客船”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力。(6)假设半夜时“客船”里的诗人每隔3s听到一次钟响,那么“客船”到寒山寺的距离为m(当时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景点一:图1景点二:某学校组织开展了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一)《枫桥夜泊》传古今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深秋冷落的自然景色和寂寞萧条的地理环境相互映衬,渲染了作者旅途的孤苦愁情,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掩卷长叹,发思古之幽情。千余年来,《枫桥夜泊》诗伴随着寒山寺里的夜半钟声一直引起人们的深切怀念。宋人孙觌有“倚枕犹闻半夜钟”句,南宋岳飞过苏州寒  相似文献   

6.
1.成像的原因 成像的原因主要有: (1)光的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等; (2)光的反射,如平面镜成像等; (3)光的折射,如水中的折射成像,凸透镜成像等. 该考点的难度不大,一般考查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常见于填空题、选择题和作图题. 例1在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等.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 现象.(璐年江西) 分析“水中月”,“镜中花”和各自的实物的大小相同,它们是由于光在水面和镜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 “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使潭底在水中…  相似文献   

7.
小孩很牛     
我是一个伟大的小学教师,请看看学生们让人喷饭的超牛表现吧!1.学完了唐诗《枫桥夜泊》之后,为了能让学生们牢牢记住诗句,老师便采取了我说上句,让学生背下句的方式让他们加深印象。"‘姑苏城外寒山寺’的下一句是什么?"老师满怀期待地向大家提问。一个学生把手举得飞快,十分有把握地接下句道:"夜半歌声到客船!"晕,人家  相似文献   

8.
枫桥夜泊     
待意‘月亮慢慢地往下沉,远处传来乌鸦的叫声,江面上又黑又冷,好像下了霜我在客船里,忧愁地望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怎么也睡不着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飘进了我的客船编辑洪静二凡,旧封防,甘一奋;“公睑. [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瞻缘狱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张继!唐 @青池 $华泰工作室~~  相似文献   

9.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文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0.
漫话寒山寺     
苏州的“寒山寺”,因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流传千古。“寒山寺”虽然随着时代的更迭,几度兴衰,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情景,却依然紧扣着人们的心弦而引人入胜。不论是到过苏州,抑或没有到过的人,都为这个意境所触动,总希望亲临其地,一睹为快。过去,南京城内太平天国的天王府,也就是孙中山先生就任总统位后的总统府(即后来国民党的总统府)的花园内,有一个亭,亭中有块碑,上面刻着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为  相似文献   

11.
千古瞬间     
千百年以来,只要是识几个字的中国人,可能没有不知道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本来只是苏州城外一座普通的小寺,自从《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枫桥夜泊》,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也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这首《枫桥夜泊》诗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当时的张继是去京城赶考的。放榜的那一天,他很早就去了张榜的地方。榜出来了,他却没有  相似文献   

1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是脸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山水名篇。但是近千年来,围绕着这首诗里的钟声、时间曾产生过激烈的争执:夜半究竟有没有钟声?宋代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指责说:“句则佳也,其如三更不是撞钟时。”因为寺院一般都是早上撞钟,晚上击鼓,用来报时。如唐代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云:“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唐代李咸用《山中》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成语  相似文献   

13.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脍炙人口的名作。因为这首诗,才使本来不出名的姑苏城外的枫桥和寒山寺成了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封桥”亦因此诗更名为“枫桥”了。“封桥”为什么演化成了“枫桥”呢?明人卢熊在修《苏州府志》中说:“(枫桥)旧作封桥,王郇公(王珪)居吴时,书张继诗刻石作‘枫’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了《〈枫桥夜泊〉诗句新解》,想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新解说:早年间,古运河支流由西北至东南,流经寒山寺前。河上有两座拱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寺西面300米处,还有座“乌啼桥”。据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月落乌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桥那个方向落下去了。“愁眠”也另有解释。运河两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渔船停泊在枫、江两桥下过夜,正好遥望愁眠山。“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有着落了。这个新解虽然也能解释得通,但却不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城西十里有个枫桥镇,枫桥附近有座寒山寺。寒山寺在夜半敲钟,这在唐朝是极平常的生活小景,然而经过唐代诗人张继的描绘,寒山寺从此名扬天下。张继,襄州人,天宝进士,是中唐杰出的诗人。《唐才子书》称他“为文,不雕自饰,丰姿清  相似文献   

16.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写的是苏州寒山寺的风情。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十里的枫桥镇。该寺始建于梁朝天监年间,原名为“妙利普明塔院”,后来到了唐朝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及其好友拾得为该寺住持,寒山因写得好诗而闻名遐迩,遂改名寒山寺。张继是唐朝著名诗人。据说,张继有一次途经寒山寺,夜泊枫桥镇,面对绚丽的夜景,诗兴大发,欣然命笔,遂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值得注意的是,张继这首著名的诗篇,却首先招来欧阳修的非议。他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  相似文献   

17.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堪称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2008年11月,倡导“诗意语文”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第四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会上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演绎。  相似文献   

18.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这首诗一经出世,盛名远扬,千载之下,读者甚众。一般人认为此诗表达的是诗人落泊、寂寞之意,夜半钟声更添了一层凄楚之情。笔者认为这是对诗人的误会,对诗歌的误解。究其原因应是对“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钟声”解读不到位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相似文献   

20.
一、课内部分(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13.程标准规定背诵的篇目)_。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 1.救勒川,阴山下,天似弯庐笼盖四野。继《枫桥夜泊》)_,_。14.,·临行(北朝民歌(救勒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碧玉妆成一树高,_。。(孟郊《游子吟》)—一一—,一—_。(贺巧.知章《咏柳》)_。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 3.黄河远上白云间,。禹锡《浪淘沙》)___,。(王1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之涣《凉州词》)_,。(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 4.葡萄美酒夜光杯,。别》) 。(王17.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翰《凉州词》)___,。能不忆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