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现在已经在地球上发现和命名了约170万种动植物,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物种远远超过这个数。试图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科学家和决策者们在这样一个谜团面前很没面子:没有人知道地球上到底生存着多少不同种类的动植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物种大约为300万种,现在则认为至少有500万种,但许多专家指出,保守的估计是1000万种。最近几年,科学家在对昆虫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新物种,有人估计地球上物种总数超过3000万种。有多少物种未被发现?不可否认,现在地球上还有许多新的物种未被人们发现。生物学家经常会发现大量的物种。在非洲…  相似文献   

2.
动物大家庭的成员有多少?动物家庭成员的数目,是随着人们动物学知识的积累逐渐增加的。早在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之父亚里斯多德认为动物家庭成员有450种;18世纪初,第一个动植物分类学家林奈认为有4000种;19世纪初又有人作出统计:动物家庭成员一共有4.8万种;到19世纪末有关记载表明动物增加到50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动物家庭成员有10大门类,100多万种。其实自然界中实际动物家庭成员的数量远远超出人们目前的统计数目,随着人类对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家庭成员也将不断增加。在动物家庭成员中,最微小、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它们身体只…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年年颁,笔者常常会觉得似乎所有的问题都被科学家们解决完了,怎么还会常颁常新呢?当然,这只是一个门外汉的看法。事实上,现代科学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以下就是专业人士提出的未来诺贝尔奖得主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生物知多少?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时代起,科学家就给予大约140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科学上的命名,并记述某种程度的特性。但是根据现有的模型估计,实际上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大概介于500~3000万种,甚至还可能更多。换句话说,我们对于地球上到底存在多少种生物的了解,还达不到最接近的那一个数量级。此外,我们也不知…  相似文献   

4.
真菌一般都是营腐生的生物,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生活。但是人们却发现,有一种真菌似乎没有任何食物来源,难道它能够像植物一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食物吗?不,它的身体里没有一点叶绿素。它到底怎么活?难道就靠喝西北风吗?  相似文献   

5.
<正>大千世界,植物繁多,但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植物,却鲜有人知。在2013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记录了我国31362种维管植物。显然,这不应该是我国植物种类数量的"终极答案"。有许多物种还隐藏在我国的山山岭岭有待发现。那  相似文献   

6.
提到蜘蛛,许多人特别是曾被蛛网麻烦过的朋友,对它恐怕没有什么好感。然而,当你有幸聆听过我国著名动物学家宋大祥院士对蜘蛛那充满深情的讲述,参观过陈列着上千种蜘蛛标本的实验室后,又有谁不感到神奇呢?悦目金蛛、美丽蚁蛛、大腹圆蛛、壁钱蛛、幽灵蛛……真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蜘蛛研究与人类生活宋院士认为:虽然研究蛛形动物看似小工作,不起眼,但任何具体工作,都要认真去搞才能成功,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现在美国、德国都有好多人在研究中国蜘蛛,我们自己对本国的动物资源的研究怎么可以落后呢?中国蛛形物种占世界该物种的10%以上,有很多别的国家没有的物种。中国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就是对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做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的每个个体生物不仅要有自己的名字,还要有明确的归类。就像每个姓名各异的人都自然而然地有自己的国籍和种族一样,每个动物或植物也都应有明确的所属。我们知道,人类的国籍是人为的划分,而种族是自然的划分,那么动植物呢?怎样给它们分类?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等级分类法和双名法来给动植物分类、命名,这种生物分类命名思想是由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提出的。所谓的“分类等级”就是以归纳的方式把所有已知的物种按其亲源关系远近归入到“种、属、科、目、纲、门、界”这样由低到高排列的分类等级范畴里,比如,金丝猴在“等级分类法…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历史     
“是动物,还是植物?”这一问题暗含的意思是:生物要么是植物,要么是动物,历史上生物学家们也曾持这种观点。他们曾把蘑菇等真菌植物归类为植物,认为它们是“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人们对微观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更小的微生物出现了,简单地把这些物种归类到植物或者动物,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起源是个谜,生命的毁灭同样是个谜。地球上,人类记录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而据估计,实际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1亿个。然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曾经存活过40亿个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物种被淘汰了。其中,恐龙就是一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种的灭绝是集中发生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发生竟然有着周期性的规律。有些科学家提出,生物大灭绝的周期大约是2600万年。也就是说,每过26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一次绝大多数物种的灭顶之灾。这就是…  相似文献   

10.
卡尔·冯·林奈是瑞典生物学家、近代动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创立了动植物命名法则"双名法",提出生物分类的阶层性,并按物种多少和亲缘远近依次分类,著有《自然系统》《植物属志》《植物种志》等著作。他的肖像被印在100瑞典克朗纸币的正面,林奈学会为纪念他而设立,他的手稿和搜集的动植物标本都被保存在学会,美国芝加哥大学内还有他的全身雕像。  相似文献   

11.
姜莹莹 《今日科苑》2007,(15):66-67
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在那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至今无人所知。它分属于8个国家,被称为"地球之肺"。这里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探险者,但至今仍有无数的植物、动物未被发现和命名。近日,巴西研究人员在亚马孙雨林中发现的一个从未和西方文明有过接触的印第安部落,这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雨林深处这些印第安部落的好奇。  相似文献   

12.
正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氧气。但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些生物可以为人类生产源源不断的氧气吗?还有,你知道5亿年前生产氧气的大功臣竟然是一种石头吗?早期地球的氧气含量极低空气里有多少氧气?大家都会说,21%!但是在很早以前,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却远没有这么高。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地球是极端缺氧的。实际上,在地球接近46亿年的历史中,有着近一半的时间可供动植物进行自由呼吸的氧气的含量,还不到现在大气氧含量的0.001%!而现在占据现代大气含量21%的氧  相似文献   

13.
经历过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的原始部族,普遍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植物之间存在一种特别关系,甚至认定本氏族就是起源于这种动物或植物的,这种动物或植物就是神圣的祖先和保护神,  相似文献   

14.
动物园是小朋友们的乐园,只是因为“非典”,热闹的动物园被家长和小朋友冷落了很长时间。曾经有消息说,非典的元凶是一种叫果子狸的动物。目标定了,接下来,大家开始围绕果子狸这种动物展开各种各样的遐想和讨论:果子狸到底是个啥东西?长什么样?有谁吃过?味道怎样?人们还敢接近果子狸吗?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35亿年中,许许多多生物曾经生存过,已消失的生物和现存生物的数量大约在50亿~500亿个物种之间。我们知道地球上现存物种数是在500~5000万个物种之间,那么曾经生存过的物种的99.9%已经消失,每个物种的平均物种寿命约400万年。科学家们把这样物种消失的事件叫做物种的灭绝。有灭绝就有新生,未来新生的物种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相似文献   

16.
钟表的时针每走一个数字,就有一个历经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巴西环境部提供的信息,显示了这一惊人的生命灭绝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由远古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以及2万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这些濒于灭绝的物种大多数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家指出,造成物种灭绝的因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因素外,人为活动是其主要原因。商业贸易而导致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利用,是造成物种濒…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形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是什么?氧?硅?都不是。地壳中含量排名最靠前的五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钙,虽然它们所占比重大,但形成的物质种类并不多,且大多数以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据统计,世界上的无机物有10多万种,有机物大约有3000万种。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微生物、石油、天然气等是由有机物组成的;人类身体的各个器官、  相似文献   

18.
千差万别的植物叶子,成就了自然界的万千气象。但是,说起植物的自残,那还是鲜为人知的现象。像绳状藤千孔百疮的叶片,海芋的憔悴病态的叶片,都不是外力使然,而是植物的一种自残行为。那么,在植物自残的背后到底隐藏有多少科学谜团呢?  相似文献   

19.
不能跑、不能飞且没有嘴巴的蘑菇怎么会吃肉呢?你别不信,蘑菇世界里确实有吃肉的,而且吃的是真肉!“微生物中的巨人”我们看到蘑菇被当作蔬菜卖,理所当然地认为它们是植物。其实蘑菇不是植物,它们没有叶绿体和叶绿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不是动物。  相似文献   

20.
正《侏罗纪世界2》的上映,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了一回远古霸主的风采。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没有办法让这些远古时代的动物重返世界,但在对这些"古董级"物种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取得了不少的收获。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就在其官网公布了一项对2.2万年前的大熊猫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