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打骂学生通常被认定为师德问题,例行的解决办法是警告、扣奖金直至开除,然后以此为鉴,对其他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然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近年来仍屡见于报端,并且见诸报端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常用的师德教育的“药方”对症吗?   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学校总跟学生发火的教师在家里也经常发火,爱跟学生动手的教师也爱跟爱人及子女动手。   将家里家外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师德问题,而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方…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有的教师或受“棒打出孝子,棍打出才子”的封建教育方法影响,或“恨铁不成钢”又缺乏教育方法、教育艺术,而无视国法,任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一、影响学校声誉,损害教师形象有极少数教师处理问题欠冷静,对学生动辄火冒三丈,大声训斥,甚至推、揉、踢、打。这些做法造成恶劣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侵权行为,是封建野蛮专制的产物,是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师德规范严格禁止的。但部分教师、学生、家长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与教育惩戒手段混淆,对教育惩戒手段,缺乏正确的认识,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不敢甚至放弃使用教育惩戒手段,下面本人  相似文献   

4.
很多研究表明,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师德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重视。提起师德建设,似乎只有那些体罚学生、买卖资料、协同作弊等行为才是师德不好的表现,这些才是师德教育的内容。确实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可以避免一些恶性行为的发生,但是如果不能对一些看似正常行为背后的一些理念进行反思,师德建设最终将流于形式,也必然会制约师德建设的效果。因此,关注“正常教育行为”背后的师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既是提高教师师德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骆萍 《考试周刊》2011,(7):19-20
教师历来受到人们尊敬,早在古代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训示,更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操守。在现代,教师也倍受人们尊敬,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然而,曾几何时.这一神圣职业上的美丽光环已日渐消逝,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比比皆是:体罚学生,学术弄假,向学生索要财物,强迫学生补课等不一而足。师德的沦丧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6.
陈德福 《考试周刊》2013,(53):160-160
针对报道的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失范行为导致学生伤害的事件,舆论无一例外地指向教师缺乏职业道德、丧失人伦,无不诛之而后快,呼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作者认为,教师的失范行为固然可恨,必须坚决杜绝,然而不帮助教师形成"爱学生的能力",仅靠师德师风教育,绝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诟病。  相似文献   

7.
论师德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作为“传道”者,要给别人“传道”,首先得自身先有道。常言道:“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师德行为、习惯乃至精神面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和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教师,只有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民...  相似文献   

8.
论师德建设     
师德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在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活动中形成的,是在教育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是非、善恶的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的道德行为具有示范性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些精辟的论断都说明了师德作用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给学生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2.教师的道德意…  相似文献   

9.
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师德建设的内容很多,但最核心的是提高教师爱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在爱学生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的能力。一个教师即使知识很丰富,业务水平很高,其他方面也做得很好,但如果对学生毫无爱心,经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包括“心罚”学生,如讽剌挖苦学生、用繁重的作业惩罚学生以及以其他方法侮辱学生的人格等,这样的教师就是师德不好的教师,也不可能是合格的教师。像最近媒体所披露的在学生脸上剌“贼”字的陕西省某小学教师,在学生脸上剌“不会背书”的河南省某小学教师,把学生吓出精神病的四川省…  相似文献   

10.
体罚是教育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相信每位教师对体罚学生的危害和对于体罚的禁止性规定都非常清楚,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教师在“高尚”动机和“良好”出发点的指引下,在应试教育和升学指标的压力下,往往会对那些学习成绩差、严重违规违纪、不服从管教、拒不改悔的学生拳脚相向,实施体罚。相信作为校长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也会遇到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教兴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 ,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教师已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然而 ,近几年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各种违纪现象屡见不鲜。同时 ,在职业信念、从教态度、团结协作、言表风度、法纪观念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仅影响教师自身队伍形象和建设 ,而且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教师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即师德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师德教育的现状(一 )师德教育缺少切实可行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笔者调查了 76所中小学 ,几乎所有…  相似文献   

12.
<正>校园体罚教育事件屡次发生,各大媒体对这种暴力行为早已曝光多次,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透视,可是这类事情仍然屡禁不绝。体罚之后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也是无法抹去的。体罚孩子是不允许的,教书是为了育人,没有师德,何谈"师道"的尊严和存在的意义呢?出现体罚现象,主要有下面几点原因:1.师德教育匮乏,教育的不完善导致个别教师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缺乏爱心、耐心和细心。2.伪教师混入教师队伍,个别幼儿园因某种原因聘用一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乐 《天中学刊》2000,15(1):97-100
新闻媒体不断曝光的教师打骂、体罚、污辱学生的事件,暴露出一些学校教师思想上的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而这些教师人文关怀意识的缺失,则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观念中人文关怀意识的历史性缺失。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一是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育本质和意义理解上的无知和误识;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严重漠视;三是长期存在和延续的单向制约的教育体制及“病态”的教育文化的消极影响;四是有些地方的教育环境中教  相似文献   

14.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古往今来,国内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我国古代就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古训,其中的传道是基础和核心内容,即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一名知识渊博、境界高尚的人民教师。俄罗斯的教育家康·德·乌申斯基认为:“教育者的道德对于年轻心灵的影响,是教科书、道德箴言、一整套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道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最近 ,从报上接二连三地看到教师羞辱甚至打骂学生的报道 ,感触颇深。“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这是古训。“严师出高徒”嘛。这也可能成了某些老师体罚学生的“理论根据”。不少老师体罚学生后 ,总是以“我的出发点是好的” ,“我是一时冲动” ,“这些学生不严加管教不行”等等理由加以开脱。“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 ,人之模范也”。这也是古训。可见 ,为师者 ,切不可忘了要严遵师道。美国作家爱默生说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敬学生。”要平等待人 ,爱生如子 ,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生就会尊…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6)
江西省日前出台《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包括: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准讥讽、歧视、侮辱学生;不准私自办班或对现任教学班的学生有偿家教;不准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不准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以及不准在课堂上吸烟、接打电话、讲脏话粗话等。江西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还要建立和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教师执行“八不准”的情况记入教师师德档案,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依据,并要向社会公布中小学…  相似文献   

17.
一、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第一 ,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及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近年来 ,我地区开展的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2 1世纪园丁工程”培训等工作 ,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使教师把自己的才能用于教书育人、为教育事业自觉奉献。同时 ,在全地区中小学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工作 ,引入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的竞争机制 ,从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对个别教师不尊重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的现象要进行专门的整治。  第二 ,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18.
一、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可以理解为师德,可见,师德是作为师者的行决条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中的表率和楷模,反之,若教师思想品德上存在着突出的缺陷,则会给学生很坏的影响,所谓“误人子弟”,不仅指传授知识的错误或陈旧,更严重的是使纯洁的青少年学生在思想品德、作风养成过程中被误导和玷污.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间接影响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身无道德,虽吐辞为径,不可以信.”这说明了虽满腹经论,但道德低下,就不配成为教师,身为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而且思想要先进,道德要高尚.从社会化角度看师德,则师德关系到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世界观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师德盛,则风气正”.“师德衰,则风气歪.”[1]可见,师德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有的教师由于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修养,常常把“罚”当作法宝:除了“传统”的体罚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手段——罚款。这些教师之所以抓住这个“法宝”不放,是认为它“有效”:一“罚”,学生就规规矩矩了!殊不知,它既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又造成了师生对立。换句话说,它所带来的都是教育的不利因素。因为惩罚不能使人改过,只能使人隐匿过失。体罚学生,实际上是教师无能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如何发挥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师德修养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耀眼的旗帜,是效法的榜样。教师职业中提倡的:“要以德化人,以智育人,以行感人,以理服人”,所指的德、智、行、理就是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政治素质和教育思想水平的表现,也就是教师教育工作中行为规范的总和即师德。 教师的师德水平对被教育者有着深、广、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师德的影响直接见诸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