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的磨难     
【活动目的】1.了解人生中遭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2.合理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去调整挫折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3.认识到挫折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学会在挫折中成长。【活动形式】讨论与分析、小品演示、感悟【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总结自己所经历的挫折;作家庭访问,了解父母和祖辈  相似文献   

2.
生如夏花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态度,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2.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既是惟一的,也是各种关系的合体;3.体会生命是成功与失败并存的,理解挫折对于生命的意义,学会勇敢面对挫折。【活动对象】初中学生【活动准备】课件、印泥、放大镜、眼罩、口罩、短绳、可移动的物品、朱德庸漫画《跳楼》、白纸、彩笔【活动过程】一、初识生命(热身)(一)展示课件大自然美丽(轻柔的音乐)—暴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感知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中存在着困难与挫折。能力目标: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过程的乐趣,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栾海莹 《中国德育》2013,(15):75-79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困难和挫折。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勇敢、坚毅的优良品质。【教学对象】小学三—六年级学生【教学准备】收集名人战胜挫折的案例、资料、名人名言,制作课件,编辑音乐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概括景物特点;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品析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新题演练】一、《岳阳楼记》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选文略,见课文《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了解父爱、母爱的无私以及师爱的伟大,懂得爱的责任,学会爱的回报,学会感激。活动准备1.开展“感谢父母”实践体验活动和《感悟老师》的故事征文活动。2.聘请父母代表。活动过程(主持人甲、主持人乙,以下简称甲、乙)甲:走过春秋。乙:走过冬夏。甲:是你们的爱,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乙:是你们的爱,给予了我们欢乐的春秋冬夏。甲、乙(合):今天,就让我们向你们说一声——全班(齐):我们感谢您——亲爱的爸爸妈妈、敬爱的老师。甲、乙(合):六(2)中队“我们感谢您”主题队会现在开始。一、感谢父母甲: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一个可…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人生如花,成长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挫折认输。珍爱生命,因为它来之不易;敬畏生命,因为它是那样的珍贵。通过观看"小海龟"的视频,选取周边同龄人的案例和母亲的现场讲述,感叹生命之伟大,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通过讨论、体验和向他人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命之花绽放。【教学对象】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学过程】一、感知生命的不易  相似文献   

8.
<正>【活动理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出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挫折和逆境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挑战,是成长的重要机会。七年级学生自小升初后,随着环境变化和学习难度的加大,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面临的挫折超出其目前所能应对的范围时,学生容易焦虑、沮丧、痛苦,甚至灰心丧意,  相似文献   

9.
【教材依据】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珍爱生命》中的第二个主题: 《我们的生命——生命仅仅属于自己吗》。【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生命历程的活动,了解成长的不易, 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相似文献   

10.
<正>【活动理念】高二是高中阶段的分水岭,也是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随时随地经历挫折。很多学生受挫后沉浸于负面情绪无法自拔,或者过分依赖外部资源应对挫折,往往忽略了自己是解决挫折问题的专家。本课通过游戏互动、主题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挫折的含义,引导其回顾成长中或当下的挫折经历,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构建朋辈互助场,探索挫折的应对方法;鼓励学生面对挫折采用正面的态度,学会积极自我观照,对未来抱有积极、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私心较重,团结合作意识较差;依赖心理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因此想通过本次活动融洽班级气氛,增强集体观念;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长的旅程,增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决心。【活动目的】1.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2.融洽班级气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取适量干重相等的 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 :(甲 )风干 ,(乙 )消毒后浸水萌发 ,(丙 )浸水后萌发 ,(丁 )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 4个保温瓶中 .一段时间后 ,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C】A.甲   B.乙   C.丙   D.丁2 .植物叶片从幼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D】A.有机物输出也输入 ,矿质元素只输入B.有机物只输出 ,矿质元素只输入C.有机物只输出 ,矿质元素输入也输出D.有机物与矿质元素都既输入 ,又输出3.下列关于叶绿素合成和功能的叙述 ,·错 ·误的是【…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挫折的含义;培养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素质。【教学重点】对“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方法”这一知识点,既要明确其道理,又要落实到行动中。【教学难点】挫折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教学模式】情境式教学模式。【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放像机。【板书设计】承受挫折战胜逆境含义方法客观、实事求是全面、多角度乐观、灵活、理智、现实坚强意志【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请同学欣赏歌曲《真心英雄》。(播放录音,并用投影仪映出其中主要歌词:“不…  相似文献   

14.
正【题目类型】命题作文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初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题目来源】【原题再现】写作指导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有的人,成长的路上充满鲜花和掌声;而有的人,则更多的是困难和挫折。关于成长,每个人都有道不尽的各种滋味。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断在成长、沉淀、积累,慢慢褪去儿时的天真,走向成熟。这个题目让每个正前行在成长路上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6.
二次相遇     
<正>【问题1】小张和小李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往返于甲、乙两地。两人第一次在距离甲地4千米处相遇,第二次在距离甲地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思路点睛】这是一道属于多次相遇的行程问题,解答时可以通过画图观察,把复杂的过程变直观,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1.了解母亲节的起源、庆祝方式,认识生活中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养育,感受母爱的温馨。2.通过对大量诗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3.在制作贺卡、设计小报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活动过程】活动一:广泛阅读利用一周时间,师生共读一组赞颂母爱的文章,学生选择最令自己感动的一篇文章熟读并写下读后感。如《忏悔》《、秋天的怀念》、《永失我爱》《、母爱的硬度》、《我的眼里噙满泪花》《、妈妈的一句话》《、彼得的账单》等。【评:这是一组经过精…  相似文献   

18.
学完课文《半截蜡烛》,同学们都深深地被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所震慑。下课了,同学们都还沉浸在严峻、紧张的气氛中。午自习课上,我布置学生学习课本剧《负荆请罪》的写法,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附一学生所写剧本:【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地点】法国一个平民家中。【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秘密传递员;情报站长;杰克,伯诺德夫人之子,13岁;杰奎琳,伯诺德夫人之女,10岁。甲:德国少校军官。乙:德国中尉军官。丙:德国少尉军官  相似文献   

19.
【团体目标】1.协助成员认识情绪、掌握情绪调控的技巧和方法。2.协助成员适当缓解心理压力。【团体性质】结构式、发展性团体【团体对象】班主任【团体人数】8 ̄12人一组,设团体训导者和协导者各一名【成员招集方式】各校志愿者,分中学组和小学组【环节】热身-互动-凝聚-探索-分享-结束第一单元单元主题:用心相聚单元目标:1.澄清团体目标,帮助团体成员了解团体的性质。2.激发大家参与活动的兴趣。3.促进成员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班活动准备:大白纸、笔、《组员心声表》、《团体契约提案》活动一:大风吹规则:每小组成员围成一圈,听组织者…  相似文献   

20.
正【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课前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