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趣”还是“集错”易严可以说,这是一本写得糟糕,编得糟糕,印得糟糕的书。所以,编写者的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就笔下留情吧,但书名还是要说出来的,叫《古今中外广告集趣》。首先说写得糟糕一、解释错误。第1页引《诗缀·氓》的“氓之;抱布贸丝”,解释这里的“...  相似文献   

2.
<正>《红楼梦》版本研究一直是红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痛点,本书延续传统考据学和实证主义方法,又引入了系统论方法考察《红楼梦》各版本的嬗递关系,得出了现存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均为程本之后的翻印本或整理本,并非曹雪芹原本的结论,而学界历来主张的抄本印本之“二分法”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研究中日益突出的矛盾。本书作者认为,现存诸本传播的路径应分为《红楼梦》和《石头记》两个版本源头,两者均源自曹雪芹稿本,但在传抄中存在分化与杂交的复杂关系;同时,程高本之第一代翻印本——东观阁本存在个别异文雷同于甲戌本等“古抄本”现象,究竟如何解释,以及如何重新审视甲戌本真伪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七卷本《张籍诗集》,《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钱曾《也是园书目》等均有著录。钱曾之后,此本无传,后人不得睹其面貌。通过对张籍诗集版本源流的梳理可知,南宋汤中据以编辑八卷本《张司业诗集》的“家藏元丰八年写本”,实为七卷本张集。  相似文献   

4.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以下简称《丛刊》)第114册中收录了“据明成化十一年郑、郑琥刻本景印”的《麟溪集》,集前署名为“明郑太和辑郑玺续辑”。查阅《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两书在著录《麟溪集》时也一律作“明郑太和辑”。其实,此集最初应为元代的郑文融(一名大和)所辑。《丛刊》本集首为元人程益所作的《麟溪集序》,序曰:“《麟溪集》者,郑君大和之所类也。大和之家,九世同,海左无有之者。朝廷有旨以旌别之。台阁暨公侯及山林文学之士或发于诗,或形于颂赞,或见于…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内称得上专门之学的,首推“选学”一目。《旧唐书·儒学上·曹宪传》曰:“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于代。”可见自唐代起,“选学”即趋兴旺发达。自唐末采用木版刻书之后,《文选》的传播渐以刻本为主流。如果敦煌莫高窟中的珍贵文献至今未被发现,世上怕已难以见到《文选》在各种版刻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本子流传。宋代先后刻出李善注、五臣注等数种本子,后来又有人将之合编而有所谓六臣注或六家本之说。但唐代享誉一时的公孙罗注等等,却…  相似文献   

6.
论版本著录之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认为,最早著录图书版本的书目是南宋尤袤的《遂初堂书目》。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即称:“自镂版兴,于是兼言版本,其例创于宋尤袤《遂初堂书目》。”近人汪辟畺也称《遂初堂书目》“一书兼载数本,则又开后世版本学之先河,又晁陈二家所未逮也”(《目录学  相似文献   

7.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6-128
扬雄《太玄》的注家甚多,其中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最为通行。今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未见载于古人的藏书目录,此本应当即明清书目所载之"宋抄本"。此本经明清两代藏家辗转庋藏,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此本的抄写时期是明代还是宋代,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宋代陈襄《古灵先生文集》,今存绍兴年间赣州本和宋末元初福州本两种刻本.但各家书目多将后者误作前者,且在版本鉴定,描述版本特征,引用原书资料,判定《四库》底本及陈襄与陈辉、陈晔之关系方面存在诸多欠妥之处.本文对此逐一加以考辨.赣州本为现存最早、最善之本;福州本与《四库》本未为善本.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图书馆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本《周易辨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四库底本”,业界确信无疑,且有文章论证。经研究发现,此本与翁方纲所作提要有矛盾,继而与文渊阁、文津阁等四库本比对,内容差别甚大,基本认定此本非四库底本。遍查海内外藏本,发现中科院图书馆藏吴玉墀进呈本与四库本同,此本即为四库底本。此重要发现使之得以正本清源,为研究者提供巨大帮助。在遍览海内外藏本的基础上,将《周易辨录》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通过比对,对藏于中科院图书馆及日本京都大学所藏版本进行更正。山东省图书馆藏本虽然不是四库底本,但作为三大进呈本之一,经藏书家李文藻、周永年先后收藏,李文藻批校题跋,清初南洙源点阅,加之金彩集参,具有独特的价值。经考证,确定了其准确版本,更正了山东省图书馆著录错误。  相似文献   

10.
谢巍 《中国索引》2004,2(3):22-23
1984年上海市教育学院古籍整理研究室有《画学丛书》项目,为校点画学古籍,拟订计划,而再检诸家书目,访书南北,草成《中国画学书目》油印本,收著现存之书七百多种,并胪列所知见版本。是编为资校点选择底本、参校本之用。1990年为华东师大中国史学研究所创办文物鉴定研究班,讲授《书画著录书及工具书使用法》一课,此画学书目作为讲义,删去与书画鉴定无大关涉之书,而有所补充新见之画学书,此为第二稿。以上两编,皆仅录现存之单行本与丛书本。  相似文献   

11.
刘蔷 《图书馆杂志》2011,(9):73-86,57
"天禄琳琅"藏书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善本特藏。本文在全面调查海内外存世天禄书的基础上,以《天禄琳琅书目》与存世书相互对勘,结合文献、他书,考证辨别,首次统计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编中版本鉴定错误的总体情况,得出整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版本误判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宋元版部分更是几近三分之二的结论。对这些鉴定错误加以归纳分析,并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探讨其致误原因。  相似文献   

12.
宋代文人结社很多,已逐渐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最近几年甚至有人专门研究这一问题。但资料很分散,须靠大家共同留意。这里提供一则,这就是丁谓于景德三年(1006)作的(西湖结社诗序)(见《续藏经》第2编第8套第5册《圆宗文类》卷22)。此序首写西湖之景:“钱塘山水,三吴百越之极品,而西湖之胜又为最。环水背山二百寺,据上游而控胜概者,今常师所栖之寺日昭庆者也。开合物表,出入空际,清光百会,野声四来,云木之状奇,鱼鸟之心乐,居处有遥观,游者踌躇,岂非万类之净界,达人之道场乎?”宋初古文家王禹偁盛赞丁谓诗文,  相似文献   

13.
来函照登     
《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1996年第4期上胡海帆先生的《北大图书馆金石拓片特藏及其整理工作》,是篇有用的文章,缺点是所用“版本”一词欠妥当。“版本”习惯只用在书籍上,如某书有宋刻本、元刻本、清嘉庆刻本、民国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便可说此书有四种版本。碑刻的不同拓本则不能称为不同的“版本”,如某馆收藏有某碑的宋拓本、明拓本和清光绪时拓本,就不能说收藏了此碑的三种版本,而只能说收藏了三种拓本。如果还收藏了此碑的翻刻本,仍只能说有三种原拓本和一种翻刻本,不能说有此碑的两种版本。胡文“版本多”,“版本全”,以…  相似文献   

14.
宋代散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这样让醉翁亭出场: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也。一个“翼”字,将亭之情、亭之景、亭之形象和盘托出,现于读面前。这就是古人一字立骨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探     
刘向(前77—前6)以前,“本”字无书籍义。《文选·魏都赋》“校雠篆籀”句,李善注引《风俗通》云:“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这是“本”字有书义之始。刘向这一段文字(下简称“向文”),后世谈目录版本校勘的多加引用。对“向文”中的“本”(下简称“向本”),或称为“书”,或称为“底本”。但对于“向本”究竟缘何而来,很少着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17.
“印行” “出” “出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刊1988年陆续讨论有关出版发行词源,兹就所知,志数言以附骥。1.薛钟英《发行一词新证》(刊于6期)举潘承弼、顾廷龙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说该书“民国四十年”初版。顾廷老、承粥老自1939年应聘到上海私立合众图书馆迄今50年,始终没有离开过上海,当然不会有“民国四十年”的初版。该书出版当在1942年1月,有张元济的谢信为凭:“蒙赐新印明代版本图录一部,捧读欣感。际此乱世,……”(《张元济书札》第173页第29信)。信虽未署年份,但第172页第26、25、24,第169页第12信都有为编印该图录借用东方图书馆复兴委员会、函芬楼烬余善本图书情况,虽未注年份,但大体不会错10年。  相似文献   

18.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1980年编的《古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汇集了建国以来古籍整理出版的丰硕成果,是一部比较全面的检索工具书。但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先从收录书籍的原则来看,《目录》出版说明四说:“本目录是一个资料性书目,所以对书的内容不予考虑……。”作为资料性书目,果真可以对思想性不予考虑吗?《目录》收录了不少十年动乱时期评法批儒的图书,大都是以理论小组名义编写的。严格地说,这些书都是影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毒草,不是什么古籍整理的成果。版本图书馆为了全面反映出版的书籍,收录这些书也是有必要的,但必须在书名前加特殊标记,或在出版说明中加以说明(最好在提要中加以说明,以供人们鉴别)。再从分类和著录来看。综合类中有“版本·藏  相似文献   

19.
《虞初志》是明清时期“虞初”系列的开山之作,《虞初志》现存版本颇多,书目著述亦颇多。文章对其版本进行了梳理,并考述各版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的《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自最早的(?)治侯氏刻本行世以后,不同版本相继出现,有清一代,直至民国年间,历久不衰。这些版本或不曾被人著录,或被人著录、但由于没有认真考查而出现错误。本文对其版本的流变,按时间先后,拟作以系统考证。一、三家文抄本强(?)堂本《壮悔堂文集》初版行世四十年,有宋荦、许汝霖于康熙三十三年编辑、由宋荦刊行的《国朝三家文抄·侯朝宗文抄》本。又行之四十余年,出现了乾隆五至十五年间、侯方域外孙陈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