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次判决,四次刀下留人。十年间四个人的生死,在似无休止的法律程序中辗转。 直至终审时,一个暧昧的判决虽然留下了他们的性命,但也留下迄今未被澄清的诸多疑点。  相似文献   

2.
五次判决,四次刀下留人,最终留下了性命,同时也留下了尚未解答的诸多疑点  相似文献   

3.
多次判决,多次发回重审,多次刀下留人,何时是尽头?陈国清等人就带着这个疑问,心惊胆颤过了十年。  相似文献   

4.
人总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有的将给人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前不久,我所就职的单位——四川广旺集团《广旺能源报》要在集团公司培训中心举办一期新闻培训班。按照报社的安排,我将在这次培训中结合《广旺能源报》三、四版的栏目设置和来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讲授重点栏目稿件的来稿要求和消息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4,(13):10-10
“一个案子,审了10年,留下20个疑点,没有水落石出,被告却被判了死缓,法律应该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呢?最终的判决采用的是‘疑罪从轻’的原则,而不是‘疑罪从无’,这符合现行的法律精神吗?” 新浪网评  相似文献   

6.
2005年3-4月,湖北省京山县“佘祥林杀妻冤案”成为全国瞩目的新闻。有一篇题为《省高院刀下留人避免错杀佘祥林》的报道引起读者质疑:既然湖北省高级法院能从“口供中有四种作案经过,五种杀妻动机”中感到疑点重重,将该案发回重审,为何不能直接纠正这起冤案?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的Napster案件判决,确立的音乐作品等在互联网上的利益格局,对于音乐网站chinamp3的判决,给网站链接敲响了警钟,从本案一审二审判决书看,对于法律标准全貌的勾勒还是未臻完美,但如果能提供一个清晰透彻的法律论证逻辑关系,对于日后的利益各方,对于中国司法领域良性循环的形成,实在是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8.
“如果是在过去,对于这个政治理论争端,会做出政治判决,但是现在双方到法庭诉讼,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法律解决理论争端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含泪观看了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四单位联合主办的“演讲与口才”杯全国新闻界“做文与做人”演讲比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们饱含激情,以切身的采访经历,生动感人的事迹,真情而流畅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可以说,这是一次举办得十分成功的赛事。  相似文献   

10.
宋娇娇 《大观周刊》2011,(34):71-71
现行民事诉讼法138条规定,判决书应当写明事实,判决的理由和所适用的法律。因此法官就不可以按个人意志随性地来裁判案件,而且必须写明作出如此判决的理由,及所适用的法律。本文就如何完善我国判决理由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何标 《新闻世界》2005,(11):53-54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刻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  相似文献   

12.
第四类是用词不妥或搭配欠当。例1、“法律是无情的”。从本质上说,我国的法律凝聚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或最高利益)与感情。这就是法律所凝聚的情。但我们有时就忘记了这一点,而对犯罪分子声色俱厉地说:“法律是无情的!”要说无情,首先是犯罪分子对人民无情,人民依法对他作出判决,是还了他一个无情,体现了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与感情。此时,若说“法律对(你这个)罪犯是无情的”,那还说的过去、其实,严格地说,法律对罪犯也不是完全无情。比如,依法从轻判决,就代表着人民希望他改恶从善、将功赎罪之情。所以,归根到…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07,(1X):56-56
1945年,当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时,《先锋论坛》报派出一名记前去采访,请他谈一下四次连任的感想。这时,罗斯福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很有礼貌地让这位记吃一块“三明治”,记得此殊荣,很高兴地就把它吃完了。但接着罗斯福又让记吃第二块;当记一再推辞并吃完第三块的时候,罗斯福说:“请你再吃第四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许多高校制定了严格的校规:考试作弊,不授予学位!这条校规有法律依据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位本科毕业生与之较上了劲,他三次将母校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授予原告学士学位.法院均判决支持他的诉求,然而他仍然没有拿到学位证书,他正准备第四次、第五次……起诉下去,直到领到学位证书为止.  相似文献   

15.
第四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95年1月8日)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弟四次全国高校出版社工作会议进行到今天,已经第四天了。按照开轩同志提出的‘共识、求实,鼓劲”的要求,通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圆满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今天下午...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中原区法院今年上半年开始试行的“先例判决”制度,被认为是在坚持中国现行法律体制的前提下,向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制度作出的大胆借鉴,是中国审判制度改革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17.
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综述阮志孝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由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四川省社科院、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主办,于1995年6月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是自1982年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召开以来,提交论文最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盛...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解释具有依附性,但是法律解释不只是对立法者原意的解读。法官判决需要法律文本给予支持,但是法官不只是依据法律文本的判决机器,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历史视域对法律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规范性法律解释同样如此,在本体论的法律解释学看来,规范性法律解释对法律文本进行解释时不可能不创造法律——"立法",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最高司法机关的规范性司法解释可以任意造法,它需要一定的限制——对法律文本的的规范性司法解释要限定在程序法方面。  相似文献   

19.
很少有死刑犯能像吴英一样,获得如此广泛的同情而非仇视。中国的法律界、经济学界、普通民众纷纷为她喊"刀下留人",由此引发的民间资本出路、金融垄断、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则将此案的意义推向更高层面"吴英的判决,我们到现在都不能接受。不接受也没办法,这就是吴英的命,她的所作所为也有错的地方。"2013年1月26日,吴英的父亲吴永正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依旧很激动。此时,据吴英的终审判决将近一年。2012年5月21日,在最高人民法院未核准死刑的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省新闻出版局组织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全省社会科学期刊进行了第四次质量检测,评出一级期刊60家。《新闻爱好者》第四次获“一级期刊”殊荣。本刊第四次被评为省“一级期刊”!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