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读高中时经常对我说:“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同学们这样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2.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可是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敌对,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挺老实的,怎么有一天就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抢劫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关于中国人的良心。不久以前,在日本我听说过由中国人抚养大的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很多日本人在中国。他们回日本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中国人)到日本来找他们的亲生父母。有的找到了,有的没找到。找到了父母的孩子们(当然他们已经长大了,差不多成了中年人)不少定居在日本,跟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听到这件消息以后,我总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民能把日本人的孩子抚养成人呢?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侵略者吗?怎么能照顾敌国的孩子呢?而且听说那时候中国不算一个富裕的国家。别说…  相似文献   

4.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幼儿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父母问我:怎样才能使孩子更聪明?为什么我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上学后反而不聪明了? 年轻的父母们提出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当家长的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呢? 下面我就简要地讲一讲这个问题,但愿它能对您有所帮助,使您培养出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留守孩子”现象刚出现时,我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经常鼓励孩子们给父母写信,并且提醒他们不仅给父母说自己的事情诉说自己的苦乐,还要多问问父母,要父母也经常写信讲述在外工作的情况,了解父母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孩子们接受父母的教导,感受父母的辛苦、牵挂和期望,由此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7.
如何批评     
刘霞 《生活教育》2014,(7):121-123
经常有父母和我倾诉,说他们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对,都会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可让他们觉得特别头疼的是自己的孩子似乎天生就不受教,无论父母怎么批评、打骂就是屡教不改。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进行激烈的肢体及言语的对抗。父母们苦笑着说:“孩子就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这一世是来讨债的!”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他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有人说:我要让孩子幸福,孩子有什么要求我能满足的都要满足,我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受苦。现在的孩子真的比他们的父母童年时幸福吗?物质富足就是幸福吗?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和自己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他们简直是生活在天堂;有人说:我要让孩子幸福,孩子有什么要求我能满足的都要满足,我不想让孩子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受苦。现在的孩子真的比他们的父母童年时幸福吗?物质富足就是幸福吗?  相似文献   

10.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11.
怎样使孩子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关键在于有生活的实践和体验。对孩子来说,写作文并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把想说的话写出来。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达出来。为什么有的孩子怕写作文,感到无话可说、无文可写,为什么有的孩子却认为有说不完的话、写不尽的内容?关键在于生活的实践和体验。有了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本最好的作文参考书。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观察是前提,充分调动孩子的眼睛、耳朵…  相似文献   

12.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幼儿园,笔者经常见到几位老师聚在一起,对某一个孩子评头论足:这个孩子真笨,什么也不会;那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她家里……老师之间还经常传播一些花边新闻,津津乐道,毫不介意孩子在旁。 有的老师以为,孩子还小,不会听懂。他们无所顾忌的谈论也许并无恶意,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可估量。当有的孩子听到说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14.
“太阳公公为什么起得这样早?”“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地球每天在转动,人怎么不会摔下去?”……幼儿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时,会经常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仅是孩子对父母的亲昵和信任,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孩子希望探求人生和世界的奥秘、希望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的愿望。对于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的态度是不同的。有的家长总是一门心思干自己的事,听到孩子的提问就干脆回绝:“你话不要多。”“去去去,烦死了。”或者打发他去问别人,说:“我没有时间和你罗嗦。”有的家长因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就厌烦地说:“你问这么多干什么?”也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只是敷衍了  相似文献   

15.
谁来点菜     
无论在美国,还是英国,每次在餐厅,总会看到一个现象,父母不代替孩子点菜,而是让孩子自己去点。孩子会直接对柜台前的服务员说:"我要一个三明治,其中火腿两片,鸡蛋要生一点,加生菜,蕃茄片加三片就可以。"他们点得精细、具体。对比之下,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是这样的,父母问孩子要吃什么,孩子说:"随便。"我们小时候,面对父母的询问,习惯  相似文献   

16.
孩子出生以后,我们的角色和身份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仅仅是自己,生活重心会迅速而猛烈地转移到孩子身上。我们努力地去抚养、照料孩子,无时无刻不优先考虑孩子,甚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放弃了自我的需求与成长,比如为了孩子辞职陪着孩子上学,或为了孩子的课外班,放弃自己出差或者外出旅游的机会,或是为了照顾孩子,连朋友、同学聚会也不参加了。我们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这样做对孩子、对自己真的好吗?其实,作为父母的我们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需要,我们除了是父母,更是我们自己,同样需要被照料。  相似文献   

17.
我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我想对我教过的所有孩子们说:你们的成长中也有我的欢乐。一、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待雕琢的宝石不论在上课还是下课时,我养成了一个习惯——观察孩子,一方面是为了维持纪律,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性格特点,以便挖掘潜质,修正不足,因材施教。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充满了乐趣。玉玉是个有音乐天赋的女孩,乐感很强,每次放音乐她都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翩  相似文献   

18.
我儿子13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刘秀英: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了。在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天,父母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伤心、愤怒、挫败感一齐袭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了呢?为什么原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开始不接受?自己辛苦为孩子付出十几年,为什么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我爱我家     
菁灵姐姐:我的爸爸和妈妈经常为一些小事吵闹,还经常闹离婚,这对我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他们一吵架就问我,我们俩离婚你同意吗?我总是说不同意,可他们俩还是继续闹,这件事让我很苦恼,菁灵姐姐,对于这件事我该怎么办?你能帮助我吗?黄敏都说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生活的一面镜子,不少离异家庭的孩子从父母的吵闹中感叹父母总为一点小事争吵不休,为什么不能多些理解、宽容、欣赏和信任。作为子女无权干涉父母的婚姻,但从这个现实中也可领悟到世上所有的结都是从小事开始,所以,我们从小培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生活态度是非常必要的。每个孩子都希…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一位同行向我谈了这样一件事,她在班上让幼儿谈自己的妈妈干什么工作,当一个孩子说我的妈妈在凉粉店时,哪些四岁多一点的孩子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谈到妈妈在当什么长、什么主任、什么经理时他们不笑呢?很显然,是他们认为凉粉店低贱的缘故。后来,我又在大班作了调查,我问他们长大了作啥?有的说要当解放军,有的要当科学家,有的要当画家,有的说要当官。五岁的罗强特别强调说:“张老师,我长大要当大官。”我问他为啥要当大官,他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