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小说《自由坠落》中主人公萨姆尔的人生轨迹,明确回答了人生是否有过自由的问题:自由与否在于每个人的生命感受.认为虽然萨姆尔的叙述说明他是一个自由意志问题的决定论者,但他自始至终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淡然听从命运的安排,在困惑中思索自由的根由和起止,想更好地理解生活.同时指出:生活之流中,有多少人正如萨姆尔一样,无奈地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荡漾沉浮“自由坠落”,自由与否只能在每个人的生命感受之中.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布封从哲学的角度说:“风格就是人。”如从艺术的角度来说,“风格就是艺术的境界。”教学风格其实就是一门“配角艺术”。我们看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或者说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他燃烧了多少才情,而在于他点燃了多少生命的火把。  相似文献   

4.
<正>在各种赞美教师作用的比喻中,我比较能接受的是"灯"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美丽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登攀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  相似文献   

5.
每月作文题     
刘玉辉 《语文教学之友》2013,(11):F0004-F0004
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写道:“大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如果你向他们介绍一个新朋友……他们会问:‘他多少岁了?有多少个兄弟?体重多少?他的父亲挣了多少钱?’他们认为了解了这些情况,就了解了一个人。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顶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  相似文献   

6.
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当问到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时,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喜欢的原因竟然是"第一次听人这么说,而且说得这么美。"学生的回答不由地引发我的思考: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教育是他应该接受而没人给过他呢?有多少道理是他应该懂得而"从来没听人讲过"呢?比如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观点与语录     
《教育》2011,(24)
观点谢和平:教育是有生命的■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在四川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中说道:教育是有生命的,老师上课不在于给学生讲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生命、情感的互动。我一直在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的责任是什么?教育的生命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不是灌输,现在空间和平台很多,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知识,他随时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学校要做的是要去启发他,点燃他的求知欲和激发他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美学家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假如一位商人、一位植物学家和一位诗人同时看到一朵樱花,商人会谋划能卖多少钱,植物学家会数一数花瓣和花柱,而诗人则会从这朵花中看到整个世界。他会全神贯注在这朵花上而忘记了一切,转瞬间这朵小花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活物,对着他微笑,引起他同情,在美的享受到达极度狂喜的一刻,诗人把自己也化成了花,分享着花的生命和感情。  相似文献   

9.
雷锋同志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雷锋同志的座右铭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有多少奉献就有多少满足,老一代水电工作专家梁维燕院士怀着一颗悠悠赤子之心,以从容淡定的笑容,  相似文献   

10.
生命体验教学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完整性。生命体验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学生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更在于使他们通过教学而获得生命意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与解答     
分析与解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1册第6页20题为:“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参加野营活动的多少人领碗...  相似文献   

12.
让视野凝为焦点,让方寸之间尽显光华,为了梦想,你肯花多少时间在路上?7年的时间里,他一人一机、单枪匹马走遍了中国,哪里有火车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在他的视野里,一列列火车穿梭在红叶之间,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穿梭在皑皑白雪之间,同样也穿梭在他年轻的生命里……  相似文献   

13.
生命如花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株妙法莲花,这是禅家语.禅家总是站在理性的高处,以超越红尘的洒脱来参悟人生和自省生命的.那么,凡俗中人呢?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诗人语.多少人在赞美:姑娘好像花一样!又有多少人在咏歌:花儿与少年.  相似文献   

14.
刘卫 《湖南教育》2010,(8):59-59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铮铮有声的人生格言。  相似文献   

15.
《八小时以外》2010,(8):16-19
军人是种职业,是种光荣,是种梦想,更是种承诺。军人也是人,世界上有多少种人就有多少种军人。军人又是特殊的人,其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他们一旦选择成为军人,就意味着对国家有了一种不可更改的承诺,他随后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某一天云践行这个承诺--用鲜血,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6.
人生是多少次的死和多少次的复活的一连串的延续。——罗曼·罗兰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的劳动、工作、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自白浪费。记得波普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像曲曲折折的山涧河水,断了流,却又滚滚而来。”曾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斯坦利·库尼茨是一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进入沙漠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连满载水和食  相似文献   

17.
包利民 《成长》2007,(9):1-1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做了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在露天游泳池中,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会有多少人去救他们,其结果耐人寻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位校长告诉我,他上初中的儿子问他:“人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说:“人死后,周围漆黑一片,面对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悄无声息,无人交流。”他说的这个死后世界与法轮功对刘思影所描绘的“人死后,有一条用黄金铺成的道路指引着到达天堂,在那里,到处都是黄金”是相反的。很显然,这位校长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让儿子对死亡产生一种恐惧,从而在现实中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位教师的对外交流课,他讲授的内容是高二下学期的《组合》(第一课时)。请看他“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下面先请同学们数一数今天来听课的男女老师各多少人,如果男女老师配对跳舞,要求男老师不和男老师跳、女老师不和女老师跳,试问有多少种跳舞配对方法?如果有困难,不妨可以请教在座的听课老师,让他们自由组合,跳一跳嘛!”  相似文献   

20.
没有生命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存在物,正是这种有意识的特性把人和其他万物区别开来。人的生命具有了其他生命所不具有的双重存在: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价值生命的存在使得人具有超自然生命的生命,使得人不会仅仅满足于现实世界的追求,他在不停地寻求着对已有本我的无限超越,追求自身有限性的不断突破,力求生命不断升华,力求生命活力在永恒的企求中获得永恒的价值和无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