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110:无新闻价值的来电掩藏大市场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建立与读者信息快捷对接的新闻110热线服务体系,践行开门办报,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日,在纪念<武汉晚报>新闻110热线成立十周年之际,<武汉晚报>不失时机表彰了首届十大明星线人,在武汉率先成立新闻线人俱乐部.  相似文献   

3.
发掘市场《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有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目前,此新闻110热线已列入武汉110联动体系,且多年被评为110联动先进单位,其社会影响与品牌效应日渐彰显.12年来,《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接到读者新闻报料逾200万条,很多报料经记者采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2000年1月,记者通过热线获得线索赶赴江西解救因经济纠纷被扣当地的武汉出租车,当《武汉晚报》新闻110采访车引领被解救的出租车平安到达武汉城区时,几百台出租车自发组成车队相迎,轰动一时.12年来,《武汉晚报》获省级一等奖以上各类新闻奖项共60多件,70%获奖作品依托的是读者报料线索,其中不乏《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陶教授破解上网成瘾难题》等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4.
新闻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闻单位如何鼓励人才冒尖?武汉晚报介绍的三条经验值得借鉴。就规模来说,武汉晚报在全国算不上大,但因为初步建立了一套鼓励竞争的机制,这里新闻佳作迭出,人才相继涌现。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向读者推荐武汉晚报的做法,希望重视人才、鼓励冒尖在全国新闻界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5.
陈志远 《新闻前哨》2004,(11):49-50
2003年2月19日的《武汉晚报》有两条独家重磅新闻,其一是一版头条 A17版“非常新闻”的《500万巨奖击溃亲情》;另一是一版标题导读、A7版“深度报道”发了一整版的《溺爱再酿悲剧——亲生儿子举刀砍向母亲》。这两条重磅新闻足以撑起当日武汉晚报的零售市场,全国各大网站竞相转载。上海电视台在网上看了这两条新闻后,次日就乘飞机赶到了武汉,找到武汉晚报要以电视的形式重新演绎前一新闻。哪个办报的人看了这两条新闻不眼馋?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武汉晚报出版了一套"2008见证"丛书,共5册,分成5大板块:燃雪融冰、西望北川、神七记忆、惊艳之旅、致敬30年. 从2008年12月起,武汉晚报集百余名编辑记者的努力,编写完成了这样一套展现武汉晚报整体实力的新闻记录.纵观2008年的新闻脉络,大事件一茬接一茬,苦乐喜忧交织,社会关注度高,全国每家媒体都在精心运作和打拼.而武汉晚报在其中运用集合型报道的方式,创造了非同寻常的业绩,令人耳目一新.这套丛书便是其智慧的结晶和展示.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12日,由武汉晚报社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武汉举行,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4家新闻核心期刊的代  相似文献   

8.
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武汉晚报推选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荣获一等奖。我们深感荣幸,特将该文写作过程与写作体会记述于此。百余市民投诉“大处方”武汉晚报有一条为江城百姓所熟识的“新闻110”热线,这条热线一头连着读者,一头连着报社,编辑部一些重大选题往往来自于此。2002年上半年,编辑部在集中研究半年来“新闻110”热线线索时发现,有百余市民对医院医生乱开“大处方”反映强烈,意见集中。但由于这些投诉都不够典型,说得过于笼统,指向不一,加之我们的一些采访被有些医院以技术方面的原因予以搪塞敷衍,有一些零星报道…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12日,在由武汉晚报社发起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总品牌价值超600亿元的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等中国新闻核心期刊的老总们,纵论数字化背景下包括城市晚报在内的纸媒的创新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9年5月30日,武汉晚报在鲜明地提出“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理念之后,开通了湖北省第一家“新闻110”热线,全天候24小时接收来自读者、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拉近了报社同读者的距离。经过两年多努力,武汉晚报“新闻110”在荆楚大地,甚至在鄂、豫、湘、赣四省都赢得了广泛赞誉。“新闻110”专栏获武汉新闻奖一等奖。新闻110部获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命名的“湖北省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武汉市副市长涂勇批示,将武汉晚报“新闻110”纳入市政府110联动单位。为何原来设立的热线热不起来?为何许多媒…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生产上,《武汉晚报》推行"双品牌战略"和"项目负责制",最大限度激活新闻人的潜力与活力,让新闻产生立体效应.在办报机制上,《武汉晚报》摸索出一套"新闻、活动、广告、发行"四轮驱动的办报模式.四个"一"相加,不是简单等于"四",而是相互融合,再造一个报纸发展新引擎,给报纸发展注入强劲的马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窗     
武汉晚报设立“范春歌工作室”据《新闻出版》消息武汉晚报在新闻改革中推出新举措,设立以著名青年女记者范春歌命名的“范春歌工作室”,并在报纸版评辟“范春歌工作室”新闻专栏。5月17日,“范春歌工作室”新闻专栏在武汉晚报头版头条亮相,报社专门以编辑部名义配发《开栏致读者》讲刊登了“范春歌工作室”三名成员的彩色工作照。在武汉晚报辛勤耕耘16年的范春歌,是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在她极富传奇色彩的新闻工作经历中,曾三度涉险走天涯.深入人迹罕至的戈壁、草原、深山.为广大读者采写了大量…  相似文献   

13.
“新闻110”在2005年创立之初,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逐渐成为了河北《张家口晚报》品牌栏目。但之后,“新闻110”稿件多以单篇稿件见报,版面不固定,品牌优势难以得到充分体现。2009年初,晚报编委会决定开设“新闻110”版,每周两期,每期半个版。  相似文献   

14.
把读者变为记者,《武汉晚报》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组建了一支新闻奇兵——"百人奥运采访团",这支由众多志愿者、服务人员和观众构成的"特殊记者"队伍,为《武汉晚报》在这场围绕奥运的全球新  相似文献   

15.
新闻事业在迅猛发展,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促进了新闻改革的加速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国晚报不过10多家,改革开放以来,晚报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全国晚报除台湾以外,已发展到130多家.这种发展速度,在我国新闻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武汉晚报复刊10年来,尤其是近7年来,花了较大的精力,对晚报各类新闻写作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从1993年10月份开始,我们就着手对晚报新闻中难度较大的会议新闻的写作改革进行了尝试.根据一些兄弟新闻单位的做法,结合我们的自身实践,我们把会议新闻写作方法的改革归纳为“会议新闻写作八法”.  相似文献   

16.
2001年《今日快报》合并到《武汉晚报》,进一步增强了晚报的实力。在联合做强、改版创新的背景下,《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街头、面向现场的采访思路进一步明确,报社以昨日事件新闻为主的"现场新闻"专版推出后,大量来自现场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感到图片信息量加大、质量上升、可视性强,初步实现把"现场"带到版面,把新闻送给读者的既定目标。一、记者从请柬和会议中走向街头晚报因其阅读对象的差异,更多的强调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干预性与趣味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追求日报化的报道思路,使得一些晚报摄影图片的采访和运用,逐渐在拍摄题材、表现手法、报道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武汉晚报从1961年5月1日创刊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文革”前的“市委机关报”时期;从1984年9月 1日复刊到1992年7月,日报主办晚报时期;从1992年8月到现在,作为独立的晚报时期。 三个历史时期,武汉晚报虽然扮演了不同的“晚报角色”,但始终没有放弃对晚报特色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近年来,还把创自身特色当作新闻改革的首要目标。 在探索晚报特色的过程中,我们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是:晚报特点到底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和多媒体的“前夹后攻”,如何继承和发展已有的晚报特色?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报思想、办报观念、宣传方式和报道方法,哪些在新形势下仍需继续坚持,哪些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创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这些年来,武汉晚报在创自身的晚报特色的实践中,探索出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和作法,简而言之,可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 所谓“一”,就是一个目标:创自身更加鲜明的晚报特色。 1984年9月1日,武汉晚报复刊时市委为我们确定的办报方针是:“面向社会、进入家庭、指导生活、陶冶情操”;1992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2日,武汉晚报头版以一篇《千万富婆扫大街,余友珍两种身份一种本色》的报道,拉开了新年报道的序幕.环卫工与富婆,不同社会角色的强烈反差,构成了该新闻强烈的冲击力.在武汉晚报刊发首篇报道后,短短一周内,“千万富婆环卫工”成为传遍国内、国外的热词,并引发了热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相继聚焦新闻主角余友珍,播发消息、通讯、评论.  相似文献   

19.
胡君 《今传媒》2006,(3):29-30
一、社区行活动要素2004年10月17日,《武汉晚报》的工作人员走进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花园,在本地报纸中率先发起了社区行系列活动,该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成为《武汉晚报》的一个品牌,为受众所熟悉。该活动以走进居民社区为形式,以该报“新闻148”、“田巧萍导医”、“  相似文献   

20.
发现新闻线索,特别是高价值的新闻线索,是新闻实践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发现与获得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很多.利用通信手段发展新闻线人的“新闻110”便是其中的一种。近年来,《张家口晚报》在利用“新闻110”发现新闻线索以及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充分利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