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植树节前后,一些报纸载文介绍我国的植树节。我发现,有的文章有谬误。3月12日工人日报题为《植树与植树节》一文中说:“1915年,我国规定过7月13日为植树节,1929年又改定孙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3月12日湖北日报第四版摘登四川日报的文章《植树节:全人类共同的节日》说:“我国  相似文献   

2.
“泠”与“冷”两字可能由于字形相似,故往往有人认为彼此是一码事。因此,时下有些报纸上的文章常常把“西泠”写为“西冷”。例如,《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4版,在题为《开国大印是何人刻制?》一文中写道:“……即向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又如,江苏《扬子晚报》1999年12月15日 B19版,在题为《金陵八旬翁家藏三件宝》一文中写道:“……石老早年从学西冷印社社长……”。等等,不再一一赘举。其实,上述二例中的“西冷”系“西泠”之误,  相似文献   

3.
今年植树节前后,一些报纸载文介绍我国的植树节。我发现,有的文章有谬误。 3月12日工人日报题为《植树与植树节》一文中说:“1915年,我国规定过7月13日为植树节,1929年又改定孙中山先生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 3月12日湖北日报第四版摘登四川日报的  相似文献   

4.
2005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都市版.刊出一篇题为《苏堤还是苏隄.乾隆爷写错字》的报道。文中说,市民沈先生经过西湖苏堤时.发现御碑亭内石碑上刻的是“苏隄春晓”四字。“苏堤”因何写成“苏隄”?细心的沈先生对此提出了疑问。报道接着说:  相似文献   

5.
在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孙伏园主编的《晨报》第七版.由鲁迅命名为《晨报附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使我长了见识:一是今之报纸副刊,原来写作“附刊”’,二是副刊“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三是当年”开创了中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先例”的是鲁迅。 后读《鲁迅年谱》,在1921年10月部分,又见这么一段:“北京晨报自12日起.将登载学术文艺之第七版独立,另出四开小张,取名《晨报副镌》,亦称《晨报附刊》,随报附送。”据编者孙伏园说:“原来‘附刊”这名字是鲁迅先生取…  相似文献   

6.
4月19日山西农民报第三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针灸如神,妙手回春》的通讯,介绍赤脚医生程好收研治癫痫病的事迹,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一有空就翻书看,每晚总是学到深夜,休息不到三个钟头。短短的半年功夫,他就翻阅了厚厚的几10本医书,记下了60,000多  相似文献   

7.
一家报纸在一篇题为《要“算”才能“了”》的文章中写道:“因此,应该提倡积极的、名符其实的‘算了’……”;一份漫画报纸在题为《佳句分析》一文中用了“竞竞业业”;一张晚报在题为《杨振宁关于做学问的三点建议》一文中说:“……第三点建议是,不要怕不按步就班的学习方法……”;一本电影杂志在一篇题为《让女豪杰们收鞭下马吧!》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了”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发不可收拾……”《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第12期,题为《上“第一稿”的乐趣》一文中写道:“……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上三例中的“一发不可收拾”应为“一发不可收”。由于多了一个“拾”字,便使原意完全反了。因为“一发不可收”是形容不断涌现,多指褒意;而“不可收拾”则是一败涂地,系指贬意。《现代汉语词  相似文献   

9.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年底,他曾向他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学灯》副刊上发表第一批新诗时,始用笔名“郭沫若”。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1月2日的《中国纪检监 察报》二版,刊登了编者写的一篇点评《一篇来稿引起的思考》,对一篇来稿报道中暴露的形式主义倾向提出质疑。这无疑是一次及时的可贵的“新闻警示”。来稿报道了湖南省衡东县乡镇干部争当“民事调解员、科技指导员、农产品销售员”的情况。文中说: “衡东县在鼓励乡镇干部争当‘三大员’过程中,实施跟踪  相似文献   

11.
《申江服务导报)(以下简称“《申》报”)自1997年11月7日试刊,1998年1月正式创刊,1998年底一周年出100版掀起高潮,到1999年形成稳定发行38万的局面。近两年来,作为一份“新市民报”,在生活服务性专副刊的报道上形成了“白领感觉、精品操作、大雅大俗、趣用结合”的编辑思路。更主要的,是藉此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配合默契的从业队伍,形成了《申》报独特的新闻思维方法和版面叙述语言。 《申》报的生活服务性报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策划布局阶段——明确了报纸的市场定位。摸索运作阶段——提高了报纸的技术含量;锐意创新阶  相似文献   

12.
读1999年11月18日的《中华新闻报》,发现成语用字随心所欲乱用的现象,如:三版《基层通讯员投稿有四忙》中:“凤毛鳞角”正确的成语应为“凤毛麟角”,意思是说凤凰的毛,麒鳞的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鳞角”显然是错了。四版《港报女记者惨遭强暴今日女报仗义讨公道》一文的“编后”语中:“仗义直言”。正确的成语应为“仗义执言”,意思是说为了主持正义说公道话“直言”  相似文献   

13.
范涛 《新闻与写作》2003,(1):28-29,30
2001年11月23日,北京日报第九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一条后来引起强烈反响的报道——《追索“牛津少女”神话》。这则报道讲述了北京日报记者在追踪互联网上一条题为《中国19岁女学生打破牛津800年优异成绩纪录》的消息时,随着了解的深入,并通过直接向牛津大学问询,终于发现这是一个人为制造的假新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子”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抬《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6.
李林 《新闻三昧》2003,(1):49-49
2000年11月中旬,《工人日报》第三刊登了一则消息:68万脱下路服,905亿资产剥离,五大直属企业11月底与铁道部彻底脱钩。看完这则消息,我立即记下了《脱掉路服,按需裁“衣”》的评论题目,并以半个上午时间,写出了这篇不足800字的新闻评论,发表于《铁路建设报》的2000年12月1日第一版。  相似文献   

17.
2000年10月25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 堂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会。在此前后,全国各大报纸纷纷展开这一专题报道,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报道内容到报纸版面,几乎都使出了“杀手锏”。这里仅举几例,看看他们是如何策划的。 《山西农民报》11月7日第7版,题为《正  相似文献   

18.
《扬子晚报》1991年3月12日一版,在题为《谢铁骊故乡行》一文中写道:“当时,她们还是些十六、七岁的丫头,如今已是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了。”《新华日报》1990年12月20日三版,在题为《人老何须自彷徨》一文中写道:“有人扳起指头来算算,说六十岁到七、八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11日《经济日 报》2版“部长发言”栏题为《实施减税政策?目前还不急!(主题)金人庆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今年不会调整,出台燃油税在找最好时机(副题)》。报道说:“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人庆表示,由于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800元水平是高是低还有争议,因此今年不会考虑对此调整……” 这里使用“起征点”一词并  相似文献   

20.
企业报观澜     
点评跨进新千年的第一个新年,每个企业报都在盘算怎样开拓工作新局面。不少报社已经制定出并实施着全面改革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先作好精心细致的策划,是新年打开新局面的保证。这里举《宝钢日报》为例:他们1999年11月17日出扩版试刊,这个扩版构想从1996年提出到1999年宝钢公司周岁华诞日,终于见到了真面目:八版四面彩印,并于2000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