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金康 《记者摇篮》2004,(12):38-38
时下,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了“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于是,在一些媒体上经常见到“请××先生(女士)前来领取新闻线索奖”等字样,随之,一些城市中出现了一批这样的人,他们总是最先出现在事故的第一现场,他们总是事件的直接目击者,他们总是第一个打进新闻热线电话的人,他们就是距离新闻最近的人——新闻线索人。  相似文献   

2.
“七年之痒”,指的是许多事情发展到第七年,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出现一些问题。就像婚姻容易出现“七年之痒”那样,新闻记者也常常饱受职业瓶颈的困扰。有人说,现在媒体是“70”“80”后的天下。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年轻,有活力,充满着新闻激情。而许多中年的新闻记者开始步入“记者是吃青春饭的”怪圈,普遍出现危机感。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11,(2):7-7
张忠民、阳欣哲、张国良在2010年第12期《新闻记者》上撰文说,“媒介”、“媒体”、“传媒”三词在使用中常常混淆不清。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媒介”、“媒体”、  相似文献   

4.
传媒竞争催生职业新闻线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之下,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了“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于是在一些城市也随之出现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人,他们总是最先出现在事故的第一现场,他们总是事件的直接目击者,他们总是第一个打进新闻热线电话的人,他们就是距离新闻最近的人——新闻线人。  相似文献   

5.
叶冬梅 《视听界》2005,(5):92-9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了“有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于是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逐渐开始担当起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重任,这就催生出了“新闻线人”。他们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事发的第一现场,他们可能会直接目击事件的全过程,他们可能是第一个打进新闻热线电话的人  相似文献   

6.
功能拓展﹃三部曲﹄南京日报社刘宇庆南京日报新闻研究室成立17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从“余热部”到“战斗队”。80年代中后期媒体新闻研究队伍曾一度萎缩,人员锐减,功能单一。少数媒体新闻研究机构在业务操作上也存在一些误区,出现了学究式研究、沙龙式...  相似文献   

7.
林金康 《新闻导刊》2004,(2):27-27,26
时下,随着媒体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了“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几号。一些城市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生的人,他们经常最先出现在事故的第一现场,经常第一个打进新闻热线电话,他们就是距离新闻最近的人——职业新闻线人。至此,职业新闻线人的定义也就十分明确了——那些新闻事件的直接目击者,向各类新闻媒体报告线索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人。  相似文献   

8.
面对有限的新闻资源,新闻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现实,新闻界的一些同志已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绝技,他们另辟蹊径,不在老路上兜圈子。他们在为自己和媒体博得利益的同时,也为新闻撑起了一片“奇”美的天空。  相似文献   

9.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我想:九九归一,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得好,“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也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媒体创新”搞不好,“党报特色”也保持不了。因此我想就新闻队伍的建设——人的问题做一个发言。题目是《“一重三有”论》。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竞争年代,独家新闻已成为稀缺品,越来越多的媒体相继打出“重奖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新闻线人应运而生。线人群体涉及广泛,而国家公职人员是其中较特殊的一类。他们由于工作关系,掌握了许多内部信息,对媒体而言则是新闻线索。在有奖“报料”等因素的作用下,许多公职人员自主向媒体“报料”,媒体也会不失时机地对国家机关这个新闻“富矿”的公职人员下手“挖料”。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来,媒体与狗也真是有缘。早先,有人把新闻的定义概括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据称,人被狗咬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不成一回事儿;若是狗被人咬了,那还得了?这才是大新闻!在他们看来,狗的新闻价值是明显在人之上的。这个理论后来被认定为资产阶级新闻观而受到批判,很沉寂了一段时间。然而近来,情况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狗们的形象频频在媒体上亮相,而且大有每况愈“上”的趋势。谓予不信,有例为证。某人有一小狗,拟出让,想觅一合适的新主。某报记者闻讯,为其发了一条消息,标题叫做《京巴狗要找新人家》,下署两位记者大名,是很当一回事的。消息写道:“我叫樱木,今年  相似文献   

12.
前几日,看了某省级电视台名为“某某读报”的一档节目。自己每日也看报纸,却不知别人喜欢看些什么。如今且看看他们电视媒体人士是如何读报的:第一条,乞丐上网乞讨;第二条,乞丐也包二奶;第三条,变性人参选世界小姐。然后,主持人坐在一堆报纸后面煞有介事地又对这三条新闻逐一评论了一番。  相似文献   

13.
程兴露 《新闻窗》2010,(2):110-111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大媒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日益加大,其社会影响力也成为媒体扩大知名度和增加广告收入的重要因素。有学者称,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一些“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工作者渐渐走进新闻队伍,有的已成长为多家媒体的主力军。在不少人心目中,“80后”、“90后”是独生的一代,是“没有责任的一代”。客观地讲,这一代人虽然有不成熟的一面,但他们充满朝气和激情,有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眼光。他们渴望被认可和重视,特别是在情感方面和自我价值实现方面的渴求更加强烈。如何引导这些后起之秀扬长避短,是保持新闻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摆在各级新闻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刘倩 《中国广播》2009,(2):70-71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新闻立台”成为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一项发展战略。与此相关,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以个性化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关注时事。作为新闻传播中的“守门人”,新闻节目主持人将怎样发展,他们的最终趋向目标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新闻线人”,就是通过向媒体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被媒体采用后获取奖金的人,也叫新闻报料人。概括起来,当前的新闻线人可以分为三类:职业新闻线人、副业新闻线人、客串新闻线人。据统计,目前媒体根据新闻线人提供线索采编的新闻比例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7.
“神话”,《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远古人们集体创作的神异故事”。而“新闻”的定义则是指时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与“神话”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东西,何能扯到一块去呢? 看了中央电视台4月14日和4月19日播出的《海灯神话》,诸位就会明白,那“荒诞、夸张、不能实现的神话”经过怎样的加工变成了鲜活的“新闻” 八十年代著名的海灯法师竟是被少数人吹出来的“肥皂泡”,什么“绝世武功二指禅功、什么正宗少林传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住持”等等桂冠,竟然全是假的,是少数媒体不负责任炒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8,(11):1
汶川地震的讯息,在第一时间被及时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与灾区同胞血脉相连,同呼吸,共命运,更凝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关注和支援。对此,各路媒体功不可没。但是,在整个救灾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不时萌发的“造新闻”恶习,却也造就了诸多“新闻败笔”,令人甚感不适。  相似文献   

19.
在伊拉克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同时,各种媒体也打响了新闻大战。在这其中,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凭借其方便、迅捷及其更强的互动性,在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短信除了给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外,也被一些人视为“第五媒体”。本文试通过对伊位克战争中采用短信进行报道的分析,来探讨短信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形式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发展的障碍,对其能否成为“第五媒体”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在媒体上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一些新兴媒体和这类媒体记者的产生,地市级媒体的新闻记者作为当地舆论机关的“触角”,采访方式和素材获取途径受到较大冲击,与过去相比,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新闻稿件的质量和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作为地市级类的报纸尤其是地市级党报,由于受宣传定位、服务对象等条件的限制,新闻记者不能只从网上找新闻,而是应该把舆论关注的触角伸人到生活实践的第一线,深入到实际中去,真正做到“三贴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