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毕一鸣 《视听界》2006,(3):79-81
戏剧广播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据史料记载,1922年5月,英国广播电台(BBC),现场播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看不见摸不着、仅用耳朵听的免费戏剧,这就是全世界第一次播出的戏剧广播,它根据莎士比亚原作《第十二夜》改编而成。戏剧广播1924年5月在我国也已经出现,据说当时美商在上海法租界所办的KRC电台中“凡京剧、苏滩、三弦等,应有尽有。”①嗣后,我国的戏剧广播几度沉浮,在六十年代曾达于鼎盛,但八十年代以后则日趋衰微。今天我们来探讨戏剧广播的发展不应该是历史的简单回顾,而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崭…  相似文献   

2.
戏剧小品式或称为生活片段式广告主要是截取或营造一个生活场景作为广告的表现环境,再现真实的或略加戏剧色彩渲染的生活片断,从而展示产品信息以及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与直截了当把产品信息传达给听众的陈述式广告相比,这类广告缩短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广告贴近群众,产品深入生活,广告中的人物、环境真实可信,让人顿生亲切之感。因此,广播广告的播音员,在简单的音乐、音效的配合下,单靠自己的有声语言来达到广告所要求的效果,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3.
作为对主流媒体中反映速度最快、覆盖面最广的广播电台来讲,怎样才能在新时期社会改革的媒体大战中做大、做强、做好、做精呢?笔者认为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同步,把广播推向市场,融人到市场经济的大熔炉中.才能让受众更充分地了解广播,认同广播。只有让听众贴近广播、直接参与广播,走听众选择节目、听众参与策划节目办广播的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以往的研究和探讨中,提起振兴广播,提高广播的收听率,每每只囿于广播节目本身的变革或变通:从录播到直播,从单个到板块,从播音室到直面听众的社会大舞台……的确,从内容到形式,其变革的力度之大,其影响的震波之强,堪称我国广播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然而,面对众多的竞争媒体,传播手段单一、落后的广播业从整体上说毕竟还是位居人后,风光不再,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以景德镇地区为例,据2000年底抽样调查,收听广播的人仅占城市人口的9.6%,而在八十年代初,则为21%。不仅如此,出售收音机的商店也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5.
李康  姚加炎 《视听界》2010,(2):107-108
文化体制改革是涉及中国“软实力”的一场变革。江苏电台以独家题材创作的广播连续剧《永远的桃花扇》,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优秀广播剧提名奖、江苏广播剧奖一等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相似文献   

6.
广播     
《视听界》2006,(4):106-106
北京音乐广播7月改版,新闻广播成为美国新宠[编按]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农村广播大力发展调频广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兴市实施农村“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以来,全市已有约40%的行政村通响了调频广播,受到农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基层干部的充分肯定。工程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广播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得益于全市上下对实施“调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8.
彰显广播特色 发展广播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常荣幸能走进2004’(中国)广播发展论坛暨全球华语广播协作会议这个国际化交流的平台,与各位一起探讨中国广播业持续发展的途径,展望全球华语广播共同繁荣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垂髯之年到不惑之岁,几十年终不改的是我对广播的那份痴情,那份眷恋。孜孜不倦地求索,使我从一个泥腿子“广播迷”,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广播人。 从美好的童年开始,我就爱上了广播,村里人都知道我听广播已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但农村有线广播的转播时间是有限的,一天早、中、晚三次播音,满打满算,也超不过六个小时。那时,公社、大队还没有用上电,全靠公社广播放大站的柴油机发电,有时,柴油机坏了,或者需要保养维修,村里所有的小喇叭就都成了“哑巴”…… 听不到小喇叭的声音,我的心里很不好受,顿感食不…  相似文献   

10.
创新广播理念 塑造广播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彬 《中国广播》2005,(11):18-20
谈到广播改革与创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广播的“稿件时代”即将或已经被“栏目时代”所取代。所谓广播的“稿件时代”是指在传统广播理念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传统的广播理念着重强调稿件在广播节目中的突出作用,强化稿件为主的节目形态和播报式的语言表现形态。所谓“栏目时代”是指在现代广播理论指导下做广播的时代。这种现代理念着重强调的是栏目在广播竞争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播影视     
《传媒》2006,(6):75-75
广东数字电视月租低于26.5元可看58个频道,有线电视数字化今年全面推开,我国1%的广播媒体年收入过亿元,“中国安徽电视周”在英开幕。  相似文献   

12.
经营广播     
王秋 《中国广播》2007,(1):9-10
广播要繁荣,除去广播人不懈的努力和一腔热情之外,更要有与市场接轨的理念和整套的管理办法,这也是北京台不断追求和努力探索的东西,就叫它经营广播。  相似文献   

13.
单兴 《新闻前哨》2002,(12):28-28
广播正面临着一场伟大的变革,变革的源动力来自一日千里的现代广电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立体声功能可以把声音的每个细节都完美地突现出来;调频广播一举奠定了广播的新格局;可收听调频的手机;还有数字化广播,网络化广播,互联网广播……新一轮的广播变革浪潮正蓄势涌动。亟待改革的广告运行模式热线咨询作为广播的主流广告形式给广播带来了辉煌,为广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但同时它也正越来越阻碍广播事业的进一步提高与发展。广告性热线咨询与节目性热线咨询有根本性区别,相对而言,节目以追求严谨风格、发布真实信息为宗旨,而广告以…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的广播人和广播发展趋势陈毓祥从香港广播业的演变看广播的优势广播在香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大概是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的家庭手工业开始发展,逐步发展到初级工业。那时是香港广播事业的高峰期。因为当时的听众都是工厂的工人,尤其是女工,很流行写信或者打电...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广播的生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广播是局限的,广播又是不可取代的,广播文艺要生存,就应把“蛋糕”做大,延伸广播文艺市场,就能让广播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西安经济台开播 5年余,每每听节目,感触良多,逢佳作,喜不自禁,由衷感谢主持;逢劣作,心急如焚,恨不能替之。今将所听、所感、所想记之,谨与各位主持商榷。   之一,主持之圆满在度。欠犹不及,过为不足。患此病者,不晓中庸之道,不懂黄金分割率,不知简单即美;政策把不住,分寸感亦差;每致失误,听者生厌。是故吾人主持节目,首当学习积累,给人一碗水,先储一满缸,运筹帷幄,张弛有度,而后取胜也。   之二,主持之大忌为浮。浮则无深度,浮则话多不精,浮则拖沓、逻辑思维乱。患此病者,多抢话以求潇洒,多形容以求渊博,…  相似文献   

17.
网上广播(INTERNET BROADCASTING),亦有人称其为“在线广播”,系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这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日益深入到社会的每一角落,正在逐步成为受众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网上广播应该是新闻媒体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可以应用于媒体分发、远程教育、视频会议、远程演示和商业广告等领域,更重要的它是广播传播手段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夏晓辉 《声屏世界》2001,(Z1):10-12
因特网诞生于 20世纪 80年代,1998年 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第四媒体”的概念。到2000年底,全世界已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了因特网,上网用户大约259亿,其中我国网上用户近3000万。有专家预测,到2002年底,网上用户将达5亿。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无疑是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强大的挑战,加快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继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电视台等十余家电台、电视台开展了网上音视频业务之后,一批批广…  相似文献   

19.
“冷战”的消除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国际关系的主流趋势。但是“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世界从此太平。旧的对抗消失,新的对抗又会产生。  相似文献   

20.
媒‘体作为交流工具,它一直沿着一条方便人们接受信息的轨迹发展。从手势到语言文字,从印刷媒体发展到广播电视,人们从传媒接受信息只需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这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越来越接近。当人们通过网络听到音乐看到影像的时候,互联网的结合图文影音信息要素的多媒体时代就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