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白居易忠州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出任忠州刺史的时间是继江州司马之后,且实际任职仅一年多,一般认为其忠州时期的思想行为和诗歌创作是江州司马时期的延续,因而关注不够。其实,这期间白居易的创作,不但反映了当时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还表达了诗人丰富而复杂的人生感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于研究地域文化及宗教习俗等方面,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2.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是年杜甫54岁。并且成都严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这样,诗人就失去了一个原本可以依靠的好友。于是举家离开成都草堂,乘船沿岷江东下,途经渝州(今重庆市)、忠州(今忠县)。旅途漂泊不定的生活激起了年老的诗人心中那无法平静的不尽的感慨。因而在途中的一个夜晚,提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豆腐菜的日益丰富和繁荣,和名人的提倡、促进与影响是分不开的。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忠州任刺史时,常到玉印寺拜访玉印长老,玉印长老命厨师释保作菜招待。释保  相似文献   

4.
"巴蜀文化"是古今巴蜀地区的文化总和,是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白居易量移忠州刺史,受巴蜀文化的滋润和影响,拓宽了创作题材,与前期创作相比,内容及艺术特色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晚年生活居所不定。公元765年,可以依托的朋友严武突然死去,杜甫只好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这一年杜甫53岁,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  相似文献   

6.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这是为什么呢?据南宋洪迈所著《容斋随笔》介绍,「苏公谪居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始自称东坡居士……盖专慕白乐天而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放到忠州(今四川省忠县)任刺史,在城东坡种了不少树。那时,他抱定「达到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宗旨。他寄情于  相似文献   

7.
清末忠州李芋仙是一流的诗人,他以其超凡脱俗的诗才纵横中国数十年,诗篇流传海内外。一代文宗曾国藩将其比之太白,上海《申报》谓其汪洋恣不减杜,以“小杜”目之,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称“忠州李芋仙先生老名士也……虽素未谋面,而叹慕芋老已非一日。”遗憾的是100年来,很少有人研究李芋仙,李芋仙已渐渐被人遗忘,而他是不能被遗忘的。  相似文献   

8.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① 独夜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②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注 ]:①危樯 :很高的桅杆。危 ,高貌。②此句是说他的文章扬名难道就能使自己著名吗 ?这是诗人自谦的话 ,和杜甫另一诗句“岂有文章惊四海”相似。【新读】永泰元年 (76 5 ) ,杜甫因严武之死 ,失去依靠 ,生计艰难 ,便辞官携家人离成都 ,沿途经渝州 (重庆 )、赴忠州 (忠县 )、至云安 (云阳 )。此诗系诗人离成都到重庆时于舟中所作。诗的首联点清地点、时间和处境。陆上小草摇曳于微风之中 ,对句写孤舟危樯夜泊于水中。诗人用“细、…  相似文献   

9.
161、7世纪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当时文人对诗人何为进行了严肃的追问。这种对诗人角色的追问规定了当时英国文学的诸种表现形态。文学的民族性、高雅性、娱乐性、宗教性,无不与英国文人对诗人的角色定位有关,体现了英国诗人力图通过文学参与政治、宗教、民族身份、个人生存诉求等诸问题的入世热忱,也彰显了英国诗人的艺术自觉意识,构筑了入世情怀和艺术自觉的英国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创办于清光绪32年,1982年正式定名为忠州中学,1996年升格为原万县地区重点中学。学校6易校名,历32任校长。百年来,忠州中学以兴民强国为己任,求真理,达博文,修德行,在化育民生的峥嵘岁月,内敛成拥有独特文化内涵,具备宽厚兼容风格的巴渝名校。  相似文献   

11.
国王、诗人两反目《王书》“序诗”成檄文菲尔多西(940-1020?),中古波斯诗人,著有叙事诗《王书》。这部诗是古代波斯民间文学的总汇,有近六万行。按照当时的惯例,受国王保护的著名文人的创作都要题献国王,一般来说卷首还应有颂诗一首。为了让诗人在这部作品中将自己的形象塑造得高大一点,当时国王答应,诗歌写完后,诗人将得到的报酬是每行诗一块金币。不料创作完成后,国王的大臣却只给诗人每行诗一枚银币。不  相似文献   

12.
《天上的市街》写于一九二一年十月,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革命走向低潮时期。当时的诗人由于长期住在国外,对国内实际了解得不多,加之他还“带着很浓厚的浪漫蒂克”(周恩来:《我要说的话》),一九二一年一度回国,目睹了军阀统治下的现实,比想象中更为丑恶,便产生了苦闷彷徨的情绪,这在诗集《星空》中有着明显的反映。但诗人毕竟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同上)。一旦他正视了现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追求的激情又重新高涨起来。这首诗选自诗集《星空》,是当时诗人思想实际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3.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的时间仅一年多,而诗歌创作却大约有百首。他在忠州期间的心态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有一种强烈的归京意识,另一方面又担心归京梦想的破灭,始终处于一种焦虑的期待状态中。  相似文献   

14.
王之波 《考试周刊》2008,(22):197-198
美国的超验主义对美国的文学及哲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当时,产生了一大批诗人和作家.爱米莉·迪金森是其中最有名的诗人之一.她对自然界敏锐的观察,精巧细致的思维方式和对爱情的描写.打动了读者.成为当时唯一一位堪与惠特曼齐名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15.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是美国十九世纪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超验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他生于马萨诸塞州的康考德,这个宁静秀美的小城在当时是美国超验主义运动的中心。十七岁时,梭罗在哈佛大学研习,受到当时在哈佛任教的超验主义诗人琼斯·成利(Jones Very)以及超验主义信仰者,国际法专家布朗逊(Bronson)的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一些诗人(词人)由于各自在写诗(词)时有其自己的特征,故被当时的人们起了恰如其分的绰号。这些绰号说来都十分有趣。  相似文献   

17.
<失乐园>这一部杰作,反映了诗人在当时大革命时代背景下不屈的革命斗志以及他如何由一名清教诗人转变为一名民主革命诗人.  相似文献   

18.
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是近代俄国文学的开创者。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世家。他从小听保姆讲了许多民间故事和神话,阅读了父亲大量的藏书,叔父(有名诗人)和当时一些优秀作家经常出入他家,这些都增长了他对文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张耒对当时社会现实认识深刻,一生创作了大量体现民本思想的诗歌.张耒诗歌中的民本思想体现在与民休戚与共、为民祈天、与民休养等三个主要方面.这种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有关,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20.
北宋诗人郭祥正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很大影响,其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数量众多,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尤其侧重描写安徽宣城与当涂两地风光。山水景观诗创作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理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