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人们对有关“野人”报道兴趣正浓的时候,中国实验动物云南灵长类中心最近宣布了两年来考察的结果:在盛传有“野人”出没的云南沧源自治县,既没有“野人”,也没有合趾猿,在云南省的其他地方,也没有找到“野人”和合趾猿存在的任何证据。这对于希望发现“野人”踪迹的广大群众和记者来说,无异于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对有的曾热心报道有关发现“野人”传闻的新闻记者,不能不说是一贴很及时的清凉剂。“野人”,是近年来报纸刊物上一个重要话题,有关的  相似文献   

2.
林溪 《湖北档案》2002,(11):26-29
在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等原始森林,有一个"野人"时常出现:他白天跟踪珍禽野兽,夜晚蜷缩山洞兽穴,与野生动物杂居.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周刊》2010,(38):20-20
日前,中国有关专家重新建立起对中部原始林区神衣架进行“野人”考察的研究组织,并正筹划对神农架“野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4.
一只曾经事先两次被科研部门鉴定为短尾猴的野生动物,事后却被新闻界当作“野人”,进行了纷扬中外的宣传,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作为邵阳地区科委组织对新宁短尾猴鉴定成员之一,对此深表遗憾。造成这一失实报道的主要原因,是某些新闻单位少数人猎奇  相似文献   

5.
西藏,在大多数内地读者的心目中,是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而我这个已在高原上跋陟万里的人,却仍觉得脚下这片土地是如此富于神奇色彩。在这里,我结识过亲眼见过“飞碟”光临头项的边防军人和目睹“湖怪”浮现水面的地质队员,他们讲述的这些鲜为外界所知的自然之谜,使我不胜惊诧。而最令人困惑,也最引人好奇的,还是那在雪域林莽中直立行走,行踪怪异的“野人”的传闻。作为一名记者,在西藏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曾进入藏东原始森林和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也曾取道帕里雪原,翻过喜马拉雅山,来到藏南边境采访。我在藏族群众中间,听到过有关“野人”的传说。当然,记者只相信事实,对那种道听途说,我都一笑了之。可是想不到,我却真正碰到了确有亲身经历的人,听他们讲述那些离奇境遇,我真有点  相似文献   

6.
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有孩子们与野人相遇的环节。贝儿看到曹格扮演的野人,吓得哭了起来,然后抽噎着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乖乖地交给了野人,野人让做什么她就做什么。Feynman虽然是男孩,对野人的恐惧也不例外,他不顾身后的贝儿,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路小跑,跑得越远越好……  相似文献   

7.
所谓的野人,在学术上被授予了一个统一的名称——“不明灵长类动物”。对唯一的实物证据一毛发进行的科学检测发现,野人并不存在,而是一些形形色色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杨蕾 《新闻前哨》2002,(2):13-14
去年8月下旬,各 大报刊纷纷载文,称8 月18日神农架发现一 直立行走的奇异动物, 神农架林区政府方面 认为这就是人们俗称 的“野人”。在科学昌 明的今天,一个荒谬 的、与科学相违背的论 调依然大有市场,是颇 具讽刺意味的。那么这 种有“野人”说何以被 广为传布并为人们所 接受呢?笔者希望从传 播学角度,结合自身实 践经历,对有“野人” 说传播现象做一番剖 析。 一、神农架是否存 在野人 首先,我们要明确 一个问题,即神农架是 否存在野人。神农架存 在“野人”的可能性几 乎为零——这是凡是 曾本着严谨求实的态 度用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10.
当多雄一雌时,野人如何进行交配呢?看看下面的场景吧! 琼·丝丽在1995年4月撰写的《人类学及科学界的新使命》一文中,谈道:“我所接触的野人群体,像英国绅士对待妇女一样,显得彬彬有礼。充分显示了对女性的尊重,这表明野人有接受人类文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一位青年作家跟我讲起这样一件事,他在赴美考察之前,某晚报记者写了一篇千余字的访问记,竟有三处不妥和失实,弄得他很难堪。第一处是说这位作家是“寻根派”文学的“首领”,他深表反感。且不去考证当代中国文坛到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第一线的来稿,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从而使报道既快又真实。短尾猴是1984年10月24日被捕获的,老百姓传言为“野人”,  相似文献   

13.
编者的话     
云南人民出版社在世纪之交以特有的魄力策划组织了中国出版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走进西藏”大型文化考察活动。七位知名作家带着对西藏的热情向往,历时三个月,分别从滇藏线、川藏线、藏边线、青藏及山南线、新藏线、中尼线,东西向横穿西藏进行了考察,各自走完了1500-3000公里的进程,胜利会师于布达拉宫。这既是作家们的一次文化跋涉,更是一次生命与灵魂的跋涉。在中国文化史、出版史上都抒写了不容忽视的一笔。七位作家以他们全部的勇敢、智慧与才情去拥抱和叙说雪域高原。曾哲以他丰富的飘泊经历和探险经验,战胜了来自自然和心理方…  相似文献   

14.
严实 《今传媒》2003,(4):73-75
制作标题不能本末倒置 “非典”病毒源自何方,是防治“非典”疫情的一个瓶颈问题。最近,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通过对59种动物共1700份动物样品基因序列的推测,证实“非典”病毒来自蝙蝠、猴子、果子狸和蛇等野生动物。尽管冠状病毒在家养动物和宠物中有很多种,但其并非“非典”的病源。这则消息,新华社5月24日向全国发了通稿,其主题十分明确:“非典”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5.
走进西藏     
王芯克 《新闻实践》2006,(9):I0004-I0004
为了加强东西部新闻界的交流,增进浙江记者对西藏的了解,从2006年7月26日开始,省记协组织的“浙江新闻记者采访团”一行17人赴西藏异地采访11天。在西藏期间,采访团的记者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困难,参观考察了青藏铁路、布达拉  相似文献   

16.
益西加措,西藏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别看他个头不高,身体瘦弱,但他在西藏这个艰苦地区,在自己钟爱的新闻岗仕上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曾多次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和“十佳”记者称号;参加工作还不足十年,就已经是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了;去年,这位勤奋好学、爱岗敬业的藏族小伙子,又成功地实现了他新闻生涯中的又一次跨越,成为中国新闻最高奖——第五届范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是一架飞机,拆掉任何一个零件都可能导致飞机最后的坠毁”4月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美国野生救援协会在北京共同发布了《全国食用野生动物状况及公众对野生动物消费态度调查报告》。这是继1999年在全国21个城市开展有关调查以来,再次对中国人餐桌上野生动物的消费情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盘查”。据介绍,这项调查中所称的“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和来自野外的野生动物。人们尤为关心的是,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以及近期禽流感疫情日益紧迫的情况下,中国人食用野生动物的总体状况和态度有何转变?通过…  相似文献   

18.
他是一个探险家,跟踪长江漂流,骑摩托车西行5000公里的采访,参加中英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科学考察,进入九万大山寻访“野人”踪迹……4封遗书,曾写下了他的勃勃英气。 他是一个出色的记者,让自己在思考型记者的行列中定位,即使面对恶势力的威胁,他也敢于说出真话。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无畏把“强荧”这个名字写进了中国“首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的金榜。 强荧进入”新民晚报》前,曾当过大学教师,虽染得一身斯文,即以男子汉的刚健把记者的活几干得十分精彩。 1993年,中英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科学考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正在积极与世界新闻事  相似文献   

19.
搜同志     
《网络传播》2006,(9):84-85
中国西藏旅游网是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网站。它全面地向世人展示了西藏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西藏概况”用地图的形式把西藏分成了7个区,分别对每个地区进行了大致介绍,并配以风景图片;“旅游法规”登有《西藏自治区旅游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告》等法规,如果有意向去西藏理由,有必要充分了解这些法规,比如,对于天葬,人们一直都存在着好奇之心,然而,政府有规定,“任何人不得对天葬仪式进行围观、拍摄、摄影、录像等活动”,所以,去西藏旅游之前,了解这些法规是很有必要的;“旅游路线”推荐了许多游西藏的精品线路;“进藏须知”提供有西藏行车技巧、高原保健、旅行摄影须知、常用藏语生活用语等信息;“高原气候”介绍了西藏独特的气候特,征;“景点”中提供有西藏7个地区的旅游景点信息,并配有精美的图片。  相似文献   

20.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