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美兰 《考试周刊》2014,(34):71-72
<正>一轮复习是重基础、重系统、重规范,面面俱到的复习,而二轮复习则是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实现知识的关联、迁移和内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函数导数及其应用问题,其涉及面广,与其他模块知识交汇的多,题目灵活多变,学生在复习中难度较大.在高三二轮复习中应帮助学生"减负",让学生能轻松地形成知识系统,并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徐庆 《考试周刊》2009,(20):72-72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增强学生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在复习中落实考试要求,提高数学能力的目标就必须研究制定和执行好第二轮复习策略。  相似文献   

3.
二轮复习在整个高三备考复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抓好二轮复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考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及灵活运用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索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复习课是以巩固、疏理已学语文知识,完善语文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一种课型。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具有系统性、巩固性、检验性、指导性、预设性等特点。有效率的中学语文复习课可以使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进行再现和巩固,及时堵漏补缺,做到温故知新;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形成知识网络;能够对语文知识的检测和对语文能力的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而使学生形成具有智力功能系统化的知识正是复习课的任务。单元复习课就是要把整个单元内相对独立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相应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目的是把相关知识进行有效链接,并温故而知新,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陈利军 《考试周刊》2011,(88):173-173
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复习高中物理力学知识,明确复习目标,做到复习对路;加强概念与规律的复习,夯实学生的物理基础;复习基本解题方法,注重能力培养;重视实验训练,培养实验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8.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阶段,是能否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关键,因而对讲、练、检测等有较高的要求,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如何提高第二轮复习效益?本文就此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主要是打基础,是各个知识板块的一个综合性的复习.后期复习和一轮二轮复习不一样,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考生备考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讲,后期复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考生能否系统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且,由于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其变成一轮复习的重复,所以不仅仅对老师的讲练、检测等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复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复习不同新知的学习习惯,其侧重点在于将整个知识体系构建起来,这是对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提升,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图,从而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能力。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能量转换这一知识为例来谈如何进行高中生物的复习。  相似文献   

11.
高三复习构建立体框架式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减数分裂”和“遗传基本规律”的联系复习为例,论述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促进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轶 《广西教育》2009,(11):46-47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考数学总复习不只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而是要通过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异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在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如果靠加班加点、打题海战术,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巧妙选编复习习题,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一种对系统知识依赖程度极高的"知识型实践"。与这种实践形态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发现并确认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监控并调整方案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过程应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沟通,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双向建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组织等,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4.
新授课的侧重点是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复习课的侧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复习课中的练习题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并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类题目一节课最多两题为好。下面,我就结合一节复习课《圆的面积》谈谈综合复习题的解析。  相似文献   

15.
徐庆 《中国教师》2009,(Z1):380-381
第三轮复习在时间上直接与高考相连,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最后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第三轮复习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中考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稳定核心知识,为后续第二、三轮复习做好知识准备和方法技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要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深刻化,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使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而复习课又不同于新课,单纯的把旧知识重复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往往效果不好,因此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史广岩 《课外阅读》2011,(7):253-253
概念图是一种基于意义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技术。通过建构概念图确定复习起点、促进记忆,对比分析概念图转化生物知识、形成知识连接、发展学生能力。应用概念图复习是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的桥梁,是对传统高考复习模式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8.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第二轮看水平"之说。"第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  相似文献   

19.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其目的是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错误,遗漏的地方加以澄清,平时学习中点状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说复习的好坏与教学质量有着  相似文献   

20.
中考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及灵活运用的关键,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二轮看水平”概括为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的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知识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中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