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一门将科学、艺术、技术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造型基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怎样进行艺术设计类专业造型基础的教学,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造型基础教学发展的新思路,是目前各大高等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教学成为了改革的重点,专业基础课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电子科技大学将"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基础"整合为一门课程——"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改革遵循加强基础、更新结构、学科渗透和少而精等原则。本文探讨"电路分析"和"模拟电路基础"课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更好适应新时代的学习要求和能力挑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新农科通识教育是建设农业强国、培养“三农”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农业、环境与人类健康”课程为例,探究新农科通识课程教学理念与建设路径。课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指导思想,以“融合、创新、发展”为课程理念,设计了“遵从自然、利用资源、创新技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五大主题教学内容,创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Transdisciplinary)—线上线下多场景联合(E-platforms)—朋辈教学体系支撑(Assistants)—“教师—朋辈—学生互馈激发”(Motivation)的“TEAM”教学模式,建立了二维融合—三方评价—四度提升的“2+3+4”全过程评价标准体系,同时融合科技小院一线实践等思政元素,培养具备学科交叉融合系统知识体系、自主学习与批判思维综合能力以及“三农”情怀与责任担当的“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新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4.
新农科背景下,林学专业3S技术类课程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特征。以3S技术的基本功能为出发点,基于3S技术与林业的有机结合,依据3S技术与林学专业主要课程的交叉融合,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环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全面剖析新农科赋予林学专业3S技术类课程时代的新特征,为林学专业3S技术类课程体系的优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湘利 《教书育人》2012,(15):140-141
大学化学,简称大化,是能源、电信、机械等非化学化工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运用化学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21世纪多学科多领域交叉对工程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价值观转变,就业压力增大,"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相似文献   

6.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设施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生物、环境、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一个兼具农科与工科特色的交叉专业。《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设施专业学生工程部分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温室设计课程学习的一个入门环节。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农业院校中的农工交叉学科的工科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基础课程体系存在以学科为中心、课程门类多,各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重复过多等弊端,提出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是高校医学院校生物医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是改革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针对河南理工大学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符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人才培养对区域发展贡献不足等诸多问题,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农科建设要求,依托地理学专业开展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融合学校的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等优势学科,利用这些学科在农业信息技术、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村镇规划、土地整治等涉农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对课程设计、培养环节等方面进行革新,从而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将地理学专业建设成为能够适应新农科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农业的新兴特色涉农专业,培养新型的、具有深厚“三农”情怀的新型农业高科技人才,满足现代农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筱文 《教育》2006,(12):61-61
英国科技委员会最新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讨厌学习数理化等基础课程,更愿选择“赶潮流”的软性课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文理工交叉、技术艺术融合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该专业目前在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医药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提出探索实施计算机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尤其突出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同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专业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高职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文理工交叉、技术艺术融合的特点出发,探讨。了该专业目前在艺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举措,各大高校都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着课程思政的探索实施活动,怎样融合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达到隐性教育的目标则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基于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元素的内嵌性,探究了基础会计课程与课程思政具体的融合路径,通过将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结合,“内嵌”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搭建基础会计课程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面对 21 世纪教育观念和教学目标的转变以及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农科化学课程由于其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综合性和适用性, 使之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电大农科基础化学课程多媒体教材的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农学学科专业的设置现状以及学科功能发展和演变的内在需要等方面来分析,非农学科专业与农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将更加普遍.非农学科专业与农科专业之间交叉、渗透的面将更宽,结合点也将更多,交叉渗透将逐步走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并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型的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农学学科专业的设置现状以及学科功能发展和演变的内在需要等方面来分析,非农学科专业与农科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将更加普遍。非农学科专业与农科专业之间交叉、渗透的面将更宽,结合点也将更多,交叉渗透将逐步走向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并突出表现在科学研究型的交叉渗透。  相似文献   

17.
较长一个时期,我国技工院校在技校课程设置方面都不同层度地存在着工种课程划分过细,课程设置专业局限性过强,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和融合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导致课程内容繁琐、交叉重  相似文献   

18.
李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2,(26):119-121
"材料科学基础"是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较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之间的桥梁。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文根据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料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对"材料科学基础"大平台教学进行了探讨,坚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意理论体系的贯通融合、与专业课的衔接等原则,对材料类专业"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教法交叉融合的课堂教学、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引导的实践教学、多元课程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培养等多个角度对该课程的改革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基础》作为面向高校非生物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通过传授生物基础知识系统理论,使学生掌握生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常识,具备基本的生命科学素养。通过促进在不同学科领域相关知识的交叉融合发展创新思维,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