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金顺 《中国科技信息》2006,(2A):179-179,18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写照。  相似文献   

2.
周全 《科教文汇》2009,(25):215-216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和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中国化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人为本”正是这一新的历史阶段的最新体现,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了我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迈向新世纪征途上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区别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既有现代化的一般性又有特殊性。从马克思对现代化的解读来看,其物质生产、价值旨向、领导主体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主线、全面性为特征、和平发展为原则的持续深化的过程。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路径来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方向,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迈进。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写照.  相似文献   

6.
发展观作为一种指导理念,会对社会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对发展观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进行研究,是建设高度发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便于我们在世界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明确发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7.
今年,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思想的提出和运用,标志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邓小平理论的创造和发展。法治思想写入宪法是全民族的壮举,而德治的并用又为马克思国家主义学说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并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伟大而艰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针对江泽民这一新的论述,有些人对此产生了疑虑:这样做是否会改变党的性质,从而影响党的先进性?是否会把中国共产党变成“全民的党”?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而提出的重要理论。它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威 《学会》2005,(6):6-10
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党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目标的进一步确立,独立于市场体系和政府体系之外的社会组织迅速成长,朝着政府部门社会化载体的方向发展,社会组织无疑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孙庆平 《中国科技信息》2004,37(24):192-192
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面对这一现实,社会主义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奋斗目标,这是社会主义中国作为历史主体主动参预全球化并影响其发展方向的实际行动,也是我国在全球化舞台上实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竞争比较优势的实际步骤、是我国利用全球化这一机遇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际表现。  相似文献   

12.
宋成鑫 《科教文汇》2007,(8X):185-185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在探索中形成的许多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体现,它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想和战略观点,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有了质的飞跃;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优良的理论依据。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形成了邓小平发展理论。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论断,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这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样深化对发展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程岩  闫东伟 《科教文汇》2007,(2X):187-187
今年是《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实施60周年,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实际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介绍土地法大纲颁布前后,黑龙江地区土改运动历史进程,来探讨土改运动对农民的解放、决战的胜利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思想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涉及社会各领域,分阶段、分层次的逐步实现的发展目标。这一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又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规划与展望,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求索。开拓奋进,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辉煌历史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80年,是全体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80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团结前进的80年,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的80年。80年来,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全部实践,无不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无不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不与共产党人科学认识、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唯一的执政党,它在中国取得执政地位,既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发展结果,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必然性所作的自觉和自愿选择,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积极有为努力奋斗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这三重意义上来说的执政选择,是最可宝贵的历史经验,一直以来,人们正是这样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由的。然而,根本而言,这样来理解的执政理由,确切说还只是执政的必要条件,而不是执政的充分条件和基本根据,执政理由按其基本含义而言,恰恰是要侧重从后一种意义上来理解的。因此,对于长期以来我们所玖为的那些执政理由,必须加以深入研究。也即是说,仅仅停留在原来的意义上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以论证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包涵着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指明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方向和战略问题,为进一步统一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思想行动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20.
田之华  史丽丽 《科教文汇》2007,(12S):162-162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很多现实矛盾也暴露出来,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当今我们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借鉴我国古代和西方人本思想的精华,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原理,顺应当今世界文明发展潮流,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它要求要以尊重人的尊严、实现人的权利、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是否符合人性,是否有利于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当成衡量一切制度、政策的根本原则,处理好现实与未来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