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秀文 《考试周刊》2007,(45):31-32
现代诗歌用优美的意境、明快的节奏表达作者的愿望,教学多年,发现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多读诗歌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产生创作的欲望,在教学中可以用指导诵读、推敲字词、揣摩手法、多读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诗歌阅读的方法,用教师的写作带动学生的创作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学生能够在诗歌中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情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诗歌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古诗两首>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读,即指诵读。诵读是诗歌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诗歌的意蕴固然要深刻领悟,但作为学习阶段的中学生,要想深入领会诗意须先进行有效的诵读。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品味,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正如古语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诗歌的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诵读。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诵读呢?我认为采用以下层级式的诵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音读音读是诵读诗歌的基本层次。其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诗歌中常有一些平时不常用的生字、生词、多音多义的字词,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如选入课本的《诗经》三首和屈原的《…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首先,多层面的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要想感知诗中形象,理解诗的内容,领悟诗中情感,诵读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学生走进诗歌美妙的艺术殿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从而使学生掌握诗歌语言、意境、内涵.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不仅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且因其句精词粹、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意境优美、易读易记等特点而被大家所喜爱与诵读,尤其特别适合学生来诵读.教学实践表明,诵读是诗歌课堂中一个关键性的教学环节,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本文围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强化诗歌诵读"的话题,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①读出诗歌的音韵节奏;②读出诗歌的内容大意;③读出诗歌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学习古诗时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在教学四年级上册20课&lt;古诗两首&gt;时,我确定古诗教学的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洪静 《教师》2010,(28):87-88
诵读是一门用声音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它融人了诵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想象。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新课标指出: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可以说,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诗歌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分析少了,学生难以领会其神韵;分析多了,学生便如坠五里云雾,似隔岸观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诗歌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了诗歌教学的四个“不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作文水平。读,不妨让学生“摇头晃脑”。诗歌,有其独特节奏和韵律,特别是古典诗词,词句匀称工整,音节铿锵鲜明,特别适合诵读,其中也包括一些优秀的新诗,是非出声诵读而不能得其神韵的。教读过程中,我借鉴了古代…  相似文献   

10.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无论是古代圣贤孔子,还是近代教育家陶行知,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力求让学生在朗读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诗歌教学离不开诵读。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应达到三重境界: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引  相似文献   

11.
肖体长 《教师》2015,(6):31-32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没有美感、缺乏整体教学观的现状,提出以“读”为主的诗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涵泳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从而体味诗歌的原汁原味,获得审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诵读应该成为古典诗词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低段学生在诵读中想象、中段学生在诵读中对比、高段学生在诵读中归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在意蕴,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掌握解读诗歌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古典诗词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诗歌以其深沉的意境美、凝练的语言美,常常能够促使读者陶醉其中.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是学生必备的语文素质.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和感悟诗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诗歌教学,往往是老师讲解学生听,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因而,诗歌教学最后只停留在一个"读、背、记"的层面上.新课程倡导教师的教学要注重学生技能的提高、审美素质的提升.因此,诗歌教学就不能只让学生会读、会记、会背,而要掌握诗歌的表达方法技能,如意象的选择、语言的锤炼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在诗歌教学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引领联想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诵读从字面含义理解是包含熟读、背诵两层含义。诵和读都包含了对原有内容带有感情、节拍明显的朗读,并在过程中把握诵读对象的主要内容和含义,渲染文化和感情。在诵读中要注重音节、音调、停顿、语速等具体语音现象和表达技巧的应用。而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是语文启蒙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可以让小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实现耳、口、脑、眼的多器官、多功能协调运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可以在诵读过程中实现对古诗文意境的想象和描绘,对其中包含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是有效提升古诗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效率和兴趣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下阅读教学中的少读多析、寡情多义、未诵多解之风非常盛行,尤其在诗词教学中,轻视“悦读”重在解析,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诗词的情意美和韵律美,教师大量的注解式的解读也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疑,诗歌的教学过程是一次审美悦心怡情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梯度的“悦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和想象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读出古典诗词的诗味,无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因此,要读好一首诗,首先,借助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其次,进行分类诵读,自然接受诗词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进入诗词的海洋,领会诗中的“情、爱、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抒情性是最强的,它是集形式美与情意关于一体。由于古今表达、措词、句式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抓住古诗的这些特点,运用诵读、音乐、绘画等多种激趣方法.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获得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8.
<正>一、诵读体味音乐美古代诗歌具有音乐美,它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韵律协调,特别适合诵读。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刺激感官,进而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兴趣。1.设置不同的诵读形式在古诗词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活动,接近文本,去反复诵读感悟,比如个人自由读、学生示范读,教师示范读、听录音读、两人对读,教师个人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贯穿始终,使学生每次读后有新的感悟和体会,从而达到理解  相似文献   

19.
袁芳 《青海教育》2002,(10):25-26
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比重较大,有30多首之多。诗歌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诗歌的这些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突出一个“新”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诗歌教学过程中,突出一个“新”字。在每次进行的诗歌诵读课上,我出示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就抓住了诗歌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有限,所以我们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赏析方法,以求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诵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淡淡几笔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这种写景抒情诗,我们常采用"唐诗素描"法去引导学生赏读。所谓"唐诗素描"就是加以想象,把诗改写成散文的形式,融进改写者自己的感情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