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诗词教学如何调整,方能提升学生阅读诗词的质量与数量?关于诗词的阅读指导,可由诵读切入,先展示诗词韵律美;再基于感知诗意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诗词形象美;然后以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美;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群组阅读",让学生畅享诗词之美。引领小小学童开展古诗词阅读,首先应注重诗词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古诗词,注意加强诵读,感受诗词音乐之美。挖掘诗词内涵,用心体悟,与诗词对话。指导学生鉴赏,注重审美体验。加强积累,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每册初中语文课本中均选有古代诗词曲。借助这些古诗词曲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美育和文史教育。如何做好古诗词曲教学,可从三方面努力:用练习题的形式细化知识点;注重朗读,抓住名言佳句,突破背诵默写;抓住名言佳句,感受古诗词曲的图画美。  相似文献   

4.
李媛 《教师》2010,(10):78-79
中国是诗的国度,天地精华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每一首古诗词都蕴涵着诗人们对家乡、对友情、对山水、对生活的深厚情感。而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就是在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词的意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引导他们从朗读开始,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品读鉴赏,领悟诗作的艺术风格.品读意象,感悟诗词的意象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5.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首先阐述了古诗词教学意义,其次分析了古诗词教学的问题,最后探讨了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创设直观情境,感受诗词文化魅力;联系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合作学习,营造诗词学习气氛;加强诵读指导,体味诗词音韵之美;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据了很大的篇幅。然而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文化,优化诗词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古诗词,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黄金茂 《教师》2014,(2):62-62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古诗词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做好古诗词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感受传统诗词的审美特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教师要通过吟诵、感悟、体验、分析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关、情感美和思想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只有真正把握其文体特点,并顺应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和需求,引领学生深入到诗词内核中,感受其韵律之美、画面之美和情韵之美,古诗词的教学效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语言美,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在探究作者炼字之美和辞格运用的过程中感受修辞美;在创设情境和追溯背景的过程中开展陌生化教学,体会古诗词的结构美;在比较分析和延伸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古诗词语言的象征性;这些都能使学生关注古诗词的语言,有助于构筑古诗词本真课堂。  相似文献   

10.
正《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学生对古诗词的印象首先就来源于音律的美感,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了解作者创作古诗词的初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必然要从诵读开始,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而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换掉一个则会让整个诗词意境大改。了解这些,我们才有可能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词,他们想通过这些字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而学生如何在学习古诗词中去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美,感受中华文明的美好,作为现代初中生又如何将古诗词中的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赖晓妹 《学苑教育》2023,(32):43-45
当前时代教学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能力,为使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发展,教师就要实施审美教学,使审美教育活动同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为此,文章围绕审美素养的培养,立足于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展开讨论,分析基于审美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价值,提出有参考性的策略:重视诗词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结合诗词情感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自觉;品味诗词音韵之美,提高文字审美能力;深入领会诗词意象,提升学生精神境界,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形成独立而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古诗词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有效载体。结合教学实例,从激发想象、诵读为本、整体感知三方面探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以期能帮助学生在品味诗词的深远意境中汲取古典诗词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诗的国度,天地精华成就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每一首古诗词都蕴涵着诗人们对家乡、对友情、对山水、对生活的深厚情感.而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就是在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古诗词的意义.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引导他们从朗读开始,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品读鉴赏,领悟诗作的艺术风格,品读意象,感悟诗词的意象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的教学却走入误区:一是忽略诗词的文学特性;二是引导过多;三是过于注重解释字词;四是滥用多媒体。古诗词具备审美特性更具备意境美,我认为应重视其“意境”,从“体味意境”入手。  相似文献   

15.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古诗词最重要的特征。这“画”,这“情”,就是诗词的意境.催人遐想,让人深思。因此,走进诗境成为解读古诗词意蕴的前提。请看《小池》的执教者如何在课堂上“注重读.发挥想.引导品”.让学生感受美的、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阅读要进入文本,感受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但由于学生对诗词意境想象乏力,故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古诗词阅读要从呵护和培植学生想象力开始:关注学生平时对知识表象的积累,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头脑中的知识表象开展想象,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可能驾驭想象之舟,畅游于古诗词学海,才可能真正领略我国古典诗词之魅力。  相似文献   

17.
中华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古诗词之美,已是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全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展开论述:1.整体感知,探究诗词的情感美;2.捕捉意象,体悟诗词的意境美;3.反复诵读,揣摩诗词音韵美;4.斟字酌句,咀嚼诗词语言美;5.激发想象,欣赏诗词的画面美。实践证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从而在诵读中感悟其中的美。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了解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有着其他文本不可替代的作用。诗乐本一体。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课前用音乐诱导学生,课中用音乐激发学生,课后用音乐收束,有助于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有助于其领悟古诗词之情感意蕴,感受古诗词之音律美与艺术美,能有效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小学古诗词课融入音乐元素,要适时、适度,配乐也要恰当。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选择定格画面的方式表现诗词的场景之美,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表现诗词的故事情节,以坐针毡的方式理解诗词情感,戏剧化的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古诗词,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改变古诗词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借助生活经验进行创意表达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体悟,在即兴式参与、具身体验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得到审美与文化的双重陶冶。  相似文献   

20.
诗词鉴赏,是在感知诗词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理性的认识。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学会鉴赏古诗词,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现代中学生对古代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不了解,对沉淀着民族文化心理的意象感到生疏,自身生活阅历的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