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细读,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常态,也是语文教师的一贯追求。文本细读可以选取的切入点很多。标点符号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读标点可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人物神韵,深入体会人物心理,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利用标点实现文本细读,方法多样:比较法、补白法、想象法、聚焦法等等。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实际情况、学生认知水平来制定合适的方法。语文教学可以从标点入手,让文本细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姚冬娥 《学子》2014,(10):34-34
文本细读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真正静下心来,走进文本,沉入文本,细读文本,用心去感悟,从而品味出文本的独特味道,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文本读通,读透。由此可见,文本细读是新课程理念下解读教材的全新方式,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一、文本细读,从品词析句入手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离开了语言,也就谈不上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品词析句,对于文本教材里的每个字、每个词、  相似文献   

3.
“细读文本”是阅读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互动交流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教材文本进行细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包括教师对文本的细读,也包含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细读。换句话说,就是教师以阅读为起点,仔细研读文本,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和修辞,获得亲历的阅读经验、情绪和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言语,开掘言语的内涵,主动并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细读文本离不开教师先行、教师选择和教师指导,可以说“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教师。  相似文献   

4.
文本细读是一种引领学生充分品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有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关注文章语言、细节、背景等方面引领学生细读慢品,使学生领悟到文本语言的真谛,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相对而言,初中阅读更注重文本细节分析,更突出文本细读。而这是对文本进一步深挖细究、探索内在结构的阅读方法。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应以语文阅读为平台,抓实文本细读,继而进一步推促文本语言内化,以便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笔者结合实际,通过精准把握“点”寻找文本细读策略。一、找准着力点,深化教学目标目标是阅读教学的方向,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需要指向目标。这样目标才有存在的价值。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仅仅把目标作为一个备课的要素,而没有真正通过目  相似文献   

6.
细读文本,教材中除教材本身语言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特殊语言”——文题、插图、课后练习等,它们推开了学生语言训练的另一扇窗。从这里,学生也可以领略到教材语言的美妙神奇、作者的匠心独运等语言学习的迷人“风景”。教学中.教师可依据这些“特殊语言”,落实语言训练的广度、深度和效度,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  相似文献   

7.
教师通过文本细读,可以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可以走进文本,亲近言语,涵泳品味,才能领悟作家的情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主动建构。下面,我就结合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桥》一文谈一点文本细读的心得。  相似文献   

8.
胡定坤 《学语文》2011,(6):72-73
随着“文本细读”被引人到课程语境中。“文本细读”从一个文艺批评的概念转化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在运用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开始显现。有人提出了“文本细读异形化”的担忧.综观现实教学状况.出现了随意肢解文本的完整性.否认文本确定性的倾向。或是在追求语言分析的科学化道路中,单纯为了分析文本而进入文本。陷入了一个局限于文本的极端。从文本的封闭中解放出来,又要警惕陷入过度解读的陷阱。  相似文献   

9.
文本细读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探寻细读切入点,可以助力学生亲近文本,品味语言,进而理解所读内容,提升阅读理解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重要性,并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从多个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文本细读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下中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着一种倾向:台上老师声情并茂、神采飞扬;台下学生对老师的提问默不作声,只是奋笔疾书地记录着老师的结论。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真正掌握了独立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了吗?显然没有。因为真正进入作品,需要“细读”。所谓细读,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和结构要素,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进而揭示作品主题。老师的文本细读能力并不能代替学生的细读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存在对文本阅读的浅虚化、粗略化的现象,学生很难真正地进入更为细腻、真切、深入的阅读状态,此种"不求甚解"读书法以及对阅读的曲解、异化现象,亟须教师引领学生回归文本细读。从文本细读的理论要言与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文本细读的基础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文本细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了新的空间,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的细读能力是部编教材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提升的能力,是各地中考考查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如何帮助学生潜心领会文本,挖掘文本的内在品质,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本文以涵泳品味、情感体验和转换视角为策略开展导学尝试,通过情感上与思想上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该文论述了《综合英语课》开展“文本细读”活动的必要性.文章首先阐述了文本细读的含义及其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综合英语课》的本质属性和阅读特点,指出认知性阅读活动和评判性阅读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论述了《综合英语课》开展“文本细读”活动的必要性,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也有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教学重心的把握,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文本细读,直抵作家心灵深处,心中似有一片汪洋大海 在以前,教师需要“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那现在呢?如今已不是一桶水的问题。而是需要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只有在这片汪洋大海里“挣扎”一番,“出生入死”一番,才能在课堂上尽情挥洒。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一文时,就经历了一番“挣扎”。当时还没有意识到文本细读,只觉得我们教师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对课文主人公进行深刻了解.从心底激起敬佩之情,你的课堂才会真情流露。你才能真正感动学生。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让语文课充满语文气息?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培育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场所?文本细读,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的强烈关注。特级教师黄孟轲先生对“文本细读”有如下阐释:文本细读源自20世纪欧美文学新批评,曾经对文学阅读产生过较大影响,它强调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注重文本的语境及隐喻。文本细读是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文本细读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  相似文献   

16.
文本细读指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语义、语境、结构等,运用还原分析、比较分析﹑想象分析等方法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感悟。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展开互动交流,在关注文本本身的基础上关注其延伸出其它的东西,进而围绕文本进行微观和宏观、整体和部分的双向解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小说作品。因为小说作品往往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如果不运用文本细读的话,学生很准深入探究,展开优质阅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言等角度入手,运用对比等方法展开文本细读,深入探究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本细读既是语文教师积淀言语经验、获取言语感悟、启迪言语智慧、砥砺言语人格的重要路径和平台,又是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文本细读,可以从诸多方面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方法:细究根源,把握文本主题;细读情节,走进人物心灵;细寻思路,提炼主问题;细问作者,提升文本价值;细品特色,精选切入点等等,以此来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细读,触摸文本语言的形象感;借助文本细读,感受文本意境的意蕴感;借助文本细读,体验文本情感的深刻感。  相似文献   

19.
侯玉华 《教书育人》2014,(10):69-6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要实现这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达到心灵沟通,对文本语言的品读理解是根本所在,正如叶老所说:“文艺鉴赏还得从语言、文字的透彻了解人手。”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立足文本,走进文本语言,开展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个文本.有多方面的价值.语文课应挖掘它哪一方面的价值?我们应从哪个角度人手把握文本?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语文课的价值。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我认为阅读课教学就是要以课文为例.从语言角度入手.把握文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