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洛杉矶来信1949年1月11日,一位署名为"Mrs.Willard Coe"的人致信宋庆龄。信中,这位威拉德·科夫人郑重地告诉宋,她所领导的"洛杉矶中国音乐协会"即将克服各方阻力,在洛杉矶重排俄籍作曲家阿龙·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的音乐剧《孟姜女》(又名《万里长城》),并言辞恳切地希望宋庆龄同意把她的名字列在这次演出的赞助者名单中。不久之后,宋庆龄便写了回信。信的内容已经全文发表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出版的《馆藏宋庆龄书信选编》中。宋庆龄态度鲜明地对威拉德·科夫人的邀请表示了拒绝:"我遗憾地告知你,我无法与你们一起做这件事,因为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由于工作需要,重读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翻阅之余,感慨甚多.《教程》于1938年出版,是一部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广泛传播并对革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作.共产国际曾作出决议,要求各国共产党员都要阅读这部著作.苏联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则说:"斯大林的《教程》是全世界千百万进步人士所必读之书"1939年底,我国就有了《教程》的中文全译本.在延安整风  相似文献   

3.
宋庆龄思想研究的新贡献──盛永华《宋庆龄论》的出版价值吕明灼在学术著作“出书难”的呼声中,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了盛永华的30万字新著《宋庆龄论》。在困境中难得出版的学术著作,是要有特殊的出版价值,出版家才舍得赔本让它面世的。近年来,对伟大爱...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英语学习的革命——论中国人学英语》一书后,2011年5月又推出《中国人英语自学方法教程》,两本书是姐妹书,前一本是在呼唤英语学习的革命,后一本告诉读者如何践行英语学习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办了许多为宣传革命的刊物,例如1899年在香港创办的《中国日报》;1905年在东京出版了《民报》(取"三大主义皆本于民"之义);1910年在旧金山改组1909年出版的《美洲少年》,易名为《少年中国晨报》,迄今仍在原址发行;民国五年在上海创办了《民国日报》……这都是比较著名的革命党报刊,办得有声有色,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书讯     
《宋庆龄书信集》出版 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宋庆龄书信集》,是由宋庆龄基金会和宋庆龄手创的中国福利会主持翻译、编辑的。主编吴全衡、杜淑贞。 本书所收的信件,起自1909年迄于1981年,共计953封,大体已经涵盖了宋庆龄一生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工作和生活,表现了她同国内外各方面人士、亲属和故旧的交往。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选编本)》(以下简称《群英谱》),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该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 ,为凡人立传 ,意在存史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曾出版过很多革命斗争史料 ,但对普通老百姓在革命斗争中的英雄事迹还没有专门、系统地征集出版过。《群英谱(选编本)》收入1037篇史稿 ,写了1037位普通老百姓。这不仅仅是为那些在革命年代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贡献和牺牲的普通老百姓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而且也丰富了党的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史 ,使党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史的征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值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之际,省档案馆编辑、出版《毛泽东与山东》一书,颂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铭记他对山东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亲切关怀,寄托山东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怀念之情,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编者邀我为该书作序,恭从写下这段文字,权且为序.……  相似文献   

9.
深情的怀念     
去年11月2日人民日报8版,刊登了梅益同志写的《深情的怀念》一文,介绍了解放前在上海地下党领导下从事出版工作的情况,读后很受鼓舞。前辈出版工作者不怕艰难困苦,为革命献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今天从事出版工作的同志特别是青年同志们很好地学习。建议《出版工作》转载。  相似文献   

10.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 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一书获得中国自然 辩证法优秀教材一等奖。该书是北京市哲学社 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成果,同时也是一本出 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该书出版后在社会 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有关专家教授、博 士研究生及其他读者的普遍好评。经过修订,  相似文献   

11.
正伪装本又称"托名本"、"伪装书",是将封面书名写成伪装书名,以掩盖其真实内容的书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了应对当局查禁进步书刊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书刊常常以伪装封面的巧妙形式进行出版和流通。其通常做法是采取封面伪装、不断变化书刊名称以及伪托别的出版社的名号等等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着一批伪装的革命书刊,见证了上海中共地下斗争的残酷险峻,彰显了革命者的英勇和智慧。馆藏《中国苏维埃》一书以《民  相似文献   

12.
张彦 《出版史料》2003,(1):59-59
爱泼斯坦(IsraelEpstein),1915年出生在波兰华沙,从小随父母来到中国天津,1944年到延安采访,著有《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1957年人中国国籍,196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2年宋庆龄创办《中国建设》(现  相似文献   

13.
·宋庆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早在1912年,她在美国威斯里安学院读书时,就从事校刊的编辑工作,在她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新闻一直是她扶正祛邪的有力武器。她创办了《中国呼声》、《同盟新闻通讯》、《中国建设》(《今日中国》)等多种报刊,这些报刊成为传达中国人民正义之声的阵地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她还注意利用政治背景不同的各种新闻媒体进行革命宣传,并亲自撰写了许多重要稿件,如《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现代中国女性》等。 宋庆龄还以其巨大的人格力量,影响、团结了一大批中外新闻工作者,这些人或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或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这些对冲破当时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是宋庆龄诞辰105周年,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缅怀她的伟绩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学习、借鉴她在新闻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作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80周年。南京图书馆藏《中国苏维埃》伪装本《民权初步》,实为革命历史文献中的珍稀上品,因作介绍,以供研究者参考。一、《中国苏维埃》伪装本《民权初步》版本及收藏情况《中国苏维埃》及其伪装本《民权初步》,曾为一些书籍所提到。张静庐辑注的《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北京:中  相似文献   

15.
一、《毛泽东选集》第一版出版及其各种本子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央即着手准备出版《毛泽东选集》。1950年5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上马,4月17日,出版总署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毛选》出版印刷发行工作的指示,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委员会,《毛选》出版工作交人民出版社。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决定:《毛选》先出四卷本,四卷本包括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从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全国解放以前,一些解放区曾出版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带给我的最大快乐,就是可以自由读书了. 与书结缘可追述到小学识字始.读小学时正逢"文革",几乎一切书籍都成了毒草,惟有八个革命样板戏连环画可读.后来,邻居偷偷借我几本破旧的《三国演义》和《水浒》连环画,看得如痴如醉,对刘、关、张喜爱有加,还将108将背得滚瓜烂熟.读中学时取出家里私藏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悄悄阅读,还是偏爱《三国演义》.那时,过去出版的书籍都成了禁书,只能读鲁迅和浩然等几个人的书,故被喻为"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海岛女民兵》、《渔岛怒潮》等小说给我留下了颇深的记忆,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每天中午陈醇老师用浑厚的嗓音播讲《渔岛怒潮》,令人陶醉!后来邻居借给我几本泛黄的《红岩》、《林海雪原》等"毒草"小说,才发现别有洞天,暗自感到这些"毒草"比公开出版的书更好看.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孙中山生前曾计划访问苏联,遗憾的是最终因病没能成行,所以他在临终前留下了希望妻子宋庆龄替他完成访苏心愿的嘱托。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不幸逝世,此后两年中,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宋庆龄实在无法脱身,直至1927年夏,为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并实现孙中山的临终嘱托,宋庆龄决定赴莫斯科访问。据《宋庆龄年谱》记载,她于1927年8月22日凌晨三时半由外国友人雷娜·普罗梅陪同,离开上  相似文献   

18.
编者同志: 我建议编写出版一部《中国出版史》。我们应了解和研究过去的历史、传统经验;应为培养出版干部提供教材;同时“出版史”又是革命史、文化史、科技史的组成部分。把这一部书编出来有重要意义。具体搞法,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步骤: (1)从组织编写革命出版回忆录、出版大事记等着手,为编写出版史作好准备。这些出版史料,可分辑陆续出版,内部发行。 (2)革命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份,可将《中国革命出版  相似文献   

19.
杨耘 《中国出版》2012,(9):61-63
正以"红岩"革命斗争史和革命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作品,从1957年出版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到1962年出版的小说《红岩》,到1964年9月在京首演的歌剧《江姐》以及1965年推出的电影《烈火中永生》,这些"红岩"经典作品可谓家喻户晓。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2011年6月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  相似文献   

20.
《档案春秋》杂志: 我是《档案春秋》的忠实读者,每期必看,深受教益.今阅读贵刊2012年第11期"史传"栏目发表庄小燕撰写的《李燕娥因何被宋庆龄尊为"李姐"》—文(以下简称《李姐》—文),由于我亲历其事,特来函指出此文中不真实的细节. 一、1956年初,组织上把我从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调到宋庆龄寓所任管理员,—直干到1981年底,长达26年之久.一提起老首长宋庆龄同志,我就会想起在她身边工作的难忘岁月,禁不住思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下来.1961年11月25日,寓所内发生了厨师何元光伤害李燕娥的案子,根据有关领导指示,必须严格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