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男  王伟 《收藏》2014,(21):84-85
在首都博物馆“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的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仔料随形雕琢制成的三螭龙纹■(she)形佩,备受观众关注,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来自河南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见图),长10.3厘米、宽5.5厘米、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仔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随形施艺,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围绕扁圆形■孔活灵活现地雕琢出三只翻滚嬉戏的螭虎龙,塑造出“三螭拱璧”意象。正面三螭造型、神态大同小异,皆虎首、龙身、兽足、独  相似文献   

2.
仲威 《收藏》2015,(1):75
上海图书馆藏《福禄寿三瑞砚》拓本,卷轴装。上方为砚台拓本,砚池作玉圭形,其上刻蝙蝠、玄鹿、夔龙三瑞图,恰与"福禄寿"谐音。砚台底端之边侧刻有"钱塘黄易珍藏"楷书六字。卷轴下方为砚台盖板拓本,盖板上刻芭蕉叶一片,叶片上留有翁方纲题刻。翁方纲与黄易是金石挚友,有不少二人之间往还的手札诗文、金石题跋、砚铭题刻等传世。该卷轴画芯宽29.5厘米,高116厘米。依拓本观之,砚台宽16厘米,长33厘米,厚3厘米。黄易(1744~1802年)字大易,号小松、秋庵,浙江仁和(今  相似文献   

3.
雕母为历代泉家所珍视,欲求而极为难寻。今介绍一枚“乾隆通宝”雕母钱(广东泉友王文良先生藏品),径2.78厘米,厚0.19厘米,重6.6克。钱体铁色古包浆,面文楷书,书风刚劲。由于雕母是刀凿雕制,字口  相似文献   

4.
这件“内府”款黑釉大罐,呈直口、丰肩,口径28.5厘米,高58厘米,肩部凸雕正楷“内府”二字(图1)。“内府”两字被人为损坏,从残留的部分可以看出字款处无釉,周边泛火石红,平底满釉,底面留有5处支烧痕迹。此罐应系元末明初皇宫在北方磁州窑系订烧的内府装盛粮酒之物。  相似文献   

5.
《收藏界》2006,(8)
清乾隆玉雕花卉福寿如意尺寸:长40厘米成交价:RMB 990,000点评:白玉质,温润光亮,如意柄自然弯曲,上雕刻花卉,如意头近似椭圆形,上部雕牡丹花卉、蝙蝠纹,寓意“福寿吉祥如意”。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日期:2004-11-22  相似文献   

6.
李伟男 《收藏界》2014,(9):31-32
2013年11月12日至2014年5月4日,“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文物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在玉器展柜中,有一件东汉时期用和田白玉籽料随形雕琢制成的三螭龙纹形佩,因其材质珍贵、形体个大、纹饰精美、存世罕见而倍受观众青睐,更被有关文博专家誉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来自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玉佩,长10.3厘米,宽5.5厘米,厚约2厘米,取料为和田白玉河所产一级白籽料,不规则,略呈琵琶形,局部有赭红色石皮。玉工匠心独运、随形施艺,综合运用圆雕、透雕、浅浮雕、阴线刻、游丝毛雕、俏色等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件用新疆和田白玉雕成的寿喜财玉锁片(见图)。其精细的雕刻,美好的寓意,令人爱不释手。这件寿喜财玉锁片为鸡心形,纵4.6厘米,横5.3厘米,厚0.4厘米。锁片中间是一直径2.2厘米的圆形异体“寿”字;围绕“寿”字两侧和下方的是对称的缠枝  相似文献   

8.
咸阳博物馆收藏仃一件“渔樵耕读”青花瓷盘,高2.2厘米,直径10厘米。胎质细腻,保存完好。敞口,弧壁,平底,矮圈足,艋背有三个小蝙蝠图案,罹于清中晚期的器物。缸中的青花发色深浅仃别,刖笔湿润淡雅,有“水墨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何铭 《集邮博览》2012,(8):51-51
寓意吉祥如意的“福禄寿喜”特种邮票于2012年4月27日发行,笔者发挥自己剪纸的特长,制作了一套“福”、“禄”、“寿”、“喜”剪纸镶嵌封。“福”包容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与目标。代表着物质生活的顺利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每逢新年伊始,正是祈求来年万事如意的时候,家家要在门上贴“福”字。笔者在镶嵌封上用剪纸“福”字与花卉融为一体,寓意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绽放,同时加盖“福全”邮政支局的当日邮戳。  相似文献   

10.
刘勇先 《收藏》2013,(5):84-87
不久前,一位资深玩玉藏友转让给我5块和田玉雕小件,我爱不释手。清末童子献宝玉佩(图1)通高6.2厘米,宽3.6厘米,厚2.6厘米。圆雕一献宝童子,童子天真活泼,逗人喜爱,这是送财童子。其头发雕成一对像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大眼睛,高鼻梁,嘴角  相似文献   

11.
钱士义 《收藏》2010,(11):81-81
我收藏一面东汉镜,根据纹饰取名为羽人神兽镜。镜直径14.5厘米,厚0.9厘米,重660克(图1)。大圆钮,5个乳钉将内区平均分成5个区域,区域内浮雕着7个羽人3只神兽,外区有“胡氏作”3字,外缘饰云纹。  相似文献   

12.
南条史生 《收藏》2013,(3):84-87
不久前,一位资深玩玉藏友转让给我5块和田玉雕小件,我爱不释手。清末童子献宝玉佩(图1)通高6.2厘米,宽3.6厘米,厚2.6厘米。圆雕一献宝童子,童子天真活泼,逗人喜爱,这是送财童子。其头发雕成一对像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大眼睛,高鼻梁,嘴角  相似文献   

13.
吴佩英 《收藏》2010,(2):123-123
2008年春天,我在古玩市场购得铸有文字的铜权一件(如图)。权为青铜质,合范铸造。权身上大下小,呈梅瓶形,溜肩束胫,有倒梯形钮,钮中间有一圆穿孔,有上小下大的圆形底座。权高9.5厘米,底径4.2厘米,重630克。权身铸阳文,惜铸工不精,字多漫漶,30余字只认出:“至正四”“曹州水~救灾~准官”“公私米”10余字,从形制和铭文看应是元代铜权。  相似文献   

14.
阁皂山人 《收藏》2007,(8):73-73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件别具一格的清代进士墨迹。该墨迹为纸本,纵85.5厘米,横27.8厘米。楷书“降福辟邪”四字,四个字上盖有四个满汉文大印,印文为:“安徽省提法使司印”。上款为“宣统三年六月十二日开用新印”,下款为“吴品珩书”,钤“品珩之印”白文印一方。此幅作品用笔劲健典雅,端庄稳重。  相似文献   

15.
路远 《收藏》2009,(3):106-108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第四室的显著位置,陈列着一件被称作《黄庭坚诗帖》的书法刻帖。此帖刻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几5石,均高53厘米,宽102厘米。文字内容为两首七言律诗,每石刻文6行,行3或4字不等,行书,末署“黄庭坚”;第5石左下方有傀人坰跋文3行,行字不等,楷书。此刻帖原在陕西兴平县,  相似文献   

16.
张志 《收藏》2016,(11):94-97
家传一砚,石色青绿,石中有细长刷丝纹,其质如玉。长方形,长10.3厘米,宽6.8厘米,高1.5厘米。砚分三层,均为石质(图1),简朴无华。砚堂微凹,上端开墨池,抚之光润细腻。砚背凹人,中镌篆文“乾隆年制”四字,刀工爽劲,字形规整。砚盖凸雕双夔龙,纹饰古朴,有商周钟鼎彝器之风。底座凹承砚身,底面四角皆有矮足(图2)。五爪团龙纹锦盒包装(图3),顿为精致。  相似文献   

17.
王长启  唐龙 《收藏》2001,(7):51-53
1980年,在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北医疗设备厂发掘了一批古墓葬,其中170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两件玉镂雕螭纹碟(She音射)形佩。两件略有差别,均为青玉,雕刻精巧,器形怪异。其一鸡心形片,上尖下圆,中有圆孔,一面下凹,另一面上凹,周围阴刻卷云纹,在周廓外上部与左右分别镂雕云纹。长7.1厘米,宽4。4厘米,厚0。4厘米(图1)。另一件也是鸡心形,周围刻云纹,长4.4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图2)。同时还出土玉质与水晶印,共4方,其中两方刻“陈请士”篆书3字。据墓葬形制、棺椁、随葬品及周围墓葬分析,此墓属西汉早期中层官吏或富民墓葬。玉镂雕螭纹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7,(11)
正应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从立国至灭亡历时350余年。应国贵族墓地位于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上,于1979年发现,1986年发掘,到2007年已发掘墓葬共计500余座,其中两周墓葬80多座。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动物造型的玉佩,纹饰多以阴线雕刻,造型别致,制作巧妙。牛首形玉佩(图1)长3.9厘米,宽2.8厘米,厚0.4厘米。青玉,局部为冰青色或浅豆青色,半透明。正面上拱,雕作牛  相似文献   

19.
刘若琳 《收藏》2007,(11):53-53
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乾隆款粉彩耕织图尊,高44厘米,口径16.5厘米,足怪25.4厘米。直圆口,溜肩,阔腹,腹下收,圈足,肩部对称捏塑两只螭耳。底施白釉,篆柏“大清乾隆年制”款。直圆口和圈足外墙,疗别涂以绿地和白地,其上绘有小花。腹部由相隔的两层字和二层图组成.题诗为正惜墨书,字体工整,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朋友开的古玩店里,有幸见到一方用桥头石雕刻而成的四蟾捧月砚。该砚台长29.5厘米,宽23.1厘米。砚台侧边总高为7厘米,砚下部底座高为3.9厘米,砚堂直径为14厘米,砚边宽为2.2厘米。砚台四角上部所雕的每只蟾身长为8厘米。由于该砚造型奇特、独具匠心.给笔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故笔者不揣浅陋,写此短文,旨在抛砖引玉,与渚方家共同探讨此砚的历史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