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传统音乐自然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我认为从中西音乐交流中去感悟他们的不及之不同,不同之不同,对于看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中国音乐教育发展都是个不错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国际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对中国音乐发展的所思所想.中国本来就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有得天独厚的音乐资源.可是,由于中国音乐教育一直是以"西方音乐中心"为基础的,而中国音乐作为世界音乐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部分,面对国际多元文化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所以必须先增强学习本国音乐的意识.不管是社会音乐教育,还是学校音乐教育,都应该站在中国音乐基础之上施教于国民.多向唤醒、多向学习、多向教学,以实现中国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做到立足于中国音乐面向世界音乐,最终实现人类音乐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3.
有 8 0 0 0年历史的中国音乐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中光辉灿烂的一页 ,但整个二十世纪 ,她却被笼罩在“欧洲音乐中心论”的阴影中。建立有强烈民族色彩和风格的“中国音乐体系” ,让中国音乐回归到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正常序列中去 ,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4.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研究法,被很多国家在本国的音乐教育上予以推崇.但是在推崇发扬的过程中,更要注意的是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同本国的国情、历史与文化结合起来,而不能背弃本国固有的传统思想以及对音乐教育的理念.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于外来文化会有很常态的排斥心理.因此我们要在保留原有中国音乐教育文化精髓的前提下,借鉴并且吸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优势之处.本文旨在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学中的理论本土化、应用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航 《华章》2012,(17)
在发展中国自己的流行音乐过程中,并没有衡量“中国风”这种新兴音乐形成的标准,所以造就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风”.而草根音乐家黄晓亮在《中国风音乐史》中对这种新兴音乐解释为: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对于这种新兴音乐,如果我们把任何含有民族元素的音乐都称之为“中国风”的作品,也许就自欺欺人了.中国现代流行的歌曲大都是基于西方音乐之上的,因此要发展中国自己的音乐就需要植根于民族音乐土壤上,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歌曲,创作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音乐作品,使其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独特的、悠久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我国的宝贵音乐财富,更是世界的宝贵音乐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行,中国民族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冲击下已渐渐在国民心中尤其是新一代大学生的心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民族音乐教育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高校的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珍贵民族音乐资源树立学生的民族音乐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7.
琴弦悲歌话《梁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可称得上是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长期以来,人们总喜欢把其说成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梁祝》的成功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中、西方音乐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文化底蕴和成就模式,在价值评判中不可能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中国音乐有自己独到的个性,它和其它国家或民族的音乐一样,都是世界灿烂音乐文化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同样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莫扎特是18世纪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他的音乐明朗、欢快,好像处处是阳光灿烂,但是,他的音乐还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在现实世界和多艰的人生中,他处处要求得到平衡.莫扎特在其一生创作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乐观,豁达态度,阐述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与中国音乐文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史上任何一次文艺复兴运动,都是以不同民族、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艺术相互融合为基础的.中国艺术家为重构自己民族的新音乐文化,在洋为中用的路上已经苦苦探索了整整一个世纪.21世纪该是我们沿着中为洋用的回程走向世界的时代.纵观世界音乐文化史,格林卡在借鉴西欧音乐成果时,坚持和发展本民族音乐的实践,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相似文献   

10.
十二音技法作为二十世纪的音乐语言,首先产生于德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开花结果.十二音乐的创始人是表现主义代表人物勋伯格,其音乐表现出与传统音乐形式的对立,主张取消调性与主音.十二音音乐是用"序列"写成,并在音乐中贯穿使用.本世纪80年代初,中国第一首十二音作品公开发表,此后,便不断涌现.在创作中,如何使十二音音乐五声化是音乐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提出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始于先秦,而中国音乐文化寻根同样也要追溯到先秦.中国士大夫阶层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力量,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中文化修养最高知识最广博的一个特殊阶层.因此说,文人音乐是保持最为完整、完好,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审美风格的音乐品种.中国文人音乐在中国文人中始终伴随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中国音乐史中文人音乐的体裁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他们创作、流传的音乐主要有琴曲、琴歌、琵琶曲、诗词曲、丝竹乐、弦索曲等.由于时代、地域、语言的差异,又分各自不同风格的流派和品种.然而这些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也正是他们音乐思想的集中表现,这就形成了区别于其它音乐艺术的创作思想、技法、表演形式、传承与传播方式诸多的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礼乐之邦,从远古时代起,历代帝王莫不以乐治国,以礼乐教化百姓.在中国的历史上,音乐艺术有着极其辉煌的成就.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弦歌遍地、乐声彻天的国家.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大量的民歌、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歌舞曲、器乐曲和其它种类的音乐,这就是在人民中间保存着的民族音乐.这些余音绕梁的艺术,从调式、旋  相似文献   

13.
郝光 《教师》2015,(8):49
在如今这个兼容并包的多元化世界,钢琴教学不仅应该有西方音乐的位置,也应该有中国钢琴作品的位置,一味追求西方音乐只能让我国钢琴教学道路越走越窄.本文试图探讨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加强其地位.  相似文献   

14.
印度音乐是世界艺术之林中一个耀眼的部分,神秘的印度音乐文化给人一种轻歌曼舞无尽时的浪漫感.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交流密切,再加上近年来很多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印度的留学与研究,中印之间的音乐文化对彼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印度音乐的独特魅力中,笔者受到了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音乐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扩展了中国音乐的传播范围,为中国音乐迎来了世界传播新格局.如何看待中国音乐新的分布模式,探索中外音乐的交互影响,进而为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是当下研究的新课题.因此,由喻辉和〔澳〕斯蒂芬·怀尔德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西方多元化的音乐艺术形态也逐渐进入我国音乐教育中,这使得我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日益边缘化,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忽视了传统音乐的传承,这显然对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现状.又在此基础上从灵活设置课程、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开展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究了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宁坤  李冉 《文教资料》2008,(16):57-58
16-18世纪是中西音乐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段时期.中国音乐与欧洲音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交流.笔者跳出中国或者欧洲的界限,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即世界来看待这一时期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情况及其作用地位.  相似文献   

18.
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对建立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这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也是每个民族特有的语言.音乐教育起到传承音乐文化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在此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采用适合的音乐教育方式更好地保存本民族文化和传统音乐,使之适应世界民族音乐的发展,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也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贺绿汀是邵阳人的骄傲.他是世界知名的音乐家之一.1903年7月20日他出生于湖南邵东.他生前一直关心家乡的建设,尤其是对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1993年他为家乡题词:"勿忘三湘数千年音乐文化遗产."他重视对家乡音乐人才的培养.他曾指导和帮助了已成为知名音乐家的谭盾,说"从你对音乐的执著,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是大有希望的!"他还亲自指导著名民歌歌唱家何纪光,帮助他收集湖南民歌100多首,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洞庭鱼米乡>、<挑担茶叶上北京>.他说:"我一贯认为,音乐越有民族特点,越能受到世界欢迎."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